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简介,临泉县有哪些历史名人?
季载,西周初期人,周文王第十个儿子。他受周成王之封,在今临泉县古城子建立了沈子国,子孙以地为氏。由于他办事认真,善动脑筋处理各种难事,因此取得了很大的政绩。
姜子牙,吕氏,姓姜名尚,字子牙,又称太公望,西周开国的功臣。是一位政治家兼军事家。姜尚在治理自己的封国时,顺应民俗,革除陋习,发展工商渔盐事业,人民都归顺到齐国,使齐国强盛起来,他著有兵书《六韬》。
沈郢,东周是时人,是聃季载的后代。他高洁的品格很受后世之人敬佩。
养由基,春秋楚(今属地该县杨桥)人,有“神箭手”之称。“百步穿杨”说的就是他的故事。
毕卓,字茂世,东晋鲖阳(今鲖城)人,少年时豁达豪放,很有才华。当上了行止秉正、统帅有方的温峤将军的平南长史,协助温峤做了很多有益之事,直至死去。国画大师齐白石曾有《毕卓盗酒》画作,并题:“宰相归田,囊中无钱。宁可为盗,不肯伤廉。”
韦仲魁,字象时,清朝道光年间迎仙店北仁和寨人。武解元,26岁时录为武进士。18岁时进京应方试,随后从军,因带领军队在云贵一带战绩卓著,极受清廷赞赏,被授为“云贵协镇孝督”要职。后因胞弟在家乡勾结土匪而受到牵连,清廷派人追查,他含冤自杀。当地百姓在昆明城西山脚下为他建庙碑,作为纪念。
连登榜,清朝咸丰年间鲖城镇东南连庄人。他原为教书先生,为人耿直,富有民族气节。鸦片战争后,领导当地农民组成起义军,与清廷官吏斗争。
张蕴华,该县长官镇人。他自幼天资聪敏,勤学好问,性格刚强,体贴穷人,富有正义感。他民国六年(1917年)县高小毕业后,考入阜阳省立第六中学。受到了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参与组织五四运动,声讨军阀摧残教育、屠杀受国学生罪行等活动。
吕霞光,该县吕寨旅居法国的著名画家、古董鉴赏家、收藏家。
李文汉,该县长官铁佛人。他毕业于上海美专。20岁即获蔡孑民画奖金。1965年至1968年;连续四年荣获“中日书法交流展”的特别奖。李文汉曾多次返回故乡,来往于海峡两岸,促进文化事业交流,促进台湾的早日回归。
怀化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74师及整编83师57团,共歼敌3.2万余人。一年后,毛泽东见到粟裕称赞道,整编74师的迅速惨败,出乎他的预料,也在蒋介石的意料之外。国民党上将胡琏晚年曾感慨“土木不及一粟”,可见栗裕用兵如神。
粟裕,湖南省会同县侗族人。1925年进入设在常德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读书。二师革命氛围浓厚,粟裕在这里积极参加学生活动,接受了革命思想,于1926年加入共青团。
四·一二政变后,常德军阀发动“敬日事变”,镇压革命运动。1927年5月,粟裕撤离到武昌,由组织安排到叶挺的24师教导队任学员班长,在这里,粟裕加入了党组织。
1927年8月,粟裕所在队伍作为南昌起义总指挥部警卫队参加南昌起义。10月,起义军在武平与钱大钧部交战,粟裕头部中弹昏迷。苏醒后在战友的帮助下,追赶上了大部队。
1928年,粟裕随部到达井冈山,被任命红4军28团5连党代表。1930年,粟裕任红22军第65师师长,后红22军缩编为64师,粟裕任师长。在第一次反“围剿”中,64师参加了歼灭张辉瓒的龙冈战役。是役,张部18师被全歼,张辉瓒被活捉。在攻打谭道源部的战斗中,粟裕指挥64师担任主攻。谭部1个旅被歼,3000余人被俘。
第3次反“围剿”结束后,粟裕任红4军参谋长,后任红军学校连长、1方面军教导师长、红11军参谋长、第7军团参谋长兼20师师长、第10军团参谋长。1934年年底,红10军团在谭家桥附近伏击王耀部,最终战败。19师师长寻淮洲牺牲,多名指挥员负伤,部加伤亡近千人。1935年1月,10军团被围怀玉山,方志敏、刘畴西被捕,后遇害。粟裕带领800人突围,转移到浙南。2月,粟裕奉命组建挺进师,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委。粟裕率部在浙南坚持了3年的游击战争。
1938年3月,粟裕率游击队开赴皖南,入编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第3营,粟裕出任第2支队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在水阳镇等战斗中,歼灭日寇、伪军400余人。1939年8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粟裕任副指挥。
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1师师长,指挥军民抗击日军的“大扫荡”,指挥了车桥战役、南坎战役、高邮战役、徐海战役等战斗,重创日伪军。
1946年7月,蒋介石调集重兵集中进攻华中解放区。粟裕指挥部队以少胜多,取得解放战争初期的重大胜利。
1947年,粟裕率部发起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重创国民党军队,后率部挺进鲁西南、豫皖苏。1948年5月,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6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
6月,在豫东战役中,粟裕率部歼敌9万余人;7月,在充州战役中歼敌6万余人,使济南守军王耀武部陷于孤立;9月,在济南战役中,歼敌10万余人,活捉王耀武;11月,在淮海战役中,歼敌44万人。
1949年1月,粟裕任三野副司令员,参战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兼任上海市长等职。
建国后,粟裕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84年2月5日,粟裕大将因病在京逝世。
山西运城有哪些历史名人?
我仅知道山西运城有院士名人和将军名人有下列十八位:
毛景人 院士 1956年12月19日出生于山西运城,矿床地质与矿产勘查学家。1978年毕业于于河北地质学院地质勘察系,1988年获得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学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紫金矿业独立董事。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建国 院士 1952年4月19日出生于山西运城市平陆县,医学微生物学家。1976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1993年获得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院长,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仼。2011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席泽宗 院士 (1927-2008) 山西运城市垣曲县人,天文学家、天文学史专家′。195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天文系,生前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工。
宁 滨 院士 (1959-2019) 山西运城市稷山县人,控制系统工程(轨道交通运行控制)专家。1982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生前是北京交通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年当选为工程院院士。
将军董其武 上将 (1899-1989) 山西运城市河津县固镇村人,绥远省起义军,解放军第23兵团司令员,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解放军第69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常乾坤 中将 (1904-1973) 山西运城市垣曲县王茅镇毫城村人,黄埔军校毕业,苏联红军航空学校学习。八路军航空工程学校教务主任,解放军副司令员兼训练部部长,志愿军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张世珍 少将 (1902-1956) 原名张卓吾,山西运城市闻喜县东镇镇中庄村人,北方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毕业。解放军第23兵团第37军军长,志愿军第37军军长,解放军第69军副军长。1955被授予少将军衔。
车敏瞧 少将 (1912-2005) 山西运城市垣曲县古城镇沇岭村人,志愿军第15军政治部主任,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政委。1955被授予少将军衔。
谷景生 少将 (1913-2004) 山西运城市临猗县北景乡罗村村人,志愿军第15军政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兰麟 少将 (1912-2008) 山西运城市盐湖区冯村乡冯村村人,第一野战军第3军9师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杨文安 少将 (1912-1967) 原名杨辂,山西运城市芮城县陌南镇刘堡村人,解放军空军高炮指挥部参谋长,解放军空军技术部副部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牛明智 少将 (1917-1981) 山西运城市芮城县东垆乡白窝村人,解放军装甲兵学院政委,解放军装甲兵副政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茹夫一 少将 (1916-2007) 山西运城市临猗县孙吉镇西里村人,第4野战军42军125师参谋长,成都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胡尚礼 少将 (1915-2003) 山西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东胡村人,第2野战军师参谋长,昆明军区炮兵副司令员,河南省军区政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柴启琨 少将 (1919-2005) 山西运城市河津市阳村乡连伯村人,东海舰队航空兵政委,解放军海军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李文一 少将 (1907-1975) 原名李公选,山西运城市万荣县万河镇万河村人,滨海军区后勤部政委,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部副部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贺 明 少将 (1919-2012) 山西运城市临猗县北景乡闫家庄人,生于陕西武功县,河北省军区政治委员,贵州省军区政治委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傅作义 (1895-1974) 生于山西荣河县,山西运城市临猗县人,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原部长。
江西抚州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人杰地灵诵江西,江西自古出英才。在中国古代,江西的文人可以说充斥着朝廷的各个角落,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抚州位于江西省东部,总面积18816.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11.27%,抚州人口400万左右,女性198万
王安石: (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桂枝香》等汤显祖:(1550-1616),临川人,明末杰出戏剧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生于书香门第,精古文诗词,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34岁中进士。曾任太常博士、主簿、主事,因抨击朝政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遂昌知县。又因触怒权贵而招非议,愤而弃官归里,淡泊守贫,潜心创作。著有《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乃世界戏剧的艺术珍品。另有诗作《玉茗堂集》29卷、《红泉逸草》1卷、《问棘堂邮草》10卷,及导演学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传世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居临川(今抚州市西)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晏殊:(991-1055),北宋临川人,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人称太平宰相。7岁能文,14岁以神童入殿试,赐同进士出身。曾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枢密使加平章事、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爱才重才,范仲淹、欧阳修、富弼、韩琦皆出其门下。一生写词万余首,大都以典雅华丽见长。仅存《珠玉词》136首,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全宋诗》存其诗160首、散文53篇陆九渊:(1139年——1193年)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官员,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饶毓泰(1891年12月1日-1968年10月16日),江西临川钟岭人,中国现代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第一批中国科学院院士,1913—1922年,留学美国,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和俄亥俄大学从事分子红外光谱的实验研究。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院士。晏几道:(1038年—1110年),临川文港(今属进贤)人,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其词与父亲齐名并称“二晏”,专攻小令,代表了宋代令词的最高成就。今人将其列入宋代十大词人之一。他是二十世纪词学研究的热点词人之一。他的词多言情,被誉为“古代中国最动人的情书”,而他本人则与秦观一起称为“古之伤心人”吴澄:(1249年——1333年),抚州崇仁(今属抚州乐安县)人。元代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吴澄与许衡齐名,并称为“北许南吴”,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吴文正公全集》传世。 曾著《列子解》吴与弼:(1391—1469)江西崇仁人,十九岁即决心专治程朱理学,不应科举。天顺元年以石亨荐,授左谕德,固辞不拜。所著《日录》,悉言生平所得。胡居仁、陈献章、娄谅等均其弟子。学者称康斋先生,有《康斋文集》。谭纶:(1520~1577年),江西省宜黄县谭坊人,是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抗倭名将、民族英雄,与民族英雄戚继光共事齐名,号称“谭戚”。神宗皇帝在赠谥敕命文中称谭纶为“文武通才”、“甲科英生”、“国之元勋”。卒赠太子太保、谥襄敏。著有《谭襄敏公奏议》、《睹物寓武》等。乐史:(930—1007)抚州宜黄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自太宗雍熙至真宗咸平间,献所著书《贡举事》、《登科记》、《广孝传》、《总仙记》、《上清文苑》、《广卓异记》、《仙洞集》等凡八、九百卷,尤以《太平寰宇记》著名。李觏:(1009—1059),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和李觏纪念馆。每次触及有关历史的信息,就好想穿越去古代看看他们生活的样子!
茂名有哪些历史名人?
广东茂名市起源于人的名字,先是县名,最后改成茂名市。现在下辖茂南区、电白区、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代管)。公元598年(隋朝),以潘茂名的名字命名了茂名县;1959年3月22日,国家设立茂名市(县级市),1975年茂名升级成为地级市。茂名在历史上出了不少的历史名人。
一、潘茂名(潘仙)(大约290-373年)。潘茂名是茂名高州人,生于西晋晋武帝司马炎时期。在永嘉年间是一个道士,擅长炼丹,也有一定的医术,济世救人。相传他入山采药,遇到仙人下棋,他在一旁观看。被授予黄精之术,得以飞升成仙。粤西的人都称他为“潘仙”,是被后世神化的道教仙人,隋文帝年间以潘茂名的名字命名了茂名县,唐太宗在贞观年间又用潘茂名的名字命名了“潘州”,中国历史上以道士的名字命名地方名称,潘茂名是第一人,当之无愧(关键是一直沿用到现在)。(潘仙雕像)
二、冼夫人(522-602)(谯国夫人、冼太夫人)。冼夫人是现在广东茂名人,在梁(南朝)、陈(南朝)、隋朝时期,她是两广地区俚族的女首领、将军,嫁给高凉太守冯宝(北燕皇室人员),夫妻二人共同执政,隋朝时期,冼夫人率所辖区域归附隋朝,为国家和民族统一做出了卓越贡献。隋文帝封她为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死后追封为“诚敬夫人”,历代王朝都对她进行追封,被誉为“岭南圣母”。
周恩来称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雕像)
三、冯盎(?-646).冯盎是茂名高州人,冼夫人的孙子,他曾经平定两广地区的叛乱,获封高凉太守。曾经跟随隋炀帝东征辽东,担任左武卫大将军。隋朝灭亡后回到高州,聚众几万人,公元622年,归附唐朝,冯盎被任命为上柱国、高州总管、越国公、耿国公。(冯盎雕像)
四、高力士(684-762)(原名冯元一)。高力士是茂名高州人,冼夫人的六世孙,自小入宫,深得武则天的喜欢。唐玄宗时期,协助唐玄宗消灭政敌韦皇后和太平公主,被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齐国公,类似于宰相的待遇了。
他一生对唐玄宗忠心耿耿,得知唐玄宗死后吐血而死,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高力士雕像)
五、杨永泰(1880-1936)。杨永泰是茂名高州人,蒋介石的首席智囊,国民党政学系首领。1932年,蒋介石在第四次围剿红军时,杨永泰上万言书,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大政策,安内就是指剿共了。并提出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策略,得到蒋介石的赏识,杨永泰被任命为剿匪司令部秘书长,在各县推行“保甲法”。1935年被任命为湖北省主席,兼任湖北保安司令,1936年10月25日被暗杀(国民党内部刺杀)。蒋介石铲除诸侯,逼走共产党就是杨永泰的建议。
六、林云陔(1883-1948)。茂名信宜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曾经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广州市市长、广东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监察院审计部部长、审计长。七、丁颖(1888-1964).
丁颖茂名高州人,新中国中国农业科学院首任院长。农业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
八、林励儒(1889~1977)。茂名信宜人,著名的教育家,新中国建立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
九、陈沛(1898~1987)。茂名茂南区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参加了东征,在1939年任国民革命军37军军长,1940年授衔中将,参与指挥了与日寇的第一、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1949年到台湾,任职“国防部”中将高级参议。
十、廖盖隆(1918~2001)
茂名信宜人,1938年赴延安,曾经任职新华社副总编辑、中共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是著名的党史专家。
十一、邓龙光(1896-1979)保定军校第六期步科毕业,1936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广东四大抗日名将之一。1937年,任职83军军长的邓龙光率领该军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并且率领154、156两个师顺利突围。抗日期间任职35集团军司令。
十二、朱也赤(1898~1928).中共第一任茂名县委书记,领导了著名的怀乡起义,被叛徒出卖牺牲。
十三、黄子平(1351-1424).茂名电白人,明朝初年做到监察御史,以性格耿直著称,朱元璋称赞他为“真御史”。靖难之役时,李景隆曾兵败后舍弃粮草、兵丁逃跑,被黄子平知道后,向建文帝弹劾李景隆,他反而被排挤,李景隆照常做指挥官,于是称病引退,他看出了建文帝早晚要败亡。
此外还有杨一清、陈珪、凌十八、杨颐、张锦芳等茂名的名人,欢迎大家补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