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传奇,历史上姓刘的名人

闪客网

昌邑传奇,历史上姓刘的名人?

1、刘备。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2、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

昌邑传奇,历史上姓刘的名人

3、刘邦。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4、刘勰。刘勰(约465年-约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

5、刘伯温。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大家来谈一谈谁是中国历史上最痴情的皇帝?

汉宣帝刘询

相关成语:故剑情深

故事: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是汉武帝卫太子刘据的孙子,也就是汉武帝的曾孙。刘据因为巫蛊案满门被诛杀,只留下仅出生几个月的皇曾孙刘病已,几经生死,刘病已活了下来,在民间长大,但地位十分卑微。

当时的掖庭令张贺曾经是卫太子的旧属,同情刘病已,不仅出钱给他读书,还想把孙女嫁给他。但是被弟弟张安世骂了一顿,张安世是昭帝的大臣,嫌刘病已出身不好,地位卑微。

张贺无奈作罢,但又放不下这件事。听说暴室蔷夫(宫廷一个下层小吏,受过宫刑的宦官)许广汉有个女儿叫平君,年十四五岁,本应是内者令欧侯氏的儿媳妇,该出嫁的时候,欧侯氏的儿子却死了。

(影视剧中许平君形象)

张贺知道后赶紧请许广汉喝酒,把许广汉灌地七荤八素,说刘病已是皇族,以后可能会封侯,忽悠许广汉答应了把女儿嫁给刘病已。许广汉回去之后把这事儿跟老婆一说,当即就被他老婆痛骂了一顿。连一个下层官吏都不愿意把女儿嫁给刘病已,可见刘病已当时的窘境。就这样,张贺用自己的私财给刘病已做聘礼,帮刘病已娶到了许平君。

娶到许平君之后刘病已也格外珍惜,没过多久,他们的儿子刘奭出生了。再过几个月,汉昭帝突然驾崩了,昌邑王刘贺在继位27天后又被废了,皇位意外地落到了刘病已头上。

刘询(前91年―前49年),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

刘病已继位后吸取刘贺的教训,对权臣霍光百依百顺,当时朝里大臣都希望立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为皇后,但是刘病已却一反常态,坚决不许。但是为了照顾霍光的面子,就下了一道诏书,说我以前还很卑微时有一把故剑,现在当上了皇帝,那把剑却找不到了,希望大家帮我找回来。

大臣们都不是傻子,这个无头无脑的诏书一下来,一琢磨,就很快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是要立许平君为皇后。于是就上表建议立许平君为后,刘病已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

虽然霍光没说什么,但是霍光的妻子霍显很生气,就毒死了许平君。后来霍光去世,汉宣帝知道这件事后雷霆震怒,借口霍氏谋反将霍氏灭族,长安城中有数千家被牵连灭族。

后来汉宣帝建麒麟阁画十一功臣图,霍光居首,但唯独他不写全名,只写了“姓霍氏”,可见宣帝对霍光的怨恨。

因为心怀对许平君的愧疚,即使知道自己与许平君的独子刘奭不成器,但汉宣帝仍不忍废掉太子。最后,刘奭登基,是为汉元帝,从此西汉开始衰落。

霍光(?-前68年),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

NO.2 汉哀帝刘欣

相关成语:断袖之癖

故事:

与其他皇帝的痴情不同的是,刘欣的痴情对象不是女人,而是男人。没错,他是个同性恋!

他的同性恋爱人叫董贤,刘欣非常宠爱董贤,经常和董贤滚床单。有一次睡觉,刘欣要起床,发现董贤头压到他的衣袖,但又不舍得惊动董贤,于是就把皇袍的衣袖剪断,这就是断袖之癖的由来。

刘欣深爱董贤,他可以把所有的一切都给董贤,包括他的江山。刘欣多次提及要把皇位传给董贤,要不是左右大臣力谏,说不定刘欣还真这么干了。刘欣甚至在自己的皇陵旁边为董贤留了个位置,希望死后二人仍可长相厮守。

可惜刘欣并不长命,25岁就驾崩了。刘欣死前,知道没了自己的依靠,董贤没能力自保。于是就将传国玉玺交给董贤,告诫董贤,有了传国玉玺,你就可以择立新君,那时候的你就有拥立之功,新君会感激你,你就可保富贵,千万不要把传国玉玺交出去!

这是临死的刘欣唯一能为董贤做的,可惜刘欣一死,懦弱的董贤六神无主,玉玺很快被太后夺取,董贤也很快被迫自尽。

汉哀帝刘欣(前25年-前1年8月15日),西汉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

NO.3 汉光武帝刘秀

相关成语: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故事:

汉光武帝刘秀早年贫寒,其姐姐家邻居是个大户,家里有个千金阴丽华,美貌远近驰名。刘秀第一眼见到后就对她魂牵梦萦,于是刘秀天天跑去姐夫家赖着,就为了见阴丽华一面。

直到刘秀20岁还孑然一身,刘秀的大哥刘縯觉得弟弟太不成器,不是看美女就是瞎跑,干脆凑了钱,把他送去长安读书。在长安看到执金吾威风的画面,刘秀发出了那句著名的“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感叹。

后来刘縯刘秀兄弟起兵,一路下来,虽然昆阳一战,刘秀以9000余人打败了王莽40万大军,但是刘縯也因为功高震主被当时的更始帝刘玄设计杀害。刘秀虽然内心悲痛,但韬光养晦,故意讨好刘玄,把刘玄搞的不好意思了,就把刘秀放了,同时派人监视刘秀,一旦有异动,立即将刘秀一家灭门。此时刘秀可谓朝不保夕,但就在这时,阴丽华却嫁给了刘秀。

(影视剧中阴丽华形象)

阴丽华(5年—64年),东汉光烈皇后

在大哥的丧期中的洞房花烛夜,刘秀虽然实现了生平所愿娶到了阴丽华,却并没有感到开心。他整日饮酒作乐,麻痹刘玄,任人唾骂自己人面兽心,忘恩负义,只会沉浸美人乡,忘了杀兄之仇。这段苦闷的日子只有阴丽华的陪伴。

后来刘玄终于放松了对刘秀的警惕,解除对刘秀的软禁,并派给刘秀最危险的任务。刘秀知道此行凶多吉少,就将阴丽华送回娘家,为免连累于她,吩咐其可随时改嫁。

经过九死一生的拼搏之后,两年后刘秀回来了,此时的他已经坐拥雄兵百万,也已是九五之尊。但身边也多了位妻子——刘秀为了巩固政治势力搞了一场政治联姻,娶了一名叫郭圣通的女子并生了一个儿子。

阴丽华知道后并没有大吵大闹,而是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在刘秀准备立阴丽华为皇后时,阴丽华又作出了惊人的决定——坚决不接受皇后的位分!因为她知道,此时东汉立国未稳,她的丈夫此时更需要郭圣通背后的家世的力量。刘秀非常感动,就立郭圣通为皇后。

但刘秀宠爱阴丽华不减当年,刘秀心目中的皇后只有阴丽华,遂在后来政权巩固后,便废了郭圣通,坚持把阴丽华扶上后位。也算履行了自己对自己的承诺。

汉世祖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东汉开国皇帝

NO.4 隋文帝杨坚

故事:古代皇帝基本上都是后宫佳丽三千,极少有一生专宠一人的。但是也总有那么一两个例外,其中,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就是那个例外。

杨坚与皇后独孤伽罗从小青梅竹马,在独孤皇后与杨坚结婚后,历经西魏-北周两朝,由于不当墙头草,杨坚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过了几十年朝不保夕的生活,患难与共的生活也使夫妻二人的感情变得坚不可破。

(影视剧中独孤皇后形象)

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544年—602年)

史书记载独孤皇后“性尤妒忌,后宫莫敢进御”,也就是说是个大醋坛子,不许丈夫接近其他女人。

不过作为皇帝,怎么可能不受诱惑呢?杨坚对独孤皇后对自己下半身的管制非常不满,于是矛盾终于爆发了。

杨坚干掉尉迟迥之后,看上了尉迟迥的孙女,就偷偷把美女带回后宫。但哪有不漏风的墙,独孤皇后知道了,醋意大发,趁杨坚上朝空档杀向皇帝寝宫,把尉迟小美女给人道毁灭了。

杨坚知道后悲愤交加,一气之下,不是跑去跟独孤皇后问罪,而是跨马出城,离家出走,跑到荒山野岭痛哭——“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

可见杨坚对皇后的敬畏和宠爱。

虽然皇后善妒,但杨坚始终对其不离不弃,每天一起上朝,一起回宫,形影不离,独孤皇后死后,隋文帝不能忘情,迷信皇后升化为妙善菩萨,并亲自为其送葬;又营造天下最盛佛寺为皇后祈福,临终前企盼和爱妻“魂其有知,当地下相会“。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

NO.5 唐太宗李世民

相关成语:望陵毁观

故事:

李世民在登基之前,一直受到来自哥哥李建成的威胁,但一直都是长孙皇后在李世民背后为他打通关系,使出征在外的李世民少了后顾之忧,防范来自后方的暗箭。

直到李世民和哥哥李建成矛盾不可调和,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当天,长孙皇后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李世民身边鼓舞将士。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感情深厚,在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做了两件前所未有之事:他在元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起舍,命宫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他又在宫中建起了层观,终日眺望昭陵,后来魏征讽刺,说“我以为陛下望的是献陵(唐高祖陵寝),原来是昭陵。”李世民当场就哭了,但还是接受了魏征的建议,毁掉了眺望昭陵的层观。在当时封建礼制下,夫不祭妻,李世民不追悼亡父却追悼亡妻影响是不好,但也反衬出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追思之情。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

NO.6 后周太祖郭威

故事:

五代十国中的后周创立者郭威的原配柴氏本为唐庄宗的嫔御,就是侍奉过皇帝的人。庄宗死后,明宗将大批宫人遣散归家,柴氏也在其中。

柴氏经过黄河岸边的时候恰逢暴雨,只好暂住在旅社。有一天,柴氏突然看见一个伟岸的精壮男子从门前经过,虽然衣衫破旧,但挡不住的英气逼人,一见钟情。便问店主这是谁,想以身相许。此人自然是后来的后周太祖郭威。

当然,柴氏的父母是坚决不答应的,他们认为自己的女儿是侍奉过皇帝的人,起码要嫁个节度使,但是柴氏却说:“此乃贵人,将来前途不可限量。”为了取得父母支持,她遂把宫里分配给她的财物分一半给父母,留一半给自己做嫁妆。

柴氏父母见其意志坚定,也就只好同意了。于是柴氏在旅舍之中与郭威成亲,并资助郭威打点上下。郭威天上掉馅饼,自然非常感激柴氏,夫妻感情一直很好。后来郭威即皇帝位时,柴氏已经死亡,遂追册为皇后,此后郭威虽有嫔妃,却再也没有册立过皇后,并且立柴氏之侄为嗣君,可见他与柴氏感情之深厚。

郭威(904年-954年),五代时期后周王朝建立者,951年—954年在位。

NO.7 明宪宗朱见深

故事:

这是一场旷古的母子恋。明宪宗朱见深深爱的女人整整比他大17岁。此人就是万贞儿。

归功于朱见深老爹明英宗朱祁镇,朱见深度过了非常没有安全感的童年。明英宗被瓦剌俘虏,后来退位做了太上皇,自己虽然为太子,但是很快就被叔叔朱祁钰废为沂王。整天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惧中。身边之后祖母周太后派在他身边的宫女万贞儿照顾他。久而久之,朱见深对万贞儿越来越依赖,直至转化为爱情。

朱见深本来想立万贞儿为皇后,但是太后和百官都不许,只好立她为贵妃,但是万千宠爱也只给万贵妃一人。皇后吴氏看不下去,找个借口把万贵妃打了一顿,结果朱见深雷霆大怒,当即就把皇后废了打入冷宫。

要说万贞儿长得漂亮也就算了,关键是万贞儿“貌雄声巨,类男子”,连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也大惑不解地问儿子:“彼有何美,而承恩多?”可见朱见深和万贞儿的感情根本不是靠外貌来维持的,这才是真爱啊。

而万贞儿在59岁去世后,收到噩耗的朱见深半晌说不出话,最后说出一句:“贞儿已去,我也不久矣。”果然,过了几个月,悲痛的朱见深也随万贞儿去了。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1464至1487年在位。

NO.8 明孝宗朱祐樘

上面说过杨坚对独孤皇后那是独一无二的,在独孤皇后生前严守“一夫一妻”,可是他毕竟晚节不保,在独孤皇后死后还是纳妃了。而明孝宗朱祐樘确实彻头彻尾的一夫一妻,从不纳妾选妃,由始至终,只有张皇后一个妻子。这是历史上皇帝中绝无仅有的。

朱祐樘每天只与皇后同起同居,朝夕相处,过着平常百姓一样的夫妻生活。

古代皇帝最讲子嗣昌盛,如果张皇后能像独孤皇后一样能生也就罢了,问题是张皇后前后只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还夭折了,就剩下武宗朱厚照一个独苗,这也导致最后孝宗绝嗣。

就是这样的情况下,朱祐樘仍然拒绝选妃,可见朱祐樘对皇后的真心。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

NO.9 清太宗皇太极

皇太极最著名的妃子是孝庄太后,但是,其最爱的,并非是孝庄,而是海兰珠。

海兰珠在嫁给皇太极之前,曾经嫁过人,也就是说,她是二婚。但是皇太极一点都不嫌弃。皇太极将她封为关雎宫宸妃,地位仅次于中宫皇后。关雎宫,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意思,可见皇太极是动了真情的。

宸妃后来给皇太极生了一个儿子,皇太极非常高兴,居然大赦天下,一般只有皇后的儿子才有此待遇,可见皇太极是想让他跟宸妃的儿子继承皇位的。

但是天不怜见,这个孩子早夭,皇太极和宸妃都非常伤心,导致宸妃身体一落千丈,后来皇太极率军攻打明朝,突然听到宸妃患病,于是立即召集军事会议部署军事行动,然后居然就抛下众将返回盛京。可惜他还没回到,海兰珠已经去世了。皇太极悲痛不已,居然昏迷过去了,嘴里胡话不止,都是呼唤海兰珠。后来在大臣的劝说下,皇太极有所平复,但是他出猎路过宸妃墓地时,还是不能自制,放声大哭,可见皇太极对宸妃的感情之深。而在他在宸妃坟前痛哭之后,他就再也没有重返过战场,以后每次出猎,他逗必经过宸妃墓地,下马伫立,长时间地凭吊默哀,以茶酒奠祭,痛哭不止。

无论后世对皇太极评价如何,单其对海兰珠的真情,也可担得上铁汉柔情四个字吧。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努尔哈赤第八子,改女真为满洲,改国号为清。

刘贺真的是因为荒淫无道才被废的吗?

刘贺之所以留下一个荒淫无道的名声,是因为他政治上失败了。败给了权臣霍光。丧失了话语权。如果历史逆转,刘贺绝对是英明神武,果敢刚毅。霍光的历史定性一定是第一个‘’曹操‘’(那时候,没曹操,就是例比)。一句话,刘贺太嫩。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应该是说,刘贺出身不低,汉武帝当年极其宠爱的李夫人生下一个孩子就是刘髆,如果不是李夫人早死,太子肯定是刘髆。这也是霍光为何选择刘贺当太子的原因。

但霍光看走了眼,刘贺在位27天,干了1127件荒唐事。只有将其废除,再立新君。但如果仔细想想,刘贺再混蛋,再昏庸也不可能干这么些坏事。只能说明霍光与刘贺发生了激烈的权力冲突。霍光派人监控刘贺,一举一动都在霍光到掌控之下,而刘贺自然想掌控实际权力。霍光对他个人的监视更是让他无法接受,但无奈手段和能力都不如霍光,换言之就是一枚棋子,不听话自然被废。

刘贺是一个合格皇帝。 拿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十分正常。而刘贺面对的是权臣霍光把控一切的局面,他的圣旨和废纸一样。这是他无法忍受的局面,所以他想要从霍光手中夺取权力。 而他唯一依靠的就是从老家带来的亲信圈子,因为他无人可用。但他太着急了,十几年的辅政生涯,让霍光亲信遍布朝野。刘贺唯有等,以静制动。但已经警觉的霍光不会给他时间了。

但由于刘贺动作太大。引起霍光警觉,霍光立即快刀斩乱麻,立即把刘贺给废了。刘贺被废就是一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刘贺被废掉是他不甘平庸,不肯隐忍,而霍光应该没有篡位之心,但是他不允许任何人分享他的权力,包括皇帝。擅权二字是逃不掉的,独断专行是包括霍光在内的权臣必然行为。刘贺被废是他的政治敏感度太低,他没有意识到他的废立本质上是霍光个人意志的体现,他的‘不合作‘’’是被废的原因。和后面对汉宣帝对霍光的忍准狠,刘贺就显得过于幼稚。对局势判断也不清楚。

就刘贺个人能力而言,完全说明他是个思虑不周,政治幼稚的纨绔子弟。才干,能力都比汉宣帝差的太远。他输给霍光不冤。能够善终也算幸运。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冠军候霍去病和飞将军李广?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一句话,就点明了一切。在汉武帝时代,建立的功劳很大,就会封侯拜相。霍去病是冠军侯,而李广直到死,功劳都不足以封侯。

所以,冠军侯霍去病的战功最显赫。

1.霍去病年仅17岁,就随军出征匈奴。然后,才带800骑就敢孤军深入匈奴数百里,完成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成功,斩杀匈奴包括相国在内的2000来人,还活捉了匈奴首领的叔父。

第一次出战匈奴,论功行赏,霍去病就被汉武帝封为了冠军侯。

2.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19岁的霍去病成为了大将军。两次主动带兵出征匈奴,在河西一带,打的匈奴人胆战心惊。

歼灭匈奴4万余人,俘获数位匈奴王。其中,匈奴王浑邪王,他率4万余众投降了大汉。此战的意义使得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匈奴有句歌词:“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说的就是冠军侯霍去病打得匈奴人彻底绝望。

3.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21岁的霍去病在漠北之战中,造就了震古烁今的“封狼居胥”。此战霍去病率5万汉骑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催枯拉朽的横扫匈奴。深入匈奴草原2000余里,歼敌7万多,收获牛羊无数。

“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从此匈奴再难以对汉朝形成像样的进攻。

“封狼居胥”成了历代兵家所追求的最高荣耀。

骠骑冠军,飚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班固《汉书》

冠军侯霍去病的功绩,已经很难用一般的词去形容,我们后人拜读他的一生,只剩下热血沸腾。

一句话,他是那个时代的主角,随时都能“开挂”。

相对于霍去病的耀眼光芒,李广的功劳比较暗淡了。

1.李广成名于汉景帝时期,他参与平叛吴楚七国之乱,此次作战,其实他建立的功劳很大,应该可以封侯的。

但是,李广犯了个重要的错误,他听从梁王的调遣,这就让汉景帝很不舒服了,拿国家的俸禄,听一个地方诸侯的调令,不杀就是汉景帝对他最大的恩赐了。

2.在汉武帝讨伐匈奴时期,李广的表现真的差强人意。在多次与匈奴的战役里,他失败的次数比胜利的次数多太多了。与卫青霍去病配合时,又动不动就迷路的。或者知道了匈奴主力的存在,却耽误了与卫青汇合的期限。

所以,李广难封,与霍去病一比较,他真的没啥可以拿出手的战绩。

建功立业上,与冠军侯霍去病相比,也就一条街的距离吧!

为何汉宣帝被有些人称为最深情的皇帝?

汉宣帝时代是一个巅峰时代,中兴的时代,也是一个传奇皇帝,使得这个时代成为两汉间政治最清明、经济最富足、军事最强盛、良吏最多、疆土最广等集多项历史之最的盛世。汉宣帝亲政以后,实行整饬吏治、整顿工商、轻徭薄赋、文化改革、设立常平仓等一系列的内政措施,这使得汉朝实力膨胀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以这种强大的国力支撑对外战争。

汉宣帝非凡的武功和谋略之道,在历史帝王中堪称罕见,其为人追求事当务实,深知“兵者,凶器也”的道理。更明白,要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必先强其国,所以,汉宣帝首重文治,次兴武力,把外交谋略与军事经济实力运用到了极致。

而汉宣帝的一生也颇为传奇,由于巫蛊之祸的影响,宣帝刚一出生便成为死囚,之后因大赦而流落至民间,又因为历史的偶然,回到宫中,荣登大位。即位之初,他有名无实,如同傀儡,后通过一系列斗争夺回大权,并开创出千古霸业,留名青史。从“死囚”到“千古一帝”,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人叹为观止。

对于爱情,汉宣帝表现出帝王史上难得的坚定不渝。宣帝流落民间时,娶民女许平君为妻,两人相敬如宾。待他登基为帝后,并没有抛弃糟糠之妻,反而念念不忘在民间的妻子,下了一道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诏书:“寻故剑”,让许平君进宫为后。这是帝王恋爱史中的千古绝唱,故剑情深的典故由此而来。

始于年少的爱情总是最刻骨铭心的,所以古代帝王的毕生挚爱大多都是他的原配妻子,比如李世民最敬重的女人是长孙皇后,朱元璋最难忘的女人是马皇后,康熙帝最深爱的女人是赫舍里皇后。如果结发情深里又多了一份患难与共,那么帝后间的爱情将更加深入骨髓,比如汉宣帝与许皇后。

汉宣帝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巫蛊之祸时,戾太子全家惨遭屠戮,刚刚满月的刘询免于株连,被贬为平民,充入掖庭。刘询虽贵为皇曾孙,却身负重罪,他的整个童年及少年时光都是苦难中度过的。

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原是昌邑哀王刘髆的侍从官,后来因犯了罪行被施宫刑,贬到掖庭当差。当时的掖庭令张贺原本是戾太子的家吏,他感念旧主恩情,对刘询十分照顾。刘询年纪稍长后,张贺便着手为他寻一门亲事。张贺得知许广汉家中有一个女儿,年方十四五岁,天生丽质,温柔贤淑,于是劝说许广汉将女儿嫁给刘询。许广汉考虑再三后应允。

刘询虽为戴罪之身,前途渺茫,但许平君并不嫌贫爱富,她很欣赏刘询的胆识和谋略,愿意以身相许,生死相随。公元前75年,刘询与许平君举办了寒酸而温馨的婚礼,这一年,刘询17岁,许平君14岁。

婚后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74年,许平君为刘询生下一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刘奭 [shì]。同年,汉废帝刘贺被废,大将军霍光拥立刘询登基,是为汉宣帝。许平君则一跃从乡野村妇变为皇帝后妃。

汉宣帝即位后,群臣为了讨好霍光,都推举他的小女儿霍成君为皇后。而汉宣帝很坚决,宁愿不要江山,也要立发妻许平君为后。他为表心意,还下达了史上最浪漫的一道圣旨——朕微贱时喜爱一把古剑,现在仍念念不忘,众爱卿可否帮朕找回它?这就是著名的“故剑情深”典故,实则是在借“故剑难忘”暗喻对发妻许平君的“痴心不改”。群臣由此明白了汉宣帝“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决心,于是纷纷奏请立许平君为皇后。这一年,许皇后15岁。

汉宣帝是难得的好男人,他一夜之间从从戴罪平民变为大汉天子,却并未得意忘形、抛弃旧爱,他对许皇后情深意长,三千宠爱在一身,许皇后的痴情陪伴也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只可惜,这世界上有多少的深情厚爱,就有多少的尔虞我诈,许皇后只在皇宫里度过了3年美好时光,就遭遇到了不幸。

公元前71年,许皇后再度怀孕,生下一个女儿。而霍光的夫人霍显为了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当上皇后,竟派女医淳于衍毒杀了产后有恙的许皇后。这一年,许皇后年仅18岁。汉宣帝对许皇后的死因心知肚明,但他刚登基不久,朝政大权仍掌握在霍光手中,所以他只能选择隐忍,装作毫不知情,还将霍光的女儿霍成君立为皇后。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汉宣帝终于等来了报仇雪恨的那一天。他开始亲理朝政,逐渐把权力收回到自己手中。公元前66年,汉宣帝确定时机成熟后,便将霍家全族斩杀,数千人遭株连,霍皇后也被废。汉宣帝隐忍5年后,终于为最爱的发妻许皇后报了杀身之仇。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