三国杀荀攸台词,诸葛亮真的是大才吗

闪客网

三国杀荀攸台词,诸葛亮真的是大才吗?

诸葛亮,字孔明。蜀国丞相,刘备三顾茅庐出山以后,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刘备及蜀汉。不仅善于带兵打仗,而且内政管理也是一把好手。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平衡蜀国各方势力,让大家都能够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宵小之辈根本没有施展的空间,刘备死后,也被后主刘禅当成主心骨,里里外外的大事小情,全都委托诸葛亮来处理,后来终于心律憔悴,死在了北伐的路上。

要说诸葛亮的才能,那是毋庸置疑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时候,诸葛亮才20多岁,当时就能根据各方势力,选择出一条最适合刘备发展的道路,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联盟东吴,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刘备对诸葛亮深信不疑,坚定走诸葛路线,最终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占领益州,雄霸一方,在汉中挫败了曹操以后,自立为王,实力达到顶峰!诸葛亮在此基础上,又多次南下平定蛮夷,大大为蜀国扩大了版图,增强了国力。而且通过诚恳的内政手段,让西南少数民族真正做到了臣服,为后期蜀国对其他两大强国作战,提供了不少的支持。

三国杀荀攸台词,诸葛亮真的是大才吗

除了战绩、内政方面的才能,诸葛亮的文学造诣也是非常高的,《出师表》这篇神作,历经千年而不衰!堪称奇迹!而留给后世儿孙的《诫子书》也是堪称传世经典,其中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则成为了千古名句,为后世无数迷失方向、历经低估的人们点亮了人生的灯塔。可以说真是福泽深厚,功德无量。

再说他为什么没有投靠曹操。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刘备的身份,刘备乃是正统的汉宗室后代,对于这个乱世来说, 有个正统汉室的身份,是至关重要的,在某种时刻,这就是正义的代表,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的身份。毕竟汉朝历经几百年,接受汉室皇族统治和管理,已经形成了百姓心中根深蒂固的惯性。有了汉室正统这个身份,对于其他有志之士来说,就像一颗磁石,有着天生的吸引力。诸葛亮从他的为人以及后来所写的文章,他是一个非常坚持儒家传统的人,对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些观念是非常认可的,所以他能接受刘备,刘备的身份至关重要。

二是刘备先入为主,态度诚恳。诸葛亮师从司马徽,学得了一身的治国之策,就想着有一展身手的地方,看到刘备这么一个根儿红苗正的汉室贵胄来访,在试探了诚意以后,欣然投入了刘备的怀抱,从此至死不渝。当时的曹操对外的名声很不好,“挟天子以令诸侯”,很是让这些有志之士反感。而且曹操当时根据地都在北方,人才库主要还是北方几个地区的大族举荐。南方的士子,很少在曹操账下效力。曹操没有机会和诸葛亮接触,再加上刘备的身份和诚意打动了专情的诸葛亮,这才谱写了一篇蜀汉雄伟的篇章。

至于说诸葛亮是妨碍华夏大一统的罪人,这个我是不敢苟同的。乱世之中,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谁都想着做大一统的事,但是最终命运使然,魏国笑道了最后。如果说诸葛亮是妨碍华夏大一统的罪人,那么曹操、孙权皆是,如果他们都引颈就戮,乖乖等着刘备过来砍脑袋,不也早就华夏大一统了么?O(∩_∩)O哈哈~纯属笑谈,有不同意见可以评论区留言。~

到底是诸葛亮成就了刘备?

关注

三国时期的蜀汉的建立可以说是非常快速的,而这种快速是与蜀汉的众人分不开的,有诸葛孔明等谋臣的辅佐,关羽等人的四处征战,所以蜀汉的成长是比曹魏,东吴都要快的,而这种快却是献出了无数人的生命。蜀汉的国君是刘备,是由诸葛孔明一直辅佐的。刘备为兴复汉室,好几次拜访诸葛孔明,想让其辅佐自己,最终成就帝业。而诸葛亮呢,也做了蜀汉的丞相几十年。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因为刘备,世人才知道有诸葛亮这个人,还是因为有诸葛亮,刘备才会称霸一方?

蜀汉作为乱世的一方霸主,能人将士很多,谋臣也是很多,其中便以诸葛亮为最。刘玄德在未称帝之前,又或者说是没有一定实力的时候,手下只有关羽和张飞两位结义兄弟,后有了徐庶的加入,可是徐庶又被曹操以徐庶的母亲在手来威胁徐庶,让徐庶归降于自己。而徐庶这个人,虽然为了孝义,来到了曹操的帐下,却从不为曹操出谋划策。在自己离开之时更是给刘皇叔安排好了之后的事,然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诸葛孔明开始为刘皇叔谋事,之后更是三分天下,为蜀汉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有人说刘皇叔成就了诸葛孔明,这是因为如果没有刘备,天下知晓诸葛亮的能有几人。若不是刘备将他请出山辅佐自己,谁又能知道他的谋略才能。若不是刘玄德让他担任军师,司马懿又怎会有这么一个强敌。若不是刘玄德让他担任丞相,他哪有机会挥师北伐,更不会让世人熟知。所以才说是刘玄德让诸葛孔明有了名声。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是诸葛孔明成就了刘皇叔,原因是什么呢?刘皇叔请他辅佐自己,如果他不答应,或者拒绝刘备,那刘玄德可能还带着他的两位结拜兄弟四处寻找自己的民主,即使建立自己的势力,也不会有太多的功绩。没有诸葛孔明的辅佐,他没有信心对抗曹魏,也没有信心对抗东吴。如果没有诸葛亮,刘玄德没有机会攻占成都(虽说主要在于庞统)。如果没有诸葛亮,吴蜀联军赤壁之战也不一定会胜。如果没有诸葛亮,吴国对他们最大的威胁——周瑜就不会死。如果没有诸葛亮,谁来对抗曹魏的司马懿。如果没有诸葛亮,谁挥师北伐。如果没有诸葛亮,蜀汉江山到了后主刘禅手中,能坚持多少年月。这大概是有人认为是诸葛孔明成就了刘皇叔,也就是成就刘氏帝业的原因了吧。

说了其他人的看法之后,就来说说小编的看法吧。小编认为是他们俩相互成就了对方,就像刘备说的,他得到了孔明,就像鱼得了水一样。

水中没有鱼,水就会变得平淡;而鱼没有水,就会面临死亡。大概是这个关系吧。

哪句台词可以证明自己玩过三国杀?

父亲在上,魂佑江东,公瑾在旁,智定天下!

这句话应该是很多咱俩能够想到的吧!

我本人接触三国杀已经有8年了,如果说选一句台词出来证明我玩过这个游戏,倒是不太难,从最初的标准包到后来的扩展包,再到现在200多个武将,三国杀一直在变,但是我对这个桌游热爱的心却一直没有变。

下面我说一下各个阶段经典的武将台词吧。

标准包——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为什么要用这句台词呢?因为最初玩三国杀都是标准包,模式以五人八人身份局和3V3为主。我们校园比赛玩的就是3V3,而这里面较强的也是我最喜欢的武将,就是刘备刘玄德,在标准包中刘备的辅助强度和受欢迎程度一点儿不低于抢手的华佗大乔。

风火林山——弓箭手,准备放箭

如果说要在风火林山中选一个,我会选大嘴,接触风火林山是卡牌开始,当时感觉这个武将技能好简单,用起来却很粗暴,人越多越能显出他的能力。后来接触到网络三国杀,袁绍被大家称为大嘴,是一个极度影响游戏平衡的武将。

SP系列——大汉天下,已半入我手

在众多的sp系列武将中,sp袁术出道时间最长,受欢迎程度较高,如果要选出一个代表,sp袁术绝对罩得住,即便是现在的高端军八置顶房,依然会发现这个老武将的身影,台词霸气侧漏。

最受欢迎——父亲在上,魂佑江东;公瑾在旁,智定天下。

说了这么多,当然少不了我们最喜爱的江东小霸王孙策,一直被黑,但是登场率和胜率却一点儿不受影响,尤其是在英姿升华为界英姿以后,更加受到玩家的欢迎,可以说是全部武将中最受欢迎的武将了。

哪句台词是你最喜欢的呢?

哪个谋士最厉害?

谈起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谋士,那真是皓若星辰,人才辈出,各领风骚。

西蜀国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孙乾、简雍、糜竺、伊籍等;东吴有周瑜、鲁肃、张昭、张纮、诸葛谨、顾雍、阚泽、吕蒙、陆逊等;

曹魏的谋士最多。

有人评论,曹操手下有骨干谋士九人:荀彧、荀攸、贾诩、戏志才、程昱、郭嘉、刘晔、蒋济、司马懿。

重要谋士三十六人:陈群、华歆、钟鹞、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贾逵、杜几、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桀、蒯越、张既、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许攸、郭淮。

另外,曹操其他谋士还有五十七人。

这里有一个大问题,不知朋友们发现没有?那就是,无论是刘备手下,还是孙权手下,都是谋士和将军没有一个界限,分不清楚。

而曹操手下人,则没有这么乱,谋士就是谋士,你只要给我出谋划策就行,领兵打仗的事,我另外派人去,绝不会让你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去。将军就是将军,这个仗怎么谋划,你不用管,你只要按照原来设定的部署带着人马给我去冲锋陷阵就行。

一,孙刘阵营

比如诸葛亮,既是领兵统帅,又是军师谋士,后来还担任西蜀国丞相。庞统也同样如此,既是领军统帅,又是军师谋士。刘备进取西川时,诸葛亮带领一路兵马,庞统带领一路人马。形成两个谋士(军师)相互争功的态势。

就连孙乾、简雍、糜竺、伊籍这些文臣,也都被刘备授予了武职:糜竺是安汉将军、孙乾是秉忠将军、简雍是昭德将军、伊籍是昭文将军。

可见,刘备统领的西蜀集团,严格意义上的文臣谋士根本就没有。诸葛亮是军师中郎将,自从跟了刘备,每次都是身先士卒,战斗在最前沿;庞统也是军师中郎将,但也得带领一支人马进入西川,在落凤坡中箭身亡;法正同样也是谋士,一个纯粹的文人,但在雒县率众攻城,被流矢射中,三十六岁就英年早逝。

说实话,这些临阵打仗的事,本身就是每天刀头舔血,或许本来就是武将干的,就根本不应该让他们这些文官干,但由于刘备手下兼具领兵大将军的人根本没有,因此,只好让出谋划策的军师们勉为其难了。

周瑜、周公瑾,大家都知道,文武全才,孙权阵营的东吴大都督。其实在正史上,周瑜这个都督,大概也就相当于镇守一方的太守,只是因为管辖的地区特别重要,兼有领兵将军的权限,因此才被小说《三国演义》无限拔高,成为了演绎中的东吴领兵统帅。这是闲话,暂且不提。

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后来是吕蒙、陆逊。其实这四位,在正史《三国志》里也都是武将,又有文臣谋士的功能。

由此可见,东吴和西蜀同样,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谋士,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统兵将军,都是身兼文武双职。需要出谋划策时,是这些人;需要统兵打仗时,同样也是这些人。

二,曹魏阵营

看完刘备西蜀国、孙权东吴国的情况,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曹操的魏国。

曹操是大汉朝大司空、丞相、魏公,位极人臣。在曹魏阵营,文武不分家这种情况,基本没有。文官就是文官,武将就是武将,分得特别清楚。

曹魏阵营,曹操本身就是一位文武全才,他曾经刺杀过董卓,这就说明,他不是纯粹的文人。只是手下文官武将太多,一般不需要他亲自出马,因此,他的武功被忽略了,没人知道他在武功上有什么造诣。

前面说了,曹操手下有九位骨干谋士:

荀彧(xún yù)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居中持重十几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东汉末年著名的战略家。

荀攸,汝南太守、尚书令、陵树亭侯。荀彧的侄子。军中首席谋士,被誉为“谋主”。据说,他的许多出谋,都是绝密,不能外传。

戏志才,曹操麾下前期重要谋士。《三国演义》没有提过他。据说他善于谋略,深得曹操器重,但不幸早卒。他死后,曹操悲痛欲绝,荀彧为了减轻曹操的失落情绪,荐了郭嘉。其实曹操是把怀念戏志才的感情,转移到了郭嘉身上。郭嘉后来成了戏志才的影子。

贾诩,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太中大夫,太尉,魏寿乡侯。

郭嘉,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

程昱,曹操手下谋士中的唯一武将。曾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初平三年(192年),被曹操征辟为寿张令,从此为其出谋献策、征战四方。先后为东平相、尚书、东中郎将、济阴太守、奋武将军、安国亭侯、卫尉、安乡侯。八十岁去世,曹丕亦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

刘晔,战略家。官职太中大夫、大鸿胪,封爵东亭侯,谥曰景侯。

蒋济,三国后期曹魏名臣,历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先后任九江郡吏、扬州别驾、丹阳太守、丞相府主薄、西曹属、东中郎将、尚书、护军将军、散骑常侍、领军将军、封昌陵亭侯、太尉。

司马懿,太子中庶子、辅政大臣、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太傅、去世后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

从曹魏九大骨干谋士的职位看,就知道曹魏的实力不同凡响了。也就是说,曹操手下这些谋士,拥有各种各样的职位,曹操动不动就可以给这些谋士加官进爵,甚至封侯。

另外,曹魏的武将,有夏侯惇、于禁、乐进、朱灵、曹仁 、夏侯渊、张辽 、臧霸、张燕、徐晃 、张颌、文聘、庞德、许褚、曹洪、李典等。

这些人拿出哪一个,都可以是一个合格的领兵大元帅级别。另外,还有他们身边数不清的偏将、副将。

这是为什么呢?凡是了解东汉末年这段历史,或者是看过《三国志》、《三国演义》的读者都清楚一个道理,那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了东汉政权。

而刘备、孙权则没有这样的先天优势。孙权好歹还有父兄孙坚、孙策留下的基业,刘备尽管是大汉“皇叔”,但也只是有名无实,他的西蜀政权,纯属白手起家,空手套白狼。

曹魏、孙吴、刘蜀三家这么一比较,我们就可以明显看出曹魏的优势非常突出:曹操掌握着数不清的人力资源,他可以广招天下的英雄豪杰,只要你值得他曹操重视,曹操可以随意封官许愿。

只要明白了这些,我们就清楚东吴、西蜀为什么面对曹魏,实在无可奈何了。

诸葛亮的好朋友徐庶,在刘备阵营被当做独一无二的宝贝,但是到了曹魏阵营,尽管“一言不发,没设一谋”,却没有损伤曹操一根毫毛。曹操尽管对徐庶不满意,但也始终好吃好喝养着他。因为什么?谋士太多了,有你不多,没你不少。

可见,东吴也好,西蜀也罢,他们打不过曹魏,说白了,就是输在人才极度匮乏上。

徐庶走了,刘备就像丢了魂;庞统死了,犹如砍了刘备一条胳膊;法正死了,就像摘了刘备的大脑;关羽死了,好比卸了刘备的心脏;张飞死了,刘备马上就不行了。

再看东吴,周瑜死了,孙权西路缺了主帅;鲁肃死了,孙刘联盟就垮了;吕蒙死了,陆逊死了,东吴再也找不出一个像样的领兵统帅了。

也就是说,西蜀也好,东吴也罢,只要一个大将或者谋士死了,就会伤筋动骨。犹如一个城楼缺了一根立柱,摇摇欲坠。

再看曹魏阵营,不管是死了哪一个,也丝毫影响不了曹魏这辆豪华的“大房车”继续轰隆隆向前运转。

那么,这个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其实取决于一个人的功劳:曹操的战略大谋士荀彧。

三,荀彧的不世之功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曹操的首席大谋士。历史上评价他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董卓执政,他弃官归乡,率领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后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居中持重十几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

曹操有荀彧在后方坐镇,才可以放心大胆地四处征战,可见荀彧就是曹魏阵营的定盘星,对曹操阵营有多重要。

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规划制定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最出彩的一个战略,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史书上称为“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

在战术上,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制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故此,荀彧成为曹操阵营最得力、最不可或缺的战略家。曹操也最信任他,每次不管谁在曹操面前出谋划策,曹操总是会征询一下荀彧的意见,这才决定是否采纳。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在三国正史中,最厉害的谋士,应该是曹操的大谋士荀彧。是荀彧“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战略规划,使曹操独家掌控了大汉朝末年最有利的形势,这才给曹操独霸北方大部地区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和坚实基础。

或许有人会说,没有荀彧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别人也会出别的更厉害的主意。这话没问题,但曹操的天下绝不可能来的那么顺利,势力也不会在很短时间内发展到那么庞大。别忘了,曹操为了这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可顶着一个“汉贼”的名声呢。

如果再往下排列,第二无疑是诸葛亮。诸葛亮帮着一个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刘备,硬是创立了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西蜀国,这份功劳别人还没有达到。

也许有人不同意,认为有人比诸葛亮厉害,但这个没有可比性,人家诸葛亮毕竟不管是空中取水也好,碰巧立功也罢,帮着刘备由一个“织席贩履之辈”最后做皇帝了,这是真事。别人没有做到这一点,而诸葛亮做到了。

第三位,应该是东吴的鲁肃。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鲁肃被罗贯中老师描绘成一个唯唯诺诺、没有主意的老好人,但在正史上,鲁肃是个文武全才。鲁肃是周瑜请到东吴,举荐给孙权的:“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周瑜说的很明白,说鲁肃是大才,可以辅佐成就大业,主公你可千万不能让他离开啊。

鲁肃到了东吴,当时并没有执意留下来的意思。但是看到孙权对他特别敬重,也很诚恳,便有了“榻上对”,为“名不正言不顺”占据东吴的孙权提出雄霸江东的战略构想。这给犹豫不决的孙权,吃了一颗定心丸,也为东吴立国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后来又力主并身体力行“孙刘战略联盟”。否则,无论是凭着刘备一家,还是凭孙权一家,都是难以抵敌北方曹魏、独善其身的。汉末如果没有鲁肃,也许根本就不会有三国。

有人或许认为东吴最厉害的谋士兼统帅是周瑜。诚然,周瑜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有勇有谋,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

在刘备被曹操追的走投无路时,周瑜就有一个很霸道的想法,那就是进取西川。周瑜不愧是东吴的可用之才,他这么做本也没有错。

但是我们可以想想,假如周瑜没有英年早逝,东吴真的取了西川,没有了刘备的地盘,东吴一家能不能独自抵挡住北方强大的曹魏南下?绝对不可能。

因为没有了刘备的西蜀国,诸葛亮、庞统、法正这样的谋士没有了用武之地,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魏延这些万人敌,即使不会投降曹操,也不可能帮着孙吴,甚至会和孙吴因西川打起来,成为孙吴的死敌。即使刘备手下这些人没有和孙权成为敌对关系,就凭孙吴一家现有的那些零零散散的几个人才,仍然绝不可能是曹魏的对手。

而刘备、孙权两家尽管实力都有限,但有了这个“孙刘军事战略联盟”,情况则就截然不同了。事实上也正是大家后来看到的那样,曹操无论是攻击刘备,还是攻击孙权,都会有后顾之忧。这才形成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之态势。

由此可见,东吴可以没有周瑜,但绝对不能没有鲁肃。

故此,我个人认为,在三国演义这六十多年,最厉害的谋士,应该是曹操的大谋士荀彧,其次是西蜀国的诸葛亮、东吴的鲁肃。如果没有这三个人,三国鼎立的局面就不会形成。

三国杀武将绰号有哪些?

感谢奉孝的邀请~在上学期间,给同学起绰号可是要被老师打PP的喔,但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绰号这个词不知在什么时候也渐渐的变成了一种文化,尤其在游戏和动漫领域最为突出。而在三国杀里,我们通常会按照武将身上的典故或者是武将技能、武将名字的谐音来对他们起一些绰号,这个也是很有意思的。在三国杀最火爆的年代里,我依稀记得某智力答题综艺节目中主持人问了一个关于《三国演义》中谁“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问题,答题的哥们脱口而出“哑巴”!哦不是是徐庶23333

下面进入正题,接下来车逻辑按照势力和暴力程度分为六大类,列举一些在ol身份局我们常念叨的绰号吧,更多绰号就等大家在留言区补充喽~

蜀国篇

刘备:皇叔、贝贝、大耳贼,这三个称号都很直接,分别是他的身份、谐音、外貌。

关羽/张飞:二爷/三爷,来源出自桃园三结义的备份。

赵云:云妹,因为他的原画XIONG很大,不信你看,还有在小说中早期刘备常与赵云一起睡,所以有人就写了同人文把赵云YY成了妹子。

魏延:吸血鬼,卫生巾,巧了,以“wei”的发音开头还能吸血。

黄月英:月月、抖S,这个没什么好解释的,单纯从名字取小名,而抖S的黄月英也只能出现了标准场了。

关兴张苞:官二代,这个也没什么意思,单纯觉得这张卡的技能就是他们的爹的技能的合并版。

刘禅:小胖,以貌取人了。

魏国篇

曹操:CC,曹老板这个词其实也没什么新意,就是因为他的名字过于霸气且内涵,在最早的聊天框是被和谐的,所以大家就用简称啦,同理,曹丕=CP,曹植=CZ等。

司马懿:死蚂蚁、神棍,早期的三国杀,能直接确定或修改判定牌的仅有司马懿、诸葛亮、张角三人,因此这三人也被称为三神棍。

夏侯惇:肛裂哥、菊花哥,这个称呼就稍微恶趣味一点了,夏侯惇的技能名为【刚烈】,取其谐音加人体部位名称生成此绰号。

张辽:辽神、城管、拆迁办,张辽操作简单,收益爆炸能胜任所有身份,还能屡屡摸桃因此被队友称之为“辽神”,被敌方称之为拆迁办,当然另一位拆迁办大神就是吴国的甘宁了。

郭嘉:先谢郭嘉、嘉哥、基佬、嘉嘉,郭嘉的插画很帅,披头散发的外表下还带着一丝犹豫,因此可能是早期三国杀最受欢迎的武将。至于先谢郭嘉是怎么来的,这个我这里不方便写,你自己查吧。

甄姬:甄女王、姨妈姬,洛神判定需要黑牌,但我相信不少玩家还是会有把把洛神见红的经历。

曹仁:蓝高达、蹲坑仁、放权7人,好吧这个绰号都是针对老版曹仁的,曹仁的插画活生生一个高达形象,并且据守摸牌不动翻面让他只能“坐山观虎斗”,一个蹲坑的称号送给他。

徐晃:兵粮哥、刘德华、主任,徐晃的原画很帅,而且有点像刘德华,其他称号自行理解就好。

荀彧:苟或、狗货、狗狗,好吧荀令君的绰号是广大网友吃了生僻字的亏,于是乎关于“苟”哦不是关于“狗”的绰号就都能堆他身上了。

邓艾:红桃邓,噗,一说起邓艾我就忍不出笑出声,因为我也是给把把屯田判定都是红桃的玩家!!!

张郃:张合理,张郃的绰号来源于他的技能巧变,你们读读技能描述就都明白了。

王异:王姨妈,王姨妈这个绰号也是针对老版技能的,技能规定判定为黑色才能额外摸牌,并且她可以判定两次,但遗憾的是我们总是两次都判红。。。

张春华:春哥,这个有两个解释,一个是一说到“春”字大家就总能想到某超女冠军,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张春华克制卖血流,所以大家都得管她叫哥。

于禁:仁王禁,一样,老版的于禁4血1锁定技,免疫黑杀,因此得名。

吴国篇

孙权:渣权,这个称号并不是出自游戏中,是网友们在对电视剧《新三国》里孙权的形象进行的总结,当时网友们纷纷评论“渣权”,于是乎把这个称呼也带到了《三国杀》中。不过仔细想想,一个每回合都能享受脚气卡的玩家也是够够的了。

吕蒙:酱油帝、内奸,标吕蒙这个武将比较纠结,出牌就是白板,不出牌还不如白板。

周瑜:大都督、方片周、梅花周,大都督是周瑜的官职,而后两个称号都是根据他【反间】这个技能而得名的,其已出杀猜方片,没出杀猜梅花的定律几乎屡试不爽。

孙尚香:奶妈、人尽可夫,这个,技能设计者也是够了,我就不解释绰号由来了。

周泰:僵尸,因为血多。

鲁肃:鲁大师,游戏可以输,大师必须死!一提到鲁大师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鲁智深和某安全软件,这里就顺水推舟安上去了。

孙坚:孙猴子,不多说了,看原画吧。

陆逊:陆逊是一种信仰,他的绰号可能是游戏中第二多的,为表敬畏车逻辑在这里就不写了。如果你要问谁的绰号的全扩最多的,毫无疑问是那个男人,如果实在没耐性的同学可以直接翻到最后一章去看~

群雄篇

华佗:驼子、奶爸,一个是谐音,一个是作用。

张角:教主、妙脆角、角哥、杀我,张角这个武将也是属于出道即巅峰的代表,但渐渐的张角被请下神坛。张角由于其自身特性太容易被针对,导致一般忠臣看到主公用张角就知道败局已定。而张角的雷击也很考验玩家的素质,有时的一句“杀我”,会让有志之士瞬间将局面变成1V7。

袁绍:大嘴,大嘴这个称号取决于其原画的形象,他的作者Sonia tang可是个萌妹子,作品有魏延、蔡文姬等。但袁绍魏延出来的时候很多玩家表示接不能接受这两张插画,于是开始黑小唐,也是一段辛酸史。仔细想想,当己方万箭齐发收割全场,我想谁都会像大嘴一样开怀大笑的。

颜良文丑:双头人、决斗哥,颜良文丑是三国杀史上第一张二合一的武将,所以他的绰号一个是因为人数,另一个就是技能啦。

董卓:董胖子、董太师,直接看插画吧。

贾诩:甲鱼,这个也是吃了不识字的亏。

左慈:仙人,这个简单易懂。

蔡文姬:毒菜,别人唱歌要钱,蔡文姬唱歌要命啊。毒菜的绰号主要是因为【断肠】这个技能。

高顺:面具侠、陷阵哥,有外貌和技能得出的绰号。

星赵云:流氓云,发动龙胆就能摸别人牌,简直不讲道理啊。

星貂蝉:离婚蝉,技能【离魂】的谐音。

刘协:皇帝、陛下、天子,反正关于皇上之类的称号都能往他身上怼。

潘凤:无双上将,这个就是典型的黑了,三国演义中潘凤霸气出场但很快被华雄斩了,因此得名,当然这里的无双是贬义。

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 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

吕布:三姓家奴,好吧,这是小说里张飞对吕布的叫法,游戏里我们还是叫“布布”更多一些。

术爸篇

袁术,有时我们管他叫袁大头,当然这个称号还是根据他和近代史的某人都有“暂时称帝”的事迹。但更多时候,我们管他叫“术爸”,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还得从那个男人说起…

那个男人的父亲被刘表害死后,他投靠了袁术,并献上玉玺并认袁术为义父, 所以袁术是那个男人的爸爸。

而那个男人还有弟弟和妹妹,同理袁术是他们三兄妹的爸爸。

刘备娶了那个男人的妹妹,袁术是刘备的岳父 ,也可以称之为爸爸。so刘备应该管袁术叫爸爸。

同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袁术无形中又多了俩儿子。爸爸。

周瑜、太史慈是那个男人的义弟,所以袁术又多了俩儿子。

周瑜是小乔的老公,孙策是大乔的老公,当然袁术又多了俩女儿。

刘表刘璋,和刘备是宗亲兄弟 ,所以刘表和刘璋也应该管袁术叫爸爸。

曹操铜雀台赋诗欲“锁二乔”,其根本目的就是想认袁术当爸爸。

这就是“术爸”的来历,可以说没有那个男人,也没有术爸的今天,接下来,那个男人终于要登场了!

那个男人篇

那个男人,他来无影去无踪。

那个男人,他制霸江东几千年。

那个男人,他一出场忠臣挂机也能躺赢。

那个男人是谁,没人知道他的名字,只是在江湖上默默留下了无数传说。

有人叫他“孙笨”,是因为嫉妒他的实力而黑他。

有人叫他“孙枣”,因为他能无限刷桃。

也有人叫他“孙束”,来标榜他对敌军无形的束缚。

更有人叫他“孙苯”,来体现他身上无尽的化学反应。

但我们更愿意叫他“江东小白板”、“54320”、“5432-1”、“5432-2”、“5432-N”…

说实话,那个男人的技能设计的太bug,以致于严重破坏了游戏的平衡性!那个男人杀别人能摸牌,被人杀能摸牌,决斗别人能摸牌,被别人决斗能摸牌,自己能多摸牌,能让队友多摸牌,能让敌人弃牌,别人回合还能送他牌,如此完美的武将,全扩仅此一枚!

但就是这么,那个男人还是很低调,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我们屁民,也只能在他的魂姿下黯然兴叹了~

文/车逻辑的逻辑

三国杀真好玩~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