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莲,红楼梦中英莲被拐走是第几回

闪客网

英莲,红楼梦中英莲被拐走是第几回?

红楼梦作品中,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在第一回就被拐走了。

英莲是谁?

英莲,小说《红楼梦》里的人物,乡儒甄士隐之女,大名甄英莲,在她四岁那年元宵,因家奴霍启看护不当被拐子拐走,后被卖给冯渊,期间薛宝钗的哥哥薛蟠也看上了她,薛蟠为了抢夺甄英莲,将冯渊活活打死。

英莲,红楼梦中英莲被拐走是第几回

后来,薛家将其改名为香菱,带到薛宝钗身边,成了使唤丫头,一年后薛蟠摆酒正式纳了香菱做妾。

红楼梦里的香菱就是英莲吗?

是的 她改名3度(这是从“英莲”到“香菱”到“秋菱”的第三次改名,也是香菱人生的三个阶段。判词里说她“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原文如下:

在正传开始之前,先写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这原是旧时小说的惯例。《红楼梦》也不例外,出贾府之前,先写了个甄家;出黛玉之前,先写了个英莲,年方三岁。说她家住姑苏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父亲甄士隐,为乡宦之家,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甲戌本在此有一句侧批:“总写香菱根基,原与正十二钗无异。”

接下来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小小一段文字,交代了一个红楼前传,写活了一个娇婉可怜的薄命司女儿。

与其余小说不同的是,这个前传跟正文是发生关系的。英莲在后来重新出现,改了个名字叫香菱,做了薛蟠之妾。

她在贾府里的第一次出场,是借由送宫花的周瑞媳妇之眼之口来交代的——

周瑞家的因问他道:“那香菱小丫头子,可就是常说临上京时买的,为他打人命官司的那个小丫头子么?”金钏道:“可不就是。”正说着,只见香菱笑嘻嘻的走来。周瑞家的便拉了他的手,细细的看了一会,因向金钏儿笑道:“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金钏儿笑道:“我也是这们说呢。”周瑞家的又问香菱:“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今在何处?今年十几岁了?本处是那里人?”香菱听问,都摇头说:“不记得了。”周瑞家的和金钏儿听了,倒反为叹息伤感一回。

三言两语,侧面写了香菱的人物可爱,命运堪怜,却并不加一句点评,只是说她长得像“东府里蓉大奶奶”,也就是秦可卿,全书最风流娇巧的一个可人儿。

可叹的是,出身于养生堂,与贾珍、贾蓉父子通奸的秦可卿因是贾家正室,遂也“飞上枝头变凤凰”,忝列了十二钗正册之末;

而香菱,尽管出身比她高贵,品格比她端庄,容貌与她不相上下,却因为命运坎坷,生不逢时,再要强,也是“拔毛的凤凰不如鸡”,只能做得十二钗副册之首。

那么十二钗正册是首是谁呢,是宝钗、黛玉。然而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境时,曾见一个仙姑,“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乳名兼美,小字可卿。明白写出秦可卿的相貌是兼得宝、黛之美的;那么香菱的相貌,也就可想而知,是既像宝钗之端丽,又有黛玉之清秀的。所以她先做了黛玉的徒弟,后做了宝钗的侍婢。

如果说“袭为钗副,晴为黛副”的话,那么香菱则是兼得二人之美,所以她是十二钗副册之首,而袭人、晴雯则只好做又副册之首。

关于香菱的为人,后文曾借着贾琏和凤姐的对话再一次侧描——

贾琏笑道:“正是呢,方才我见姨妈去,不防和一个年轻的小媳妇子撞了个对面,生的好齐整模样。我疑惑咱家并无此人,说话时因问姨妈,谁知就是上京来买的那小丫头,名唤香菱的,竟与薛大傻子作了房里人,开了脸,越发出挑的标致了。那薛大傻子真玷辱了他。”凤姐道:“往苏杭走了一趟回来,也该见些世面了,还是这样眼馋肚饱的。你要爱他,不值什么,我去拿平儿换了他来如何?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这一年来的光景,他为要香菱不能到手,和姨妈打了多少饥荒。也因姨妈看着香菱模样儿好还是末则,其为人行事,却又比别的女孩子不同,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故此摆酒请客的费事,明堂正道的与他作了妾。过了没半月,也看的马棚风一般了,我倒心里可惜了的。”

王熙凤是何等人物,竟然连她也品评香菱“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他不上呢”,更可见香菱之尊贵端正。而脂砚斋也特地在此批注:“何曾不是主子姑娘?盖卿不知来历也,作者必用阿凤一赞,方知莲卿尊重不虚。”再次点明香菱身份之尊,品格之重。

庚辰本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文中又有双行夹批:“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青年罹祸,命运乖蹇,至为侧室,且虽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

不能并驰于海棠社,也不能并列于金陵十二钗正册。然而这样一个品貌双全、才德兼备的女孩儿,又怎能屈居人下?因此警幻派她做了副册之首,置于钗、黛之下,袭、晴之上,并且十二钗副册只写了这么一个人,因为红楼女儿中竟无有能与她相提并论者。

这里有一个很好玩的公式:

正册:宝钗、黛玉。

兼得二人之美,而无有二人之尊,却是贾家第四代长孙媳之秦可卿者,居于正册之末;

兼得二人之美,而无有二人之尊,虽根基不俗但后天不济只做了薛家遗妾之香菱者,居于副册之首;

似宝钗之袭人,似黛玉之晴雯,为又副册之首。

如此看来,可卿与香菱一样,是两个承上启下的过渡人物。

然而可卿不及香菱者,在于她出场既晚,退场却早,统共没露几次面就早早地死了;而香菱却是全书第一个薄命女儿,一直到第八十回仍然有重戏——她的命运更可怜了,被悍妇夏金桂改名作秋菱,后来更逼着薛姨妈卖他,好在宝钗心慈,留她下来,做了自己的丫环。

这是从“英莲”到“香菱”到“秋菱”的第三次改名,也是香菱人生的三个阶段。判词里说她“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第一句写她的几个名字,都是跟荷花一路的;第二句说生平可怜;第三句点明一个夏金桂的“桂”字,第四句说到她的死——很明显,自从夏金桂这个人物出场,香菱应该活不了几天了。

续书里高鄂拨弄了一场调包,说金桂要毒死香菱,却不小心被宝蟾换了碗,把自己给毒死了,民间话本痕迹太重,纯属蛇足。

真的是甄士隐一手安排的吗?

《红楼梦》中,甄英莲的失踪,真的是甄士隐一手安排的吗?

乍一看,这题目,真的吓了一跳。细想想,我觉得我还是可以说说自己个人看法的。

如果作者大神本人,就是甄士隐,那么这事故,的确是他安排的,但是作者塑造的人物,我却不认为就是作者自己,我觉得甄英莲的失踪,是作者一手安排的,却不是甄士隐一手安排的,其实包括甄士隐的人生,都是作者安排的。

为什么不是甄士隐安排的?

从人情角度看不可能。甄士隐是姑苏望族,他生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天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埅为乐,是神仙一流人口,要说这样的人,会安排什么局,实在不能接受,何况这女儿是他的命根子,是他年近半百才有的唯一的女儿。

他梦中梦到了宝玉下凡时的一僧一道,很好奇,但醒来时,都给忘了,见着女儿,是怎么样的呢?“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便手接来,抱在怀内,斗他顽耍一回,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一僧一道来讨要英莲,说了些什么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士隐只当这是疯话——说他女儿不好的,他就当是疯话,这妥妥的一个女儿奴啊,怎么舍得丢掉自己的女儿呢?何况女儿丢了以后,他找寻很久,知道找不回后,日夜啼哭,几乎不曾寻死,这样的悲伤,一个月后,士隐先得病了,一个还是壮年的男人,竟然比妻子还先得病,怎么就会做出抛弃女儿的事情呢?有人信吗?反正我是不信的。

当然,从写作的角度看,甄士隐和贾宝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者必须安排甄英莲失踪。

甄士隐梦到了宝玉下凡前的情景,他的一生,也几乎是贾宝玉一生的简化版,两人非常相似,人生轨迹也大体相同。英莲的失踪,是甄士隐(真事隐)命运的转折点,却是宝玉故事的开始。因为英莲失踪,甄士隐生病,后来出家(那两人也与宝玉密切相关),英莲失踪,牵扯出贾雨村(假语存),扯出了薛家,护官符,四大家族的关系,也因此才有薛宝钗进京,才有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悲剧……

甄英莲是全书所有美丽女孩子的代表,都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可怜人,这是作者大人的创作动机,或许也是他自己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因此,他塑造的人物,无论是哪位金钗,不论贫富,不问出身,统统美貌,统统优秀,却统统薄命,在父母亲人看来,她们越优秀,他们的不幸,就越让人神伤。(文/宛如清扬)

红楼梦中英莲的结局?

英莲,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出身富家小姐,父母掌上明珠,可惜幼年遭变,被人贩子偷走,在打骂中度日。

成年发卖,遇到没落贵族子弟冯渊,眼看脱离苦海,又遇到呆霸王薛蟠,被抢去薛家,与薛蟠做妾,改名香菱。薛蟠后娶妻夏金桂,把香菱折磨致死。终致莲枯藕败,水涸香尽。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