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一条冷知识,说宋朝就有爆米花,我就好奇,那会儿的爆米花跟现在的一样吗?是拿来干啥的?于是我就动手查查,这一查还真查出点门道,今天就跟大家伙儿分享一下。
一、追根溯源,翻古籍
我先是各种搜,发现好多人都说宋朝的爆米花不是咱现在吃的这种,原料不是玉米,而是糯米!叫“熬稃”或者“糯米花”。这玩意儿主要不是拿来吃的,是拿来占卜的!
这下更有意思,我得找找更靠谱的证据。于是我就去翻翻古籍,还真找到!在范成大写的《石湖集》里头就提到,说是上元节的时候,吴中地区(就是现在的苏州那一带)流行“爆谷”的风俗,还起个名叫“勃娄”,北方人就叫它“糯米花”。
二、深入挖掘,找细节
找到这里,我还不满足,就想知道更多细节。我又继续查,发现范成大在《吴郡志·风俗》里还写:“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 意思就是说,每个人都自己爆点糯米花,然后根据爆开的情况来预测一下这一年的好坏运气。
这下我算是明白,原来宋朝的爆米花还真是个“算命”的工具!
三、拓展探索,知来历
光知道宋朝爆米花用来占卜还不够,我还想知道这习俗是咋来的。于是我又是一顿好找,发现这事儿还能追溯到伏羲时期!
据说,龙头节最早就是伏羲那会儿开始的,伏羲重视农桑,每年二月初二都要亲自下地干活。后来的黄帝、唐尧、虞舜、夏禹也都学他。到周武王的时候,二月初二还要举行大典,让文武百官都跟着一起种地。
二月初二这天还有“引龙熏虫”的说法,就是为驱除毒虫,防止生病。
四、对比思考,看不同
查到这里,我算是把宋朝爆米花的事儿给弄明白。跟现在比,那会儿的爆米花可真是太不一样!
- 原料不同:现在是玉米,宋朝是糯米。
- 用途不同:现在是零食,宋朝是占卜工具。
五、额外收获,解疑惑
在查资料的过程中,我还顺便解决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烧仙草和龟苓膏到底是不是同一种东西?
答案是:不是!
哈哈,这下我可算是长见识!以后谁再跟我提爆米花,我可得好好跟他们说道说道这段历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