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是什么梗,你们所在县城名字叫什么?
荣县位于长江上游的沱江与岷江水系之间的低山丘陵区
千年古城荣县今貌(余建平 摄)夏洛特烦恼是悲剧还是喜剧电影?
每次看完这部夏洛特烦恼,心中不免有些疑问,这真的是一部喜剧片吗?虽说它以非现实的形式在讲述一个回到过往走另一路的故事,也终究明悟己身,在现实与虚幻中寻求生活的真谛,过程是爆笑的,一众演员也是喜剧团队出身,看得确实比较欢乐,但是多看几遍越觉得这不是一部喜剧片,它具有喜剧的一切要素,但是从故事的另一方面,映照现实的许多方面,这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又或者身边人的生活发生的一切。这是一部比较优秀的电影,也是众多话改影片中较为成功的,也正是因为来源于话剧,它对于现实的辛辣之味也是异常浓烈。
要说这些年话剧改好的电影着实不少,豆瓣高分的驴得水就是这样的影片,也是一部喜剧,但是很耐人寻味。相比之下夏洛特的话剧性没有那么出彩,搞笑元素却更加的多元,青春爱情也穿插于其中,时空间的转换也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为什么说是现实片呢,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这部影片的正位其实是喜剧,后宫三千之中唯有现实更为突出,这种想改变现状的想法其实每个人都有,同时再看看影片中的所有东西,即使是那些笑点都是那么的贴近生活,要想探讨它的另一面,下面就分为几个部分来说说。
臆想症也一直存在生活中
影片的主要过程就是回到过去,那些改变一生的时刻,近期有部电视剧就是回到青春去陪伴自己,以两个视角解读过往岁月,但是这部影片只有一个视角,相当于重生一次,知道未来发生的事,也变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一个转折之后,一切都是幻想,心境也变得重装了一样。这样的臆想伴随着每一个不满现在生活的人,偶然的事物就能陷入自我回忆当中,那个知道一切又想改变一切的想法也就掺杂在回忆当中,自以为能够去撼动,终究不过是徒劳。
它现实的地方就在于这个过程产生的的源头,前有事业一片黯淡,后有悍妻穷追猛赶,加上酒精的作用,一些无法形成的东西就开始左右思维,这也是一个自我救赎的开始,而看完影片,这次是成功了。过去是不能改变,未来是可以去创造的。这在很多影片中都能看到,也在很多网络小说中找到这样的臆想,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念头,这就是影片最真实的地方,告诉你,只能接受,永远无法变更。
过程的爆笑也是生活喜乐
我们从另一个维度来看剧中搞笑的部分,为什么沈腾适合演喜剧,就是因为他就站在那里,也能让你笑得合不拢嘴,他从一个校草活出了中年老男人的感觉,活成了搞笑的样子。青春的那些无聊事本来就是很无语和快乐的,我们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直视,笑是控制不住的。也是因为这样,把一些现实的东西隐藏在了那些搞笑的包袱,沈叔叔一举一动都带着喜剧风也是没有办法,仔细想想,这些举动和行为我们也都经历过。
生活本身就是现实的一部分,驴得水就是一部裹着搞笑外衣的悲剧片,悲剧的产生来自现实的无可奈何。驴得水不也标榜着自己就是一部喜剧片吗,但是很多观众会真的当作是这样的影片来看吗,那就不一定了,他反映一个年代的实际,那夏洛特何尝又不是对这个浮躁社会的一种发泄,这种发泄过于荒诞可笑,依旧掩盖不了本质,这本是生活,生活的喜乐在自己眼里还是别人眼里就不知道了。
现实的辛辣之味异常浓烈
我们在看现实片的时候,总会感觉到脑袋不够用,这里是想说什么,那里又是要表达什么,每时都能看到熟悉的东西。要说现实,药神中讲得再现实不过的东西,暴烈无声更是在很多细节上贴上现实的标签。这部片子就没有藏得那么深,但一想就能想到关键,投机取巧的讽刺,爱情忠贞的看透,同学情谊的冷淡,兄弟之间的默然,都能在片中看到,话剧中的暗喻意味就很足,这些都是反映现实的东西。
现在同学聚会的攀比之风在片头一开始就已经出现,在外人看来确实有点好笑,但设身处地的想想,其中有着太多的真实了。夏洛的无能已经刻在了每一位同学的心里,最重要的还是老师的看法也是这么现实,这就太难受了。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看那些年总会感叹一句当年最好看的女生都嫁给了一头猪,真实的也差不多是这样,物质条件大抵是没有多少人能够抵挡的,哪怕真的是一头猪。
小人物的心态非常的真实
小人物是现实片中非常普遍塑造的形象,往往刻画得恰如其人。影片一开始的出场,夏洛小人物的心态暴露无疑,这也是现在的一种通病,要面!谁也不想把自己的平凡拿给曾经的同学,尤其是那个暗恋过的女生。经过这样一场大梦,即使其中得到了原来没有的东西,名声、金钱和女人,一时间竟然也开始无所适从起来,想去找寻原来的轨迹,这样的心态就已经说明这一切不可能是真实的,想来之后那种夸张式的依恋也是小人物的心找到的安慰。
小人物在很多片中都会出现,喜剧片中的小人物也带着现实片的东西,深挖背景的话不还是非常现实的安排吗,驴得水中的铁男不一样还是败在现实前面,这样的现实把人划得体无完肤,这就是小人物的悲哀。夏洛特的小人物没有那么明显,这些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就已经把这种真实的心态活摆在观众面前。
这部片真的,看多了就是一部现实片,喜剧的东西也就是在思考之余的无关紧要。这其实看起来也是大多数喜剧电影的一种通病,不加点现实的东西又会被骂为没有内涵的片子,加了又会变成是不好好做包袱,这太难了,还是要做到两面的统一才好,又将会上一个台阶。
兰尼斯特一角为何受到众人的喜欢?
“弑君者”詹姆·兰尼斯特,令人圈粉的痴情“男神”!
《权力的游戏》第七季将于将于北京时间7月17日回归,雪诺、龙母等众多角色都成为了万众影迷心中的挚爱,而红颜秀的小编却一直对“弑君者”独有情种!
“弑君者”詹姆·兰尼斯特的扮演者尼可拉·科斯特-瓦尔道(Nikolaj Coster-Waldau),相比较其它演员,詹姆的人气还是要稍差一些!
4月之初,春暖花开,这是“弑君者”第一次来到中国,为某个服装品牌代言,走了一场帅气的“卖家秀”!
这场“卖家秀”还在某个平台进行了直播,除了一些商业上的展示,谈话内容自然离不开《权力的游戏》。
詹姆被问到谁会登上铁王座?最有意思的梗是弑君者如果在瑟曦和美人还有熊之间会如何选择,詹姆居然两次改口!
不知道瑟曦听到后会不会崩溃,毕竟玩阴谋、耍手段,“色后”的技能值不输于他人,但是直接面对熊,估计也是束手无策。
最后詹姆改口要救熊,声称美人和瑟曦一样“狠”,那这个美人只有剧中的另一个人物配得上,“美人”、“大种马”布蕾妮,
詹姆临走时,获得了中国的“国粹”,神秘的魔法道具“麻将”,回去和雪诺、龙母、瑟曦组个局,看看谁最有“麻神”的气质,小编偏向于瑟曦!
讲真,虽然红颜秀小编没有机会目睹现场中詹姆的高颜值,但是通过网络渠道,“弑君者”绝对称得上是一位有味道的男神。
其实从《权利的游戏》最初开始,詹姆的设定并不“高大”,曾经的叛逆者、弑君者,铁王座旁的侍奉者,与王后虐情的不伦者。
然而看完《权力的游戏》前六季之后,小编慢慢发现,詹姆才是兰尼斯特家族中最有味道和讲情义的“流氓”,他的经历实则悲伤!
詹姆的父亲是个追逐权利而不择手段的暗黑人物,瑟曦更是名副其实的弑君者、权利控,小恶魔亲手杀害了自己的父亲,詹姆只是个被人抛弃的独臂者!
为了保持尼斯特家族的血统纯正,他深深爱着自己的瑟曦女王,但在权力面前,两人之间的感情已经渐走渐远。
对于小恶魔,这位在尼斯特家族备受歧视的“侏儒兄弟”,詹姆要比父亲更关心他,比起心狠手辣的瑟曦,詹姆一直在帮助小恶魔。
詹姆曾少年成名,武力独步天下,坐拥凯岩城的无数财富,英俊的面容,全天下女子都为他倾倒,而为了尼斯特家族,詹姆如今已沦为落魄的残疾人。
为了家族,为了瑟曦,为了不曾相认的子女,詹姆独自游走四方,目睹爱女遇害、被敌人俘获、失去手臂、被人嘲笑,这一切他都独自承受!
他并不想称王,所有的努力也只为心爱的女王,权力控制欲极强的瑟曦,当第六季詹姆回归时,看到铁王座上的瑟曦,突然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遥不可及。
小编和很多影迷有着一样的心愿,期望詹姆和布蕾妮最终可以走到一起,毕竟两个人共同经历了那么多,而且似乎有种惺惺相惜的情绪。
他是个有着真正骑士精神的人,这也是他跟布蕾妮的相似之处,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即使被嘲笑千万次,但还是信守诺言,坚定信仰。
随着第七季的即将开播,红颜秀也发过推文讨论过关于剧本泄露的话题,第五集里小恶魔将苦劝詹姆加盟遭拒,看来表面浪荡不羁的詹姆依旧是一颗忠诚的骑士心!
詹姆的扮演者尼可拉·科斯特-瓦尔道是1970年出生于丹麦,凭借该角色获得土星奖最佳电视系列剧男配角提名。
他也是联合国亲善大使,呼吁关注全球的气候变化,曾在电影杂志《帝国》票选出的2013年50位最性感的电影男星,排名第49位。
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尼可拉·科斯特-瓦尔道远离了这条自然定律,如今年近40岁的他也越来越有味道,毕竟年轻时,人家也是小鲜肉一枚!
1994年,年仅24岁的尼可拉·科斯特-瓦尔道因出演《看夜更》而走红丹麦影坛,那时候,他还没有这么沧桑,嫩的能挤出水来。
2001年,尼可拉·科斯特-瓦尔道凭借列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黑鹰坠落》进军好莱坞,之后紧接着在《拦截密码战》、《天国王朝》及《防火墙》等电影中登场。
出演《权力的游戏》令其名气大涨,在第三季上演了人气上的“绝地反扑”,苦逼断手再加上护花使者本色让不少人重新爱上了这个性感“小狮子”!
他身上有股温润如玉的气质,个人生活也是相当淳朴,如今做为两个女儿的父亲,他对一家人的关爱也是挺闲到细微之处。
虽说尼可拉·科斯特-瓦尔道的妻子是前世界小姐选美大赛的格陵兰小姐,但这画风,总感觉男神的妻子和瑟曦差得有些远啊!
据说两个人是在拍Vilspor时好上的,尼可拉·科斯特-瓦尔道还搞了一个火山边求婚什么的,令人羡慕呀!
随着《权力的游戏》临近,小编真的越来越期待了!
你最欣赏的反派都是谁?
提起反派这个词,个人想起了一部亚视早期93年的台庆剧《银狐》。似乎所有的主角都有点“反派”的味道。可以说是一部彻彻底底的主角都是“反派”的剧作。
这部剧的名字值得人玩味,银狐,到底剧中谁是真正的银狐呢?不是百货巨子段绍祥,也不是宋学礼,更不是宋仕元,而是一个名不经传,痞里痞气的小混混姚菊人,以及她所谓的合伙人江凯伦(刘锦玲扮演)。这两人是坐收渔翁之利人,也是笑到最后的人,是在太具有讽刺意味了。
看完这部银狐,个人傻傻的分不清楚,谁是主角,说是好人,谁是坏人,似乎每个人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又特别的理解,同情每一个人。甚至有点欣赏这些所谓的“反派”角色。特别是段绍祥以及张家辉扮演的姚菊人。
黄日华扮演的段绍祥,天之骄子,有一个美丽的未婚妻,但是遭人陷害,一无所有。本来还可以秉持一颗赤子之心,当看着自己的未婚妻利他而去的时候,他便开始了对宋家开展了一系列,疯狂的,不择手段的报复。
他利用颜如玉离间宋学礼与宋泽元(江华扮演)父子,成功的手。当宋学礼之次子宋仕元知道之后,段绍祥又和宋仕元(吕颂贤扮演)开始了新的一轮的报复。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身边的的小人物姚菊人和江凯伦,她们俩潜伏在段绍祥身边,就等着下手的时机,果不然,他们联合杀死了段绍祥,并嫁祸宋仕元。两人顺理成章的成了最后的大赢家。
黄日华很少扮演反派角色,段绍祥这个角色,他驾驭的不错,把人物的心里变化,内心的扭曲,不择手段,目空一切,狂妄自大都拿捏的十分到位,看待他倒下时,那种不可思议,震撼而又绝望的眼神,似乎已经洞悉自己已经玩完了。
张家辉扮演的姚菊人,满肚子的坏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聪明能干。整天笑眯眯的,脑子里想什么,估计只有他知道,估计和他同床共枕的江凯伦,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而且善于伪装,没什么大的想法,就是那点小钱。段绍祥都压根没注意这么个小人物。
那个时候张家辉还很稚嫩,但把这样一个奸诈,狡猾,阳奉阴违的小人物,演出了自己的味道。当看到姚菊人杀了段绍祥之后,还竟然担心他,不要被警察发现,不禁感觉自己三观是不是有点问题了。
的确因为女主曾华倩扮演的白羚,就是不堪忍受这种名字明争暗斗,自杀了。
这两人有点螳螂扑蝉,黄雀在后的意思,看着该剧看着他们斗来斗去的,竟然欣赏起他们的“手段”来。段绍祥报仇之后,不懂得收手,迷失了自我,而姚菊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设计让这个人彻底的毁灭了。但是还没人怀疑他,因为他隐藏的太好了,没人注意这个隐藏极深“银狐”。
但至于,虽然姚菊人赢了,但隐藏在姚菊人身边的银狐又是谁呢?估计他自己也不知道,这可能就是这部《银狐》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吧!
该剧可是集合了香港当时,或者日后炙手可热的明星:黄日华,曾华倩,蔡晓仪,张家辉,吕颂贤,伍咏薇,江华,刘锦玲等等,为观众奉献了一部难得一见的“反派”为主题的电视剧。
那么这部反派角色云集的电视剧中,你又最欣赏谁呢?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四人是什么关系?
北宋文坛最著名的四位文学家,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和苏轼,其中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又是“唐宋八大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同样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这四位老兄在文学上的成就,我们就不过多赘述,在仕途上的争斗,才是他们人生起伏的关键,不同的政见,造就了他们一生的相爱相杀,他们的命运也紧紧联系在一起。
四人中,年龄最大的是欧阳修,生于公元1007年,司马光生于1019年,王安石生于公元1021年,苏轼生于公元1039年,苏轼在其中明显属于小老弟。
年纪最长,乐于提拔后进的欧阳文忠公欧阳修在四人中因为年纪最大,入仕最早,在四人出仕的同一时期,欧阳修的官职也最高,对三位后辈都多有提拔。
公元1037年,王安石随父入京,结识了欧阳修的学生曾巩,二人成为好友,曾巩多次向欧阳修推荐王安石,获得了欧阳修的大加赞赏。1042年,王安石参加科举考试,中第四名进士,走上仕途。
1051年,王安石在地方为官多年,政绩斐然,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推荐王安石做谏官,王安石以祖母岁数大了,不能远行为由推辞,欧阳修于是任命王安石为群牧判官,出任常州知州,使其有俸禄供养老人。
此后,王安石因为向仁宗皇帝上书《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变法的主张,虽然宋仁宗没有采纳王安石的主张,但是却非常认可王安石的才能,此举让王安石名声大振。
宋神宗即位后,于熙宁二年,提拔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次年,再度提升王安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变法,即为“王安石变法”。
虽然说欧阳修也是宋仁宗时期,推行“庆历新政”的改革派,而且“王安石变法”在很多方面与“庆历新政”有相同之处,但是在青苗法的推行上,遭到了欧阳修、韩琦等庆历改革派的强烈反对。
欧阳修也因此与王安石爆发矛盾,欧阳修于“王安石变法”全面推行的熙宁三年,离开京师,外任蔡州知州,次年辞官归隐,所以欧阳修于王安石的关系,由前辈对晚生的欣赏提拔,最终走向了政敌。
司马光与欧阳修的关系就比较复杂了,司马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曾是欧阳修的下级,而且二人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都喜欢研究历史,欧阳修主修《新唐书》《新五代史》,司马光编纂了《资治通鉴》都是名垂青史的历史著作。
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从“庆历新政”的贬谪大潮中复苏过来,回到朝中,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同一时期,司马光经过庞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庞太师的推荐,任馆阁校勘,后来又任集贤校理,专任史官,二人在这一时期成为上下级的关系。
嘉祐三年,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成为开封府的代理长官,这一年,司马光成为开封府推官,赐五品服,成为了欧阳修的副手。几年后,司马光又升任起居舍人,同知谏院,这个职位是欧阳修多年前的位置,两人在官场轨迹上多有相似之处。
宋神宗继位后,时任参知政事的欧阳修,向皇帝推荐司马光,于是司马光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很快又升任御史中丞,在对待王安石的变法,司马光于欧阳修一样,也是坚决反对“青苗法”的。
但是从后来司马光执政时期,将新法全部废除来看,司马光和欧阳修的政见也明显不同,所以两人的关系也更加地微妙和负责,有共同的爱好,也有共同的政敌,更像是盟友吧!
苏轼与欧阳修的关系相对较为单纯,苏轼中科举之后,因为父母的病逝,苏轼在宋仁宗、宋英宗时期的仕途,几乎为零,到了宋神宗时期,苏轼守丧期满,回朝为官时,欧阳修已经退出政坛,与苏轼没有什么交集。
欧阳修是苏轼进士考试的主考官,在欧阳修的主持之下,苏轼被录取为进士,但是欧阳修当时误把苏轼的试卷当成了学生曾巩的,没有将苏轼录取为第一名,录为第二名。
欧阳修对苏轼的文章非常赞赏,认为将来苏轼的文章必将独步天下,他们这种关系,后世称之为“座师与门生”的关系。
既是小老弟,又是受气包的苏轼,被王安石和司马光相继打压四人之中,苏轼的地位相对比较尴尬,因为入仕最晚,又遇上了北宋历史上政局最为动荡的宋神宗和宋哲宗时期,苏轼的政见与欧阳修非常类似,比较支持改革的,但是对王安石变法的部分内容表示反对,但是遇上非常小心眼的王安石和司马光,就悲剧了。
宋神宗熙宁三年,苏轼回朝任职时,王安石开始全国推行变法,苏轼因为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被王安石记恨,苏轼被迫出京任职,出任杭州通判。
整体来看,苏轼在王安石主政时期,虽然被赶出京城,但仕途还是平稳发展的,历任密州知州、徐州知州,在元丰二年出任湖州知州。
此时苏轼的霉运开始了,两年前王安石再度被罢相,一年前王安石彻底辞官,对立志富强宋朝的神宗皇帝打击非常大,非常厌恶守旧派,决定采取强硬手段推行变法。
这时苏轼因为一封《湖州谢表》,受到新法派的攻击,又被查出在杭州等地任职期间,诋毁新法,原本宋神宗想要处死苏轼,在王安石的劝说下,苏轼得以保全性命,被贬到黄州任团练使。
宋哲宗继位后,因为皇帝年幼,由高太后主政,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再度被启用,司马光被任为宰相,苏轼也迎来了东山再起的机会,很快就升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曾经欧阳修录取他时的职位。
旧党执政后,完全废除新法,这让苏轼十分不满,认为司马光等人与曾经的“王党”是一丘之貉,于是苏轼上书劝谏,因此得罪了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势力,在京城难以立足,因此请求外任。
所以说,苏轼不仅仅是四人中的小老弟,还是其中的受气包,因为政见不合,既得罪了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势力,又得罪了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势力,先后被执政势力打压。
王安石与司马光,一对至交,因为政见成为仇敌早年间,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交往是非常友好的,颇有些志趣相投的意思,两人交往的频繁时期,是在嘉祐三年,司马光升任开封府推官,同年王安石调任度支判官,两人都在京城为官,又都有才名,成为至交好友。
此后在宋仁宗朝的末期,王安石和司马光还共事过一段时间,二人在同一时期,被任命修起居注,两人联手共事一段时间后,先后被提拔为知制诰,王安石接受了任命,司马光拒绝了这一任命,同样地司马光担任馆阁之职多年,王安石曾先后两次拒绝馆阁之职,这也代表了二人不同的价值追求。
两人的关系破裂,与欧阳修一样,都是因为宋神宗熙宁年间的“王安石变法”,与欧阳修支持改革,主要反对青苗法不同,司马光对新法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曾因为变法,司马光三次写信给王安石,陈述实施新法的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王安石则回信对司马光的指责进行一一反驳,声明自己的观点,认为士大夫不能因循守旧,唯有变法图强,才能重振宋朝的威信。
为了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宋神宗想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再提废除新法的建议,宋神宗没有同意,司马光因此辞职离京,远离朝堂十五年之久,宋神宗去世后,高太后主政时才回朝担任宰相,将王安石的变法全部废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