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的诗歌代表作是,阮康作品

闪客网

阮籍的诗歌代表作是,阮康作品?

阮籍作品今存赋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阮籍的诗歌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其主要作品就是五言《咏怀诗》82首。阮籍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原集已佚。不过他的作品散失的并不多

嵇康作品很多的,善于音律。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其留下的“广陵绝响”的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

阮籍的诗歌代表作是,阮康作品

带阮字的诗词?

含有阮字的诗句例文如:

途中非阮籍,查上似张骞。 ——唐·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谢家固不多安石,阮氏还能几嗣宗。 ——宋·辛弃疾 《新年团拜后和主敬韵并呈雪平》

王阳怀畏道,阮籍泪穷途。 ——宋末元初·文天祥 《卜神》

穷途来阮籍,有叔爱苏秦。 ——清·袁枚 《荐鸿词北上辞别桂林中丞》

等等。

鲁迅有哪些一般人不知道的秘密?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常言道:“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在教科书里躺了近一个世纪的鲁迅,作品收入语文课本最多时曾达 31 篇,却成为了大家的梦魇。这或许是“作家”鲁迅万万没想到的。

提起鲁迅,我们都知道那句著名的名言:“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大家对他的印象大多是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文坛斗士。严肃、深刻、愤怒、不近人情……

但是,那个走出教科书的鲁迅,其实是一个标准的段子手。

夏衍说:“鲁迅幽默得要命。”

陈丹青说:“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可惜这么有趣的鲁迅却被教科书弄丢了。那个嬉笑怒骂,鞭辟入里的鲁迅,更可能是这样的画风。

一天不皮,浑身难受

小时候的鲁迅就皮的不行。早在三味书屋读书时,他就特别喜欢给人起绰号。班上有个女生特别爱哭,一哭起来就眼泪鼻涕齐下,迅哥儿从此就管人家叫“四条”,眼泪两条,鼻涕两条,形象得很。

一次,国文老师好兴致,想要和同学们对对子,出了个上联:独角兽。隔壁桌子的男生想要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就小声问迅哥儿该答什么。

迅哥儿也是顺口就来:四眼狗。男生赶快站起来,大声道:"四眼狗!"戴眼镜的老师随手就一巴掌过去。

在厦大教书时,鲁迅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他,理得极其敷衍。鲁迅也不生气,反而给了一大把钱。

第二次再去,理发师大喜,精心为鲁迅设计了新发型。不料理毕,鲁迅却极其吝啬,一分也没多给。

理发师很是诧异:“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

鲁迅笑着说:“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

理发师:……

鲁迅在《故事新编》中写大禹治水:

离地五尺,就挂下几只篮子来,别人可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只听得上下在讲话:“古貌林!”“古鲁几哩……” “O.K!”

OK、古貌林(good morning)这些现代话被按在大禹身上,你可以感受到鲁迅的文风在当时多么前卫。

他写嫦娥奔月的《奔月》:说后羿箭术太好,不仅把太阳射了下来,还把所有大动物都给射死吃了,最后没有大兽可以射,就去射乌鸦,整天做乌鸦炸酱面给嫦娥吃,嫦娥很生气,就独自奔月了……

脑洞清奇,不知道在当时会不会真的误导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

著名设计师

迅哥儿除了文章写得好,画画设计那也是手到擒来。

北大校徽

完成于 1917 年 8 月 7 日的北大校徽是鲁迅早期作品。那时候的鲁迅,在文学创作上也尚未名声大噪,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邀请他设计校徽,也可谓独具眼光。

当时的鲁迅虽有忐忑,但交上的草案让蔡元培连声叫好,这一基本设计也沿用至今。

中华民国国徽

不仅如此,他还为自己的著作设计了很多封面和扉页。

书名用双线描字体,嵌入抽象几何图案的缺口,对应着本书“从艺术规律中”的用意。

《热风》出版时,鲁迅对当时社会现状感到“寒冽”,特以“热风”命名。手写两字“热风”,愤慨有力。

还有这些:

鲁迅的设计才华,集中地展现在书籍封面和装帧设计上,他一生设计了 60 多个书籍封面。

在没有电脑、没有PS的时代,鲁迅的设计理念,手绘能力,把各种字体玩出了新花样。文可惊天地,画能动人心。迅哥儿如果做了公众号,真的不知道会火成什么样子……

除此之外,鲁迅对于时尚搭配也颇有心得。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里有这么两段记载。

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个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

黑色显瘦、横条显胖、红黑混搭,这些当下流行的穿衣法则,在近百年前,鲁迅先生就已深谙于心。

所以,鲁迅先生是这样穿衣服的。

一流吃货,大义饿亲

前几年,鲁迅家用菜谱曝光……如此仔细精致的食谱,这是啥家庭啊,家里有矿啊?

鲁迅超爱吃,据统计:鲁迅在北京生活了14年,仅从这一时期鲁迅日记中,发现他去过的名餐馆就有65家!包括广和居、致美楼、集贤楼、杏花村等。

除此之外,鲁迅还是一个超级零食控,尤爱甜食。

鲁迅在《华盖集续编》中记载道:

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

据说因为爱吃甜食,迅哥儿牙齿不好,龋齿严重,牙痛到怀疑人生。他去王府井看完牙医,又去稻香村买了一堆饼干,然后愉快地回家了。

结婚生子后,仍然不改吃货本色。

迅哥儿最爱吃沙琪玛,见到沙琪玛就极不淡定。

有一天,儿子周海婴看见沙琪玛,非常想吃,留着口水说:"爸爸能吃吗?"迅哥儿不动声色的回答:"要吃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爸爸就只有一个,你吃了爸爸就没了,所以还是不要吃的好了。"(这可是你亲生儿子啊!)

甜甜的情话boy

不论从长相到文风,我说鲁迅是民国第一大直男,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吧。但是直男要是撩起妹来,那才真是动人心魄。

鲁迅与许广平的恋爱,可能是比偶像剧还要偶像剧。而迅哥儿在撩妹方面也具有着过人的天赋。

1926年,鲁迅携许广平南下。鲁迅去厦门大学任职,许广平回广州,当时两人约好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先解决经济自立的问题。

在两人的往来书信里,他说“听讲的学生倒多了起来,大概有许多别科的。女生共五人,我决定目不斜视,而且将来永远如此,直到离开厦门。”

信末,他落款“迅”、“小白象”,昵称对方为“小刺猬”、“乖姑”。是的,这就是那个说出“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硬汉鲁迅。从这些称呼里,我似乎看到了收到爱情信的鲁迅先生,抿着象牙烟嘴,眉头晕开,笑得小胡子乱颤的样子。

真是没有不会说情话的boy,只有不爱你的男人。

结果不到半年,鲁迅就辞掉厦门大学教职应中山大学之聘来到广州。(异地恋实在是太辛苦惹~)

看到这里,我觉得我们一直以来,可能认识的是一个“假鲁迅”。真正的鲁迅并不是每天愁云惨淡,也不是每天战斗拼命,而更多的是对于生活的热爱。

真实的鲁迅,是一个可敬又可爱的小老头,你如果认识他,一定会爱上他。

虽然肉身已逝,但是鲁迅先生却将他的精神财富永远地流传给了后人。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竹林七贤的阮籍有什么代表作?

一、阮籍何许人也?

阮籍出身书香门第,其家父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阮瑀十分擅长写诗文,曾经担任曹操的书信员,文笔非凡。但是阮瑀在阮籍三岁的时候就离世而去,而后一直由母亲将其抚养长大,家庭在失去了主要的经济来源后,生活履步为艰,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幸而阮籍生性聪慧,天赋异禀,加之博览群书,所以在青年就写得一手好文章。正始三年,时任太尉的蒋济听闻阮籍外貌俊朗,志气宏放,故有意将其请到府中担任佐官,然而阴差阳错之下,阮籍的第一次仕途比较坎坷,不久便辞职。

高平陵之变

正始八年,阮籍受到曹氏集团的征辟,关于其是否上任,历来有所争议,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似乎可以窥探出阮籍在政治立场上是比较倾向于曹氏集团的。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将曹爽杀死,这增添了阮籍对司马集团的反感之情。政治上的尔虞我诈,让生性放荡的阮籍更是无心于政事,终日醉心于诗歌山水之间。

二、零乱的咏怀诗

阮籍的咏怀诗总共有八十二首,并非一时所作,“咏怀”意为抒发心中之所想,内心之所感,对于生命的感悟和体验,对于人生的窥探与深思,所以,就题材而言,是十分广泛的,可以模糊的说,这是阮籍在一定时期内政治感悟的体现。

阮籍

一个人的所想所感与时代背和个人性格息息相关,阮籍深处魏晋之交的动荡乱世。从东汉末年以来,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党锢之祸、黄巾之乱、三分天下的动乱。曹魏集团完成天下一统的伟业后,司马集团又篡位改朝,连续的动乱和篡谋行为,让社会变得动荡不安,让胸怀天下的有识之士和文人无所适从,他们苦于社会的动乱,难以实现抱负,认为这是一个黑暗的、没有希望的时代。在现实的残酷与统治集团的压迫之下,要么委身当权者,以求安稳,那么在迫害之下希冀通过麻醉自我来忘怀现实的不满。阮籍就是典型的后者,而所做的咏怀诗就是最好的见证。

竹林七贤

阮籍的咏怀诗到处流露着低沉的情绪,或者流露年华易逝和人生无常的无奈之情,诸如“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朝为咸池晖,濛汜受其荣”(其十八),“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其三十二),“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其三)等等。当然,在咏怀诗中,阮籍也并非全是在写个人的忧思和苦闷,相当部分是对当时时代的激愤抨击,只不过在用词和语调上比较委婉,用隐喻的和模糊的象征手法描写,非常耐人寻味,诸如“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其八),“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良辰在何许,凝霜沾衣襟”(其九)等等。

三、后人对阮籍咏怀诗的评价

阮籍所作的八十二首咏怀诗,对于当时的文坛和政坛都有着极大的冲击,不仅如此,对后世诗歌的风格和文坛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评价阮籍的诗歌“阮旨遥深”,这其实是基于阮籍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下做出的评价,阮籍事奉的是自己并不十分满意的朝廷,常常担心自己的行为招来杀身之祸,所以,造就了阮籍在诗歌方面委婉而意旨深远的风格,我想这一评价基于当时的背景和风格而言,是合乎情理而恰当的。

参考文献:

1. 叶嘉莹主讲,刘志刚整理:《阮籍咏怀诗讲录》,天津教育出版社,1997年。

2.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学会会员 贺清令

伯兮的主旨?

归丈夫深切的思念,可以说是我国闺怨诗的发端。这首诗撼人的艺术力量来源于深刻而逼真地写出了思妇细腻而微妙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对丈夫深厚而忠贞的感情。

这首诗以如下方式抒情达意。

以丈夫形象之美,显示自己思念之深。诗的首章思妇夸赞丈夫:“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她的丈夫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武艺高强,地位显赫。这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人的审美观念,就外形言, 以壮硕、高大为美;就气质言,以勇武、刚强为美;就性格言, 以能征、善斗为美。《郑风·叔于田》:“叔适野,巷无服马; 岂无服马, 不如叔也,洵美且武!”这里猎人兼武士,是既勇敢又漂亮。《齐风·卢令令》:“卢令令, 其人美且仁”;“卢重环,其人美且鬈(通拳,喻勇壮)”;“卢重鋂,其人美且偲(谓才智)”。把美的外形和美的素质联系在一起。《周南·兔罝》之“赳赳武夫”可为“公侯干城”。《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美。公孙硕肤,赤舄几几。”竟以大腹长胡的肥狼来“美”公孙。《伯兮》中的征夫,身高力大,手执丈二长矛,担任着先锋官,这正是伟男子的形象,也无怪乎他的妻子要苦苦思念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夫妇情深。由于妻子对丈夫相爱情深,分别时久,会面不易,因而思念也就焦灼,在她心目中浮现出的丈夫形象,也就伟岸光采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