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恋的傀儡情人,历史上的雍正是怎么样一步步整垮老八胤禩的

闪客网

眷恋的傀儡情人,历史上的雍正是怎么样一步步整垮老八胤禩的?

康熙朝晚年,康熙皇帝的众位皇子为了争夺皇位,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大戏。最终,康熙皇帝的皇四子胤禛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在康熙皇帝去世后,由其继承大统,登上了皇位,这便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然而,伴随着雍正皇帝的登基,那些参与了“九子夺嫡”的其他康熙皇子们,也随之迎来了“噩梦”,无一例外的遭到了雍正极为残忍的报复与清算。在这其中,八阿哥胤禩的结局无疑是最为悲惨的。

眷恋的傀儡情人,历史上的雍正是怎么样一步步整垮老八胤禩的

雍正四年(1726年),胤禩被雍正议罪圈禁,不久后便被折磨致死,而其更是被削宗夺爵、逐出宗室,就连其与其子弘旺的名字都被改为了“阿其那”与“菩萨保”,以示羞辱。而在更早之前,胤禩的嫡福晋郭络罗氏连同其整个家族的势力,也遭到了雍正毁灭性的打击。可以说,在雍正的打压与迫害之下,胤禩已然是家破人亡。

胤禩的结局不仅昭显了当时康熙皇子之间,因为皇位的争夺,兄弟之间剑拔弩张、势同水火的交恶关系,同时无疑也印证了那句“无情最是帝王家”。

八阿哥胤禩,雍正在“九子夺嫡”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政敌。

八阿哥胤禩,生母是辛者库出身的良妃卫氏,出身非常的卑微。

实际上,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内务府包衣的出身,与良妃卫氏相比,也仅仅是“五十步笑百步”,并没有高到那里去。然而不得不说的是,乌雅氏的“运气”实在是比卫氏好太多了,她先后为康熙生下了三男三女,并且还位列“惠宜德荣”这“四妃”之列。特别是她在生下雍正后的第二年就被封为了“德嫔”,比起诞育胤禩近二十年后,才获得康熙册封的卫氏,乌雅氏确实“幸运”了不少。

然而,卑贱的出身并没有让八阿哥胤禩自暴自弃,反而是更加激励了其渴望出人头地的斗志。

一方面,他努力提升个人的能力,使其成为所有康熙皇子中,公认的办事能力最强的一位,以至于后来登基的雍正,对其能力都非常的钦佩。

“胤禩为人聪明强干,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

另一方面,则是胤禩谦逊、和善的性格,赢得了其他皇子以及众多王公贵胄和朝中大臣的欣赏与支持。

参与“九子夺嫡”的众位皇子中,大阿哥胤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禵,都与其关系十分交好;而在外臣之中,以佟国维、鄂伦岱等人为首的佟佳氏家族,以纳兰揆叙为首的叶赫那拉氏家族,以阿灵阿为首的钮祜禄氏家族,胤禩嫡福晋郭络罗氏背后的安亲王岳乐家族,以及“满洲首席大学士”马齐、户部尚书王鸿绪等一众在朝中有着颇高声望与影响力的官员,也都站在了八阿哥胤禩一边。

由此可见,八阿哥胤禩这面,可谓是兵强马壮,实力出众。

结果,正是因为八阿哥胤禩过高的“人气”,以及其表现出来的对于皇位的强烈觊觎之心,引得了康熙的极度厌恶与反感。

特别是在康熙皇帝“一废皇太子”期间,胤禩等人表现过于活跃,在康熙皇帝尚存有对于太子胤礽眷顾的时候,就迫切的希望将其彻底除掉,使得康熙极度不满。

在这之后,朝臣们更是公然与康熙唱反调,企图阻止康熙复立胤礽的想法,而让其改立八阿哥胤禩,这也直接让康熙感到了巨大的威胁与不安全感。至此,胤禩在康熙心中的地位,被大打折扣。

而在康熙“二废皇太子”之后,胤禩又因为疏漏,导致了“毙鹰事件”的发生,让康熙为之震怒,当众说出“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这样绝情之语,并且停掉了胤禩的全部俸银和禄米,让其自生自灭,足可见此时康熙心中的气愤之情。

尽管在这之后,康熙皇帝主动撤掉了对胤禩的处罚,并且依然保留了其贝勒的爵位,但经历此事之后,胤禩便再无登上皇位的可能,彻底从皇位争夺中出局了。

可是,八阿哥胤禩并没有就此选择沉默、淡出朝堂,而是换了一种方式,用支持十四阿哥胤禵争夺皇位的方式,继续活跃在“九子夺嫡”的舞台上。

实际上,八阿哥胤禩,或者说整个“八爷党”集团将胤禵推举为利益代言人与皇位争夺者,实际上也是一种必然。

在当时的“八爷党”集团中,八阿哥胤禩失去了夺位资格,九阿哥胤禟热衷于积累财富,十阿哥胤䄉生则是性耿直且不善于权谋,相比之下,十四阿哥胤禵确实是唯一合适的人选。况且胤禵自身条件和能力也是非常的出众,对此,九阿哥胤禟就曾评价胤禵:

“十四阿哥聪明绝顶,才德双全,我兄弟皆不如也。”

至此,十四阿哥胤禵正式开启了角逐皇位之路,而八阿哥胤禩等人则给予了其极为重要的支持。特别是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叛乱,康熙封胤禵为“大将军王”,让其带兵前往西北平叛,胤禵也去了最终的胜利,在这其中,八阿哥胤禩等人可谓是出力不少。

纵观这个“九子夺嫡”期间,八阿哥胤禩无论是自己直接参与夺位,还是帮助十四阿哥胤禵角逐皇位,其表现都是非常的活跃,并且在这其中不断施展其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并且积极扩充着政治支持势力。

然而,伴随着康熙的去世以及雍正的登基,此时的胤禩必然成为雍正的眼中钉,肉中刺,雍正必然不会容他存在以威胁自身的统治地位。胤禩的悲惨的结局,从这一刻起也就彻底的注定了。

步步为营,循序渐进,雍正开启了对于胤禩及其政治集团的打压与清算。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刚刚登上皇位的雍正,“出人意料”的将胤禩晋封为廉亲王,而终康熙一朝,胤禩的爵位仅仅是贝勒,雍正此举可谓是“越级晋封”。不仅如此,雍正还将其委以“总理大臣”的职务,并安排其署理理藩院以及工部的事务,兄弟二人也由此进入了一段非常难得而又短暂的“蜜月期”。

然而,雍正此举并不是出于“真心”,他所做的一切都仅仅是为了稳定局势而已。

一来,雍正在“九子夺嫡”期间一直奉行“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并没有雄厚的外部支持力量。相反胤禩这面则是势力庞大,党羽众多。此时的雍正,恰恰是希望借由胤禩的力量,继续保持政局的稳定以及各项事务能够正常稳定的开展。

二来,雍正与胤禩在“九子夺嫡”中的竞争关系是人尽皆知的,雍正对于胤禩的晋封以及重用,昭显的是雍正的帝王胸怀,这也是做给朝中臣子以及雍正曾经的反对者来看的,以此来安抚与延揽人心。

三来,帝王更迭,此时的朝局并不稳定,同时康熙朝晚年所积累的一系列凋敝之状,也不允许雍正现在就对胤禩等人动手,雍正实际上也是在通过此举争取时间,尽快将皇位予以稳固。

当然,也有人看穿了雍正这样的“腹黑”想法,这个人便是胤禩的嫡福晋,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郭络罗氏。就在所有朝臣都在向胤禩表示祝贺的时候,只有郭络罗氏表示出了极度的担忧。

“有何喜可贺?恐不能保此首领耳!”

而事情的发展也正如郭络罗氏所预料的一样,很快,雍正就开始动手了。

首先,雍正打掉了胤禩的羽翼,从内部瓦解“八爷党”集团的核心势力。

雍正登基后,将远在西北统兵的十四阿哥胤禵调回京城,剥夺其兵权,进而将其发配至遵化看守皇陵,同时派人严密监控,实际上这就是将胤禵软禁了起来。并且,在康熙朝晚年,与胤禵等人关系非常“暧昧”的三阿哥胤祉,也一同被雍正发配去看守皇陵,加以管控。

紧跟着,雍正以“遵循旧制”为名,打着“宗室王公前往前线督军”的旗号,将八阿哥胤禩最为重要智囊,同时也是“八爷党”集团内部“财神爷”的九阿哥胤禟派往了西北,使其与京城远隔千山万水。

之后,雍正又以抗旨不尊,并且对雍正大不敬为由,将十阿哥胤䄉予以了圈禁。

至此,当年所有扶保、拥立胤禩的康熙皇子,皆遭到了雍正的处置,在京城内,胤禩则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其次,雍正着手削减胤禩的影响力。

此时的雍正,已经逐渐开始揭下了其对于胤禩“和善”的伪装,取而代之的是经常性的羞辱与责罚。

前文中所说的是十阿哥胤䄉被雍正议罪圈禁,实际上就是雍正安排八阿哥胤禩亲自审理的。雍正此举,无疑是在挑拨胤禩与其党羽和支持者之间的关系的同时,败坏胤禩的形象,从而达成雍正削弱其影响力的目的。而整个审判十阿哥的过程,对于胤禩来说,本就是一场巨大的煎熬,其也承担了相当大的心理压力。

不仅如此,自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特别是年羹尧率兵平定了西北罗卜藏丹津的叛乱,雍正皇位彻底稳固之后,雍正经常性的当众训斥和羞辱胤禩,甚至还有过让其在殿外跪等一夜的情况。

这些都是雍正不断贬低胤禩形象和地位的手段,而其目的也是要让胤禩曾经的支持者,在面对如此屈辱的情况下,放弃对于胤禩的支持。

再次,雍正着手打压胤禩的“铁杆”支持者。

对于“九子夺嫡”时期,八阿哥胤禩最为重要的两位支持者,阿灵阿以及纳兰揆叙,即便是此时这二人已经去世,雍正也不打算放过二人,并且在其墓碑上进行了羞辱,他将阿灵阿的墓碑改为“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将揆叙之墓改为“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

这个时候依然支持胤禩的鄂伦岱以及阿灵阿之子阿尔松阿,雍正也予以了清算和打压,最终也将这二人处死。

至于八阿哥胤禩嫡福晋郭络罗氏所在的安亲王家族,纵使其为王公贵胄,雍正也还是下了死手。郭络罗氏的舅舅吴尔占等人被革去黄带子,由宗人府除名。至于郭络罗氏本人,雍正则采取了更为决绝的方式。

“令允禩之妻自尽,焚尸扬灰。”

而伴随着雍正的“铁腕”政策, 曾经势力庞大的“八爷党”集团,就这样彻底覆亡了。

终于,到了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的皇位已然稳固,并且他已经将八阿哥胤禩曾经的支持力量彻底瓦解后,于是雍正开始了他对于胤禩的最后清算。

胤禩被雍正定下了四十条大罪,不仅被削宗夺爵、革除黄带子,还被治罪圈禁、折磨致死,他的名字也被改为了“阿其那”,其子弘旺被改为“菩萨保”。

直至五十多年后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

雍正与胤禩之间几十年的恩怨情仇,至此也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

为什么窃格瓦拉的语录引起了网络共鸣?

这就一个变态的人,拿不是当理说,而且还遇到一些捧臭脚的,这么炒作能不火吗?他已经失去做人的标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连做人的人格都没有的人,你认为他还能走多远。我们做人首先要修我们的这颗心,一人身心既有天下之象,也有宇宙之象。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人即是天地,天地即是人身。国是放大的家,家是缩小的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之本在心。

一个不懂修心的人,就去干事去,他可能出色的完成了那些根本不需要干的事,他可能用他的能力在努力的犯错误,甚至有的人把造孽当事业干。

一个人连人格都没有了,他也许可以轰动一时,也必定遗臭万年。

那么对于韩国政坛会是一种什么情况?

首先要说的是,历史不可假设,真正的结果是,4月15日的韩国国会议员选举,黄教安领导的未来统合党输了,而且是输得很惨很惨,执政的共同民主党获得300个席位当中的180个席位,事实上已经成为了韩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超级大党”,共同民主党的这次大胜,就已经奠定了2022年总统大选的基础。

而黄教安领导的未来统合党,只在300个席位当中获得了103个席位,这将意味着,即使黄教安参加2022年总统大选,也很有可能在这场大选当中败给共同民主党的候选人,也正因为如此,就在韩国国会议员大选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4月16日,黄教安主动辞去了未来统合党党首职务,以此来承担这场选举的政治责任。

当然,历史虽然不可以假设,但可以想象,笔者认为,如果黄教安带领未来统合党获胜了,那么,韩国政坛大概率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理由很简单,黄教安就可以凭借自己政党在国会的绝对优势地位 来制衡甚至是打压文在寅政府。

这样一来,黄教安的影响力就会瞬间扩大,他就可以通过寻找到文在寅执政期间的漏洞或错误,在国会当中启动弹劾文在寅的程序,甚至可以联合韩国检方共同进行“倒文运动”,毕竟,黄教安与韩国检方此前是有过合作的。比如,2019年的曹国贪腐案,就是当时的黄教安领导的自由韩国党与检方合作的产物。

如果黄教安能够找到文在寅执政时的巨大错误或漏洞,那么,不排除文在寅被弹劾的可能性,这样以来,对于目前的未来统合党来讲是十分有利的。这既增加了黄教安在韩国政坛的影响力,还为2022年总统大选铺平了道路。

而黄教安一旦赢得2022年总统大选,得益最大的无疑就是朴槿惠,等到那时,黄教安势必在第一时间就会将朴槿惠特赦出狱回家养老,毕竟,黄教安曾经是朴槿惠的得力干将,也是朴槿惠一手提拔起来的政治领导人,黄教安一直将朴槿惠视为师傅,所以,如果黄教安获得胜选,得益最大的将会是朴槿惠。

关注小柳聊聊兵 更多精彩内容观看

幻塔乌米高定怎么获得?

首抽仅需90墨晶或30钛晶,花费随抽取次数依次增加,上限15次即可拿满全部奖励。

参与抽取除可获得乌米&莫比乌斯高定系列皮肤-「荼蘼谜境&幽芒」以外,还有几率获得「古堡魅影」礼盒(使用后获得头像“傀儡师的人偶”、头像框“血月眷顾”、聊天气泡“古堡魅影”),堡垒微反应炉碎片,堡垒外骨骼碎片,以及赤核、时空晶碎(橙)、数据中继器等丰富道具资源。

春秋小霸主郑庄公?

就凭‬拳头硬‬!

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在骊山点燃了烽火,将诸侯们狠狠地戏耍了一番。站在烽火台上的褒姒看着万千兵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冷若冰霜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然而,褒姒的这一笑却让周幽王彻底失去了诸侯们的信任,也将西周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公元前771年,西北夷族犬戎发兵攻打西周都城镐京,惊慌失措的周幽王在骊山点燃了最后一次求助的烽火,然而,诸侯们并未将此次求助当真。

最终,周幽王命丧于骊山之上,其子姬宜臼即位,史称周平王。自此以后,周天子的势力日渐衰弱,中原从此进入了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

在大多数人眼中,春秋是一个百家争鸣,群雄并起的时代。曾出现过孔子、老子、庄子这样的思想家,也出现过春秋五霸这样雄踞一方的霸主。

提到春秋时期,有一个人不容忽视,他便是春秋初期三小霸之首的郑庄公。他虽然没有春秋五霸的威名,但他却是敢于挑战周天子王权的第一人,也正是他开启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那么,郑庄公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何敢向周天子宣战?他到底是如何成就霸主之命的?

这一切还要从平王东迁说起。

01黄泉见母

周平王即位的第二年,犬戎再次派兵来犯。人祸伴随着天灾,此时的镐京城内萧索一片,多年的干旱,粮食欠收,周王室国库空虚,对于犬戎的步步紧逼束手无策。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思虑再三,决定迁都洛邑躲避灾祸。这一次迁都史称平王东迁,这也标志着春秋时期的开始。

但是,在周平王东迁时,并没有让镐京的百姓跟着东迁。因此,在洛邑重新建都需要大量人力的时候,周平王只得依靠地方诸侯的力量,这也导致了洛邑落入了诸侯的掌控中。

春秋战国五百余年的争霸与厮杀自此而始。

第一个因为平王东迁而崛起的国家是郑国,郑武公因为护送周平王有功,因此获得大量的封地,郑国也由此逐渐强盛起来。

公元前743年,郑武公病逝,其子寤生即位,史称郑庄公。

郑庄公是个富有野心的人,周平王早已不是在镐京号令天下的周天子了,如今不过是靠着诸侯在洛邑担个虚名而已。因此,他不再甘愿每年都进贡粮食和珠宝给周王室。

但是,朝中大臣认为,郑庄公刚刚登上王位,他的弟弟公子段正对王位虎视眈眈。若是贸然与周天子为敌,会给公子段可乘之机,得不偿失。

公子段是寤生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后世称他为共叔段。他和寤生自小不和,常有争执。在郑武公晚年时,段更是几次三番想从寤生手中夺下太子之位。

原本,王室之中,兄弟俩争夺王位的事情并不少见,可是,作为寤生和段的母亲,武姜也参与其中,并且坚定地站在了小儿子的身后,帮他一起夺取王位。

武姜出身高贵,是申国国君之女。她一生只生了寤生和段两个孩子,但是,对于大儿子寤生,武姜一直是厌恶的,反而对小儿子疼爱有加。

尤其是在郑武公病重之时,她不只一次在丈夫的病榻前要求他将王位传给小儿子段。

武姜之所以对两个孩子的态度反差如此之大,是因为她在生长子寤生时难产,婴儿出生时是脚先出来的,被称之为逆生,这在当时是不祥的征兆。

在武姜看来,寤生不仅会给自己带来不幸,还会给整个郑国带来灾难。因此,她一直支持小儿子段。但是,郑武公却仍然坚持将王位传给了寤生。

寤生继位后,原本是打算将远离国都新郑的一个小城共城作为封地赐给段。但是,段却以要在母亲跟前尽孝为由,迟迟不愿去封地,任由寤生多次催促也无用。

直到有一天,武姜主动叫来了寤生。武姜一见寤生,就立刻质问道:“你已经是一国之君了,郑国的百里江山都是你的,你却只给段这么小的封地。”

寤生闻言,恭敬地问道:“那么依照母亲的意思呢?”

武姜见状,立即说道:“不如将制邑作为封地给段,可好?”

寤生随即拒绝道:“制邑是险要之地,父亲生前有命,决不允许封地,除了制邑,其余地方任凭母亲挑选。”

武姜见寤生直接拒绝了她,不觉心中气闷,怒道:“我就知道你会拿你父亲的遗命来堵我的嘴,罢了罢了!”

寤生见状,也心中焦急,无奈道:“母亲,除了制邑哪里都可以给段,全凭母亲做主。”

武姜见此情形,也不再坚持,于是要求寤生将京邑封给段。寤生心中虽然百般不愿,还是按照武姜的意思,将京邑给了段做封地。于是,段很快就收拾行李启程去了封地。

目的达到之后,武姜便交代段,到了封地尽快扩充兵马,早做准备。一有机会便会派人送信给段,好让他趁机能夺得王位,她始终觉得寤生生而不祥,定要让段取代他的地位。

段临行前,武姜又向寤生给段要了一批兵马,用来镇守京邑。这次,寤生没有再阻挠,而是欣然同意了。

郑庄公虽然自幼内向,但是为人十分精明。早在郑武公病重时,他就看清了弟弟想要篡权夺位的野心,为了不打草惊蛇,他对母亲和弟弟是有求必应,让他们慢慢放松了警惕。

其实,寤生是刻意对段十分纵容,好让他起兵谋反。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在武姜面前彻底除掉段,但是,段和武姜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到京邑后,段就开始招兵买马,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以图早日夺位。数年间,段和寤生之间看似风平浪静,其实他的所作所为都在寤生的监视之下。

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段就悄悄地潜回了新郑,并乔装打扮混进宫见到了母亲武姜。武姜见到段十分惊讶,问道:“你怎么会来新郑?”

段焦急地回道:“母亲,我已经等不及了,不日便会起兵。”

武姜听罢,大惊失色:“不日起兵?你可都准备妥当了?”

段自信地回答道:“我打听到寤生会在五月初一去洛邑朝见周天子。到时他定会带走大队兵马。母亲,你帮我盯紧寤生,他一离开,你便在城头插上白旗,我立刻攻城。”

姜武听罢,立刻答应了段的请求。但是,她也希望不要伤了寤生的性命。段与武姜说完,便急匆匆地离开了王宫。

他们以为天衣无缝、密不透风的夺位计划,其实早已传到了寤生的耳朵里,因为他早已在武姜身边也安插了眼线。

此时的郑庄公对母亲和弟弟已经失望透顶,更是对那稀薄的母爱不再抱有希望。俗语说,游鱼贪食,钓者诱之。既然段要攻打新郑,那他便去攻打京邑,端了他的大本营。

据《左传》记载: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五月,郑庄公假装离开都城新郑,前往洛邑。段见新郑城内兵力薄弱,于是率军想要偷袭新郑,武姜也里应外合,命人打开了城门。

就在此时,郑庄公突然出现,惊慌失措的段立刻率军掉头,想要逃回京邑,却在半路得知郑庄公早已命人攻下了京邑。退无可退的段只得逃到共国,最后自尽而亡。

平定了段的叛乱后,郑庄公顺势扫平了郑国内部的反对势力,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独掌大权。可母亲姜武却成了了他的心结,两人的关系不仅没有改善,因为段的叛乱变得更加恶劣。

武姜在寤生出现的那一刻便知道,夺位计划注定是失败了,她当即被送往寝宫软禁。在寝宫中,她焦急地等待了半个多月,却没有等到段的一丝消息,她的内心隐隐不安。

情急之下,她主动求见了寤生,一见面,她便厉声质问道:“你是不是害死了段?”

面对母亲的质问,寤生说不出半句话,只得任由武姜将怒火发泄在他身上。可是他又着实地不甘心。

他反问道:“你只关心段,你可知,到底是谁害了他。是你!是你从小就告诉他国君之位是他的,是你纵容了他的野心,是你叫我将京邑和兵马给他,若不是你,他不会走到这一步!”

武姜被寤生的话语惊得连连后退,她不愿承认自己是那个罪魁祸首。

寤生见状继续说道:“就因为我是逆生,你给我起名寤生,你厌恶我多年,认为我是个不祥之人,你当真以为我不知道你们的计划吗?实话告诉你,段已经自尽了。”

武姜得知自己最爱的小儿子已经死了,顿时悔恨无比,她想向寤生认错,可是寤生不再希冀那淡薄的母爱了,他下定决心道:“世上哪有你这样做母亲的,我不想再看到你,你我此生,不到黄泉,绝不再见!”

之后,寤生便将母亲武姜送到了颍地(河南颍阳地区),在那里修建了一处行宫,将武姜幽禁起来,并派人专门看管。

一年后,郑国王宫里,郑庄公正在宴请群臣,舞池中央,舞姬翩翩起舞,乐声婉转,郑庄公很是高兴,他扫视了一圈,只见一位大臣正在将宴会上的佳肴,装进自己的食盒中。

郑庄公见状,心下疑惑,于是出声问道:“你在做什么?”

大臣回道:“君上,臣家中尚有老母,从未吃过这么好的东西,我在这里享受,母亲却吃不上一口,我心中愧疚,因此我要带一些回去给母亲吃。”

郑庄公听罢,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他落寞地说道:“你有母亲可以孝敬,寡人却没有。”

大臣回道:“君上怎么会没有呢?夫人健在,只要君上愿意,还是可以孝敬的。”

郑庄公此时也懊悔地说道:“其实,将母亲送到颖地也是寡人一时冲动,无论如何,她都是我的亲生母亲,为君者怎能不孝。但是,寡人也立下重誓,不到黄泉,绝不相见,寡人不能违背誓言啊!”

大臣听罢,说道:“君上,臣有一个方法,只要命人在地下挖一条隧道,将泉水引入,便为黄泉,届时,君上便可在黄泉边与母亲相见了。”

郑庄公听罢,觉得这是一个既成全孝道,又不违背誓言的好办法。于是依计而行,将黄泉修好后,便命人将武姜接了过来。

武姜一见到郑庄公,便痛哭流涕,连连道歉。郑庄公终是接受了母亲的道歉,将她接回了新郑。寤生最终和武姜冰释前嫌,这也是流传后世,为人传唱的孝道故事,黄泉见母。

和母亲和好后,郑庄公完全扫平了郑国内部的所有阻碍,独揽大权,然而,他的野心并不止于此,他想要的是凌驾在周天子之上,不再受周王室的控制。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郑庄公与周天子之间再一次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02假命伐宋

郑国在郑庄公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盛,兵强马壮,他开始放眼天下,冷冷注视着名不如实的东周王朝。

经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和犬戎之乱后,周王室也不再是那个可以号令天下的中原霸主了,反而更像是一个日薄西山,垂垂老矣的老者,成了诸侯们的俎上鱼肉。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眼见附近的郑国逐渐强盛,再加上他深知郑庄公忍辱负重,雷厉风行的性格,笼罩在心中的危机感始终挥之不去。

为了不让周王室有被吞灭的危险,周平王想方设法想要解除郑庄公在朝中的势力。

郑庄公是周王朝的卿士,辅佐周天子管理朝政。因此,周平王想将郑庄公卿士的权利分散,以此来削弱他的势力。

得知这一消息的郑庄公气愤不已,于是立刻找来祭足商量此事。祭足是郑庄公的谋士,此人足智多谋,被人后成为春秋第一权臣。

祭足得知事情的原委后,便向郑庄公献计,用郑国公子换取周王朝的太子作为人质,用此举来威胁周天子。郑庄公听罢,便立刻前往洛邑,面见了周平王。

周平王自知,无端架空郑庄公卿士职权一事,自己做得名不正言不顺,因此见到郑庄公前来,也不免有些心虚,于是问道:“郑伯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郑庄公也不绕弯子,问道:“听闻大王想要将臣的卿士之权交予旁人,臣闻听此事,甚觉荒谬,因此特来面见您,希望大王可以解除臣的卿士之职,免得大王被留言所污。”

郑庄公此言一出,周平王心中一喜。但是,周平王深知,此时的周王朝已经国力衰退,若是再受到犬戎等外族的欺压,仍然需要各诸侯国来维护王权。

如果此时削了郑庄公的卿士之权,说不定,各国诸侯见状便会落井下石,为保王室安危,周平王思来想去,还是选择了妥协。

于是,周平王回道:“郑伯不要听信谗言,此事绝非寡人所为。郑伯与先君郑武公对周室有再造之恩,本王岂会如此无情无义。”

郑庄公听罢,谦虚地回道:“先君虽然对周室有贡献,但功劳甚微。自臣承袭先君之位后,未曾与大王分忧,不能在忝居卿士之位。”

周平王见郑庄公连番请辞,知道这是在试探自己,于是急急地说道:“郑伯因何不信本王,反而听信那些谗言,你到底要如何才能相信本王。”

郑庄公见状,说道:“大王,不若让公子狐到我新郑来做客,也让我儿到洛邑来聆听陛下的教诲,如何?”

周平王听罢,大惊失色,但是迫于郑庄公的实力,他也不敢贸然拒绝,只得无奈答应。

不久之后,公子狐来到了新郑成为人质。此时的郑庄公已经心满意足,不仅保住了卿士之位,还得到了公子狐这张护身符,自己的安危总算有了保障。

而远在洛邑的周平王则气急败坏,不仅没能削了郑庄公的卿士之位,儿子还成了郑国的人质,这下,他对郑国也无可奈何了。

这场权力的交换,史称“周郑交质”,这是周王室权威崩溃的开始,也是东周礼崩乐坏的第一个标志性事件。

其实,在春秋时期,诸侯国为了保护边境安宁,常常采用互换人质的方式来相互制约。但是,敢于和周王室提互换人质的条件,郑庄公是第一人。

要说郑庄公为何敢于和周王室分庭抗礼,主要是现在周王室缺失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实力,一个是名正言顺。

之前,周王室稳坐都城镐京,实力不容小觑,但是随着平王东迁,镐京地区被狄戎蛮族占领,周天子丧失了对镐京的控制,因此也就没有了和土著诸侯抗争的实力。

另一方面,周平王是由其外公申侯拥立的,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天下皆知。周平王得位不正,甚至有弑父夺位的嫌疑,所以也丧失了民心和威望。

因此,郑庄公才会敢于挑战王权,胁迫天子。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病逝,身在郑国的公子狐准备回到洛邑继承王位。谁知,在回洛邑的途中,公子狐因伤心过度,也病逝了。

最后,由周平王的孙子姬林继位,史称周桓王。周桓王继位后,一想到周王室因郑国而受到的屈辱,内心便愤懑不已,对郑庄公的恨意无以复加。

对于郑庄公的大权独揽,周桓王早已不满,为了泄愤,他召集群臣商议,想要削了郑庄公的卿士之位。

大殿之上,周桓王状似忧心地说道:“最近寡人寝食难安,郑伯为先王重臣,鞠躬尽瘁,劳苦功高,可您年事渐长,若还是让你日夜劳心,寡人于心何忍。但若让您退位,只怕天下人都要说寡人忘恩负义,寡人真是不知如何是好。”

郑庄公见状,也顺着说道:“臣忝居高位多年,也是日夜优思。因此,先王在世时,臣也是多次请辞,或许是先王对臣太过信任,竟没有允许臣离开。”

周桓王听罢,继续说道:“既然如此,看在郑伯为周室操劳多年,寡人也实在不忍心在让你这么劳累下去了,不如就回新郑好好休养吧!”

郑庄公见周桓王已下定决心,不好再辩驳,只得说道:“臣谢过大王体恤,这就回新郑好好休养。”

这一次和新君的较量,郑庄公意外落了下风,被夺取职权,只得灰头土脸的回到新郑。可是他仍然心有不甘,于是再次叫来祭足商议,想要挫一挫周桓王的锐气。

公元前720年的夏天,周桓王治理下的温邑,金黄色的麦穗在清风的吹拂下,如同浪潮一般,一层又一层地摇曳着,麦农们也正在田间劳作,内心充满这喜悦。

突然,一队手拿镰刀的郑国士兵冲进麦田,粗暴地赶走麦农,以最快的速度将田里的麦子收割一空,然后扬长而去。

过了一段时间后,郑庄公发现周桓王并没有什么反应,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又将周王室的稻子也收割一空。

东周沿袭了西周王朝的“兵农合一”政策,其基本特点是,服役人员平时散在村社为农,战时临时征集为兵,当时没有职业军人,除了少数战车上的贵族之外,都是种地的。

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建立了四个城邑用来屯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温邑。而郑庄公将周王室一年的收成收入囊中,不仅削弱其实力,还为自己储备了军粮,是以战养战。

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郑庄公再次偷割稻子的举动将周桓王气得暴跳如雷,他忍了第一次,绝不会再忍第二次。但是,他也绝不会贸然与郑庄公为敌,只能静静地等待一个机会。

宋国与郑国相邻,经常发生争端,郑庄公对宋国早已有了吞并之心。于是,他软硬兼施地结盟了陈国和鲁国,准备三家联盟攻打宋国,但是这一计划遭到了祭足的反对。

祭足认为,攻打宋国需要一个充分的理由。因为宋国不同于其他国家,作为公爵,地位尊崇,在诸侯中的影响力极大,若是没有充足的理由,势必会引起其他诸侯的不满。

而最充分的理由便是得到周天子的支持,以王命伐宋。

对于这个理由,郑庄公很是为难,他已经和周王室交恶,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三年,但是他明白,周桓公肯定不会帮他的。

此时,祭足看出了郑庄公的犹豫,于是劝说道:“君上不必担忧,您只需带着厚礼为夺粮一事向周天子请罪,若他肯支持自然是好,若不肯,我也有别的办法。”

郑庄公听罢,即便再不愿,也只得带着厚礼,去洛邑向周桓王请罪。而另一边,周桓王听说郑庄公前来请罪,内心十分有成就感,于是便接见了郑庄公。

郑庄公一入大殿,周桓王便讽刺地说道:“郑伯自从上次离开洛邑,已有三年未来朝见寡人了!”

郑庄公听罢,连忙行礼道:“臣事务繁忙,一时抽不开身,耽误了觐见,如今一有空,便来向大王请罪。”

周桓王冷哼了一声道:“幸亏郑伯事务繁忙,上次郑伯来的时候,就将我的粮食强光了,若是郑伯年年都来,只怕寡人就要饿死了。”

面对周桓王的冷嘲热讽,郑庄公忍耐了下来,也没有提伐宋的事情,便匆匆告辞了。而周桓王为了打郑庄公的脸,还特意送了十车秕糠做回赠。

周桓王此举惹得郑庄公十分不满,但是这对祭足来说却是天赐良机。他将这十车秕糠说成是周天子对郑庄公年年朝贡的奖赏,借此彰显周天子对郑庄公的信任。

之后,祭足还放出风去说宋公对周天子无礼,长时间不去洛邑朝拜天子,因此,周天子特意命郑庄公代天子讨伐宋国。

公元前713年,郑庄公联合齐、鲁两国,率领联军直扑宋国,取得了战争上的胜利,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假命伐宋事件。

这件事之后,郑庄公惊奇地发现,周天子竟然没有因为假称王命而治罪于他。其实,周桓王在得知自己被郑庄公当枪是了之后,心中十分恼火,可是他畏惧郑国的实力,只得作罢。

于是,郑国与周王室再一次陷入了冷战之中。

到了公元前707年秋天,周桓王终于对郑庄公的不敬忍无可忍,为了维护周王室的威严,周桓王亲率周、陈、蔡、卫四国联军讨伐郑庄公。

集结了四国军队的周桓王信心满满,气势汹汹直奔新郑。这一次,他要让郑庄公见识到天子的威严,他要一雪郑庄公带来的耻辱。

郑庄公得到消息后,也不惧四国联军,迅速筹备兵马,率军迎战,两军在繻葛摆下战场。郑庄公命祝聃为先锋,自己则坐镇中军,伺机而动。

当时,陈国因国内动乱,毫无斗志,蔡、卫两军战斗力也不强。因此,战斗打响之时,祝聃便率先攻打联军左翼的陈军,陈军一触即溃,不久便退出战场。

而后,祭足率领军队攻打右翼的蔡、卫联军,打得联军节节败退,四处逃散,周桓王见状,大为惊骇。

而此时,阵中的祝聃看到了惊慌失措的周桓王,于是搭弓射箭,这一箭以迅雷之势射向了周桓王,周桓王躲闪不及,肩膀中箭,随从见状赶忙将他扶上了车架,慌忙逃走。

祝聃见周桓王败走,心中大喜,随即拜见了郑庄公,想要乘胜追击,活捉周桓王。但是郑庄公仍然忌惮周王室的威望,害怕穷追猛打会引起其他诸侯国的敌对,终是作罢。

03最后

繻葛之战,以郑庄公大获全胜而告终。

当天夜里,郑庄公派遣祭足前去周营慰问身负重伤的周桓王以及周朝的将领,以表示与周王室交好之意。而周桓王害怕郑国军队再次来攻,于是拔寨返回了洛邑。

郑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郑庄公害怕自己落得一个弑君的罪名于列侯,因此也不追赶。此后,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东周王朝形同虚设.

周之天下,犬戎桡之,始皇亡之,而繻葛一战,则君臣之义郑伯先废之矣。

郑庄公是第一个将君权神授的王权拥有者打下神台,从此天子威信扫地,郑庄公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向王权说不的诸侯,郑国的崛起也为春秋争霸开了一个先河。

继郑国之后,齐、晋、楚、秦等诸侯国先后兴起,继之而来的就是春秋时期的新格局,诸侯争霸。

所以说,郑庄公的经历完美诠释了,实力才是硬道理。在群雄并起的年代,若是拳头不硬,那便只有挨打的份!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