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的作者是谁,三字经?
亲贤臣,远小人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出处: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
1出处及翻译
出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臣谈论这事,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会指日可待了。
2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字经总共有多少字?
《三字经》总共有一千一百四十五个字。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扩展资料:
三字经历史背景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三字经是谁写的?
1 张载写的。2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经典读物之一,是一篇简短的教育教材,旨在教授儿童基本的儒家教义和礼仪道德。3 除了三字经,张载还写了很多其他的哲学和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化和儒学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弟子规是谁写的?
弟子规是李毓秀写的。因为在明朝嘉靖年间,李毓秀撰写了这本关于儿童教育的著作《弟子规》,并获得了朝廷的认可。《弟子规》被广泛的应用于中国传统教育,成为了儒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李毓秀还著有《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文化著作,对于中国古代教育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并成为后来教育领域的权威。
三字经是本什么书?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儿童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广泛,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内容,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2]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基本信息
外文名
San Tzu Ching
作者
王应麟(原著,有争议) 、章太炎(等增改)[3]
创作年代
宋代更定(有争议)
文学体裁
三字韵文
相关读物
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作用
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
中文名
三字经
作品出处
三字经
篇幅
1145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