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子却叫娘谜语,红楼梦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闪客网

无子却叫娘谜语,红楼梦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红楼梦成书200多年后的1984年,有一批年轻的少男少女进入大观园受训,一梦三年。

1987年连续剧《红楼梦》上映。

无子却叫娘谜语,红楼梦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从此之后,这些演员的命运轨迹都改变了,特别是宝黛钗凤。

林黛玉的扮演者不负才华,终成商业大器,但遗憾的是盛年早夭。

薛宝钗的扮演者靠投资换来锦衣玉食,至今与婚姻无缘,闺房独守,是否应了宝钗温柔大气,但终究命里姻缘难。

贾宝玉的扮演者早年突遇丧子之痛,痛失命中所爱,一度无法自拔。

王熙凤的扮演者嫁予声名远扬的演员,为了家庭稳定,一生未育,各种甘苦外人不得知。

还有晴雯的扮演者安雯,为给入狱的丈夫还债,奔波劳碌。

妙玉的扮演者姬玉早年离婚,现已皈依佛教。

每集结束最后的字幕里有感谢某人赞助100万,八十年代的100万,可赞助商现在已经破产,瘫痪在床,靠低保维持生计,像不像曹雪芹

不知道在那青春年少耳濡目染红楼梦的三年里面,他们是不是渐渐都活成了书中的人物,也有可能是选角的制片人导演眼光太尖,照着书中描写硬生生找到了这几个与书里神似的演员。

演员自身的命运,和书里人物的命运形成了一种互证。

细思极恐。

红楼梦中写李纨的寡婶和两个妹妹来到贾府起什么作用?

表面上看,只是落魄的穷亲戚来贾府攀亲投奔,实际上却暗藏着曹雪芹的3大心机。

为诗社的建立,也为解开悬念。金陵十二钗副册,除了冠首香菱,还有哪些人?

李纨的寡嫂和两个妹妹来贾府的一段原文:

邢夫人兄嫂带了女儿岫烟进京来投邢夫人的,可巧凤姐之兄王仁也正进京,两亲家一处打帮来了。走至半路泊船时,正遇见李纨之寡婶带着两个女儿——大名李纹,次名李绮——也上京。

为什么大家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个时候来?宝玉和探春的对话,当场给出解释。

只见探春也笑着进来找宝玉,因说道:“咱们的诗社可兴旺了。”宝玉笑道“正是呢!这是你一高兴起诗社,所以鬼使神差来了这些人。但只一件,不知他们可学过作诗不曾?”

宝玉的“鬼使神差”四个字,可谓用得绝妙。分明在叙说一种冥冥之中的缘分注定,牵引着这些姊姊妹妹齐聚大观园,在一起写诗作对,探讨人生。

那么何来的缘分呢?

出生富贵之家或者官家的女子,大多纳入金陵十二钗,或正册或副册。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只写出副册之首香菱,却没有说出另外11个人,钓足了读者的胃口,到了第五十回,才开始一一铺展开来,副册中一下子就来了4个人。

据后世红学家推测,李纨的两个妹妹李纹和李绮,以及邢岫烟、薛宝琴,都在金陵十二钗副册之内。

既然是入钗册的人物,那便不得不写。在《红楼梦》第五回,副册人物并没有一目了然,到了后面回合才逐渐穿插讲述。

这是写小说的一种技巧,叫制造悬念。

如此一来,避免了平铺直述给人的无趣,只让人觉得这些女子很神秘,她们到底隐藏在哪里,都叫什么名字?

曹雪芹在第五回放了一颗烟雾弹,使得读者阅读的难度增加,探索求知欲也愈发强烈,增加了审美的愉悦。

为了侧面衬托李纨的出身、性格。

李纨出身高贵,是真正的书香门第。在《红楼梦》出场不多,即便出场的时候,往往也只是三言两语就敷衍过去了。她身为王夫人的大媳妇,却因丈夫贾珠的英年早逝失去依靠,管家没她的份,平常热闹的大场面对她也是一笔带过。

李纨不是天生的木头人,她也要释放天性。她的心如死灰,沉默寡言,只不过是迫不得已罢了。

她青年丧夫,作为一个年轻的寡妇,若没事就跑出去到处乱窜,会很容易招人非议。迫于这种寡妇身份,她只好沉默地守着贾兰过日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心一意辅导儿子读书。

实际上,这并非李纨本心。更多地,是古代社会给女子竖起的那块贞节牌坊在作祟。

下面是李纨的寡母和两个妹妹李纹李绮来京时,贾母接待他们的原文。

贾母、王夫人因素喜李纨贤惠,且年轻守节,令人敬服。今见他寡婶来了,便不肯令他外头去住。

在众人眼中,李纨青年丧夫,矢志不移,为夫守节。所以贾母,凤姐也敬重她,不肯让李纨的婶子妹妹住到外面去。

在古代,李纨是一个典型的贞洁烈妇,是要编入《烈女传》的。在我们现代社会,很多人会说,快看,又一个年轻的傻女人,怎么就想不开,年纪轻轻地偏要当寡妇?

李纨是诗书之家的女子,归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之内。她有文采也有能力,只是平时不能够过度展示。因为在古代,一个寡妇如果太招摇的话,人家指不定要骂你卖弄风情。

但是在《红楼梦》第五十回,曹雪芹大概意识到,不能再继续忽略这个正册人物了。

于是给了她足够的出场理由:李纨之寡婶带着两个女儿李纹,李绮投奔贾府。这样一来,她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借着陪两个妹妹,去参加探春建立的诗社。

正所谓绿叶配红花。

要让一个平时不打眼的李纨上场,而且在人才济济的大观园出尽风头,就必须给足理由。这是写小说的一种技巧,渲染与烘托。

她的寡婶和两个妹妹,李纹、李绮的到来,一来给了李纨玩耍的时间,二来可以侧面烘托李纨的不凡。

寡婶来了,所以有人可以帮她照顾贾兰。李纹、李绮来了,又是绝美的两个人物,也会作诗,从侧面烘托李纨的文才,并再度渲染了李纨诗书世家的高贵身份。

在《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联诗,暖香坞制灯谜,由李纨带头,李纨收尾,整个地占据了领导地位。

凤姐因为大字不识,进来也顶多吃块鹿肉解馋,说了一句粗话“一夜北风紧”,就和平儿离开了。而李纨就大大地不同了,平常,她没有机会展露才华,现在论作诗,她便可以大放异彩。

李纨说,可巧下雪,不如大家凑个社,为薛宝琴等人接风洗尘,俨然一副诗社女主人的姿态。

湘云笑道:“快商议作诗!我听听是谁的东家。”李纨道:“我的主意,想来昨儿的正日已过了,再等正日又太远,可巧又下雪,不如咱们大家凑个社,又替他们接风,又可以作诗,你们意思怎么样?”

她表面与世无争,心如死灰,其实只是一块贞节牌坊施加给她的压力。她的内心,其实也很向往热闹,向往和黛玉宝钗和贾宝玉他们结交。

下面是贾宝玉和史湘云合谋吃生鹿肉,李纨说的一段话。

李纨等忙出来找着他两个说道:“你们两个要吃生的,我送你们到老太太那里吃去,那怕吃一只生鹿,撑病了不与我相干。这么大雪,怪冷的,替我作祸呢!”

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李纨有心结交宝玉等人,而且是个大大咧咧的直爽性子。

那么,第五十回为何是李纨主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下面是关于芦雪庵作诗的一段原文:

“到底分个次序,让我写出来。”说着,便令众人拈阄为序。起首恰是李纨,然后按次各各开出。

首先,曹雪芹给了李纨一个大彩头,让她排在第一位。那么,她做了什么诗?

凤姐和李婶、平儿又吃了两杯酒,自去了。这里李纨便写上:一夜北风紧,自己联道: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

李纨的诗纵然没有黛玉等人出彩,但是她有诗兴,写“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是她想要表达自己和白雪一样高洁的人格。

其次,大家作诗到最后,由李纨收尾。而且李纨说了一句惊人的话,“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

李纨笑道:“也没有社社担待你的。又说韵险了,又整误了,又不会联句了,今日必罚你。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众人都道这罚的又雅又有趣。

最后,李纨看似不争不怒,其实也有悲哀喜乐。她讨厌妙玉,第一次在姑娘们面前吐露了真心,正是她天性的释放。

只因没有丈夫依靠,平时她既不露面,也不强出头。如今婶子妹妹来了,李纨算是有个说知心话的人了,有个依靠一般,所以才会把对妙玉的不满一吐为快。

写李纹、李绮,道出贾府之外,“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李纨的两个妹妹,原就是才貌兼备的女子。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外貌才华,无疑让人足够地惊艳了。然而,宝玉见到这二人之时,却说了四个字“人上之人”,仿佛一瞬间宝黛黯然失色,直接比下去了!

在第四十九回,宝玉口述李纹、李绮外貌上佳的一段原话:

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更有大嫂子这两个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老天,老天,你有多少精华灵秀,生出这些人上之人来!

更有第四十九回标题,“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对应第五十回李纹写的咏梅诗,暗示李纹梅一般的高洁品质。

咏红梅花 李纹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咏红梅花 薛宝琴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拿李纹的这首诗,和大家公认第一的薛宝琴的诗一比,我到底有些吃惊。因为李纹的诗更赞!

李纹的诗侧重“梅”字,薛宝琴的诗侧重“花”字。这二人,一个如梅脱俗冷艳,一个如花娇艳万分。

李纹的红梅诗,动静皆宜,浅显易懂。她直抒心意,一句“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一眼看去,就让人跟着都心酸起来。幼年丧父,孤儿寡母的,说多了都是泪!

薛宝琴的诗,用了许多典故,如仙槎,传说中牛郎飞渡银河寻找织女的交通工具,又如王母瑶台。并且,宝琴的诗还用了很多意象,如白雪,流水,落霞。意境虽美,却没有紧扣中心“花”来写,晦涩了些。

李纨也赞同薛宝琴的红梅诗第一,不过我认为,这不过是她的谦辞。毕竟,评冠军哪有选自家人的。至于黛玉等其他人,觉得宝琴好,大概是因为历来诗人们喜欢咬文嚼字,追求深度的缘故。

正如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那么李纨也可以是与众不同的。

红楼梦中写李纨的寡婶和两个妹妹来到贾府起什么作用?

有人觉得,是在含沙射影,暗示薛宝钗商户之家,来投奔贾府的目的不纯。

其实我觉得,这无非是曹雪芹写小说用的小心机,通过一些写作技巧,来侧面烘托渲染,突出李纨的人物个性罢了。

李纨这个人设很重要,若她没有真才实学,便不会教出年纪轻轻,就进士及第的儿子贾兰,也不会是纳入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人物。

作者曹雪芹最钟爱的女性是谁?

每一本名著中,作者对于主人公大多都是寄予了深厚的感情,或悲悯,或艳羡,或讽刺......但爱之者甚多,比如《三国演义》,罗贯中就以蜀汉为正统,状诸葛近乎妖;《西游记》里,吴承恩对齐天大圣孙悟空赋予了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本领;连《水浒传》里,施耐庵也以及时雨宋江为首,让他孝义并存。

然而,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曹雪芹对于主人公宝黛钗虽偏爱有余,但赋之的结局却异常薄情。宝玉多情,但性格懦弱,最后家族破败,一无所有,终看破红尘,遁入空门;黛玉,堪怜咏絮才,苦多愁多病身,终爱而不得,魂归离恨天;宝钗,可叹停机德,却无风凭借力,送她上青云,终孤独老去......

那么,对于《红楼梦》众多女性,作者究竟钟爱为谁呢?

有人说是享天伦之福的贾母,她出身高贵,儿孙孝顺,寿终正寝,得善终;还有人说是宝玉,他上善若水,对女子多情,不追求功名利禄;也有人说是黛玉,她病若西子,聪明绝顶;或是宝钗,肤白貌美,贤德有方又顾虑周全......

但我认为,作者所爱,应是笔下近乎完美的薛宝琴。

《红楼梦》里,曹雪芹的主旨之一是想写一群“小才微善”女子的挽歌。在众女儿“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悲剧中,宝琴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位,作者还有意为之安排了一个“丰衣足食”的美满结局。

由此可见,作者对于宝琴真真怜爱有加。

一、赋予她独特的外在美

薛宝琴是薛蝌的胞妹,宝钗的堂妹。她长相极美,作者故弄玄虚,虽未直接正面描写宝琴之美,却从侧面反映出她的美貌,不在宝黛之下。

在书中,宝琴的出场可是姗姗来迟,但丝毫不影响她给众人留下的好印象。

多情公子宝玉见她第一面竟跟屋里的众丫鬟感慨地说:

“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更有大嫂嫂这两个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

随后又领晴雯去瞧,连心比天高的晴雯都夸赞:

“大太太的一个侄女儿,宝姑娘一个妹妹,大奶奶两个妹妹,倒象一把子四根水葱儿。”

“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也说:“据我看,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

贾母见到如此美丽可爱的宝琴,夸她像画里的人儿,对她更是展现了超乎两个玉儿的关爱,有意给宝玉说媒不成,硬逼着王夫人认了干女儿,还给了她一件金翠辉煌的凫靥裘,这还不算,她还派丫鬟专门跟宝钗说不要管着宝琴,让她尽情释放天性,这等待遇也是没谁了。

难怪惹的一向端庄的宝钗都开玩笑说:“我就不信我哪些儿不如你?”

二、给予她见多识广的才干

大观园里,唯一一位见识不凡的女子当属宝琴无疑,照书中原话说:

“他从小儿见的世面倒多,跟他的父母四山五岳都走遍了。他父亲是好乐的,各处因有买卖,带着家眷,这一省逛一年,明年又往那一省逛半年,所以天下十停走了有五六停了。”

古人常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宝琴自小跟随父亲经商游历,确实非一般闺阁女子所能比,就是男主人公宝玉都没有她见识渊博。

她去过真真国,见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外国女子,还能记住她吟诵的五言律诗:“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此诗一出,众人皆称赞。

而且她在“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时,一口气做了十几句,还写了十首不同地方的怀古诗,一首《西江月·柳絮词》和一首《咏红梅花得“花”字》,可见才思敏捷,越过湘云,连自视清高的黛玉为之佩服。

三、作者赋予她近乎完美的性格

比之众人,宝钗虽然端庄贤良,但性格无情且世故;黛玉虽貌美才高,但性格多愁善感还略带小家子气;湘云美丽大方,但说话太直接时常得罪人不自知。作者笔下的众女子,只有宝琴的性格最近乎完美,她活泼开朗,年轻心热,是唯一一个众人都爱的美人儿。

李纨让其编灯谜,她点头含笑,作出自然新巧的十首怀古隐物诗,又云“诗虽粗鄙,姐姐们请猜一猜”,语调温顺柔和,无一点自傲自夸之嫌。

还有,赖大婶子送宝琴两盆腊梅、两盆水仙,她并不只顾自赏,反而送给黛玉一盆水仙、探春一盆腊梅。她知道黛玉有潇湘妃子雅号,水仙跟花神有关,送君水仙,让孤苦伶仃的黛玉深感其一片心意。探春庶出之身,却凭借自己的努力赢得众人尊重,像一棵腊梅顽强孤傲。礼物虽小,但足以看出她的心地善良,帮人帮到心坎上。

而且对于堂姐宝钗,她一直都很尊重,什么事都先报备宝钗之后再做,还称薛蟠的小妾香菱为姐姐,更可见她有礼貌,不以地位看人。

这样的她,怎么可能令人生厌呢。

四、作者赋予她局外人的身份

黑格尔在论及理想的人物性格时说:

“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

在宝琴的性格世界中,外在、内在的美构成了她与无伦比的女性美。

这样一个女孩子,艳压宝钗,才情堪比黛玉,湘云。本以为也会跟大观园唯一的男子宝玉有所牵连,但作者在她一出场就说她已经许配人家,名花有主了。

不再有终身大事的选择问题,不参与“木石之盟”或是“金玉良缘”的竞争,没有婚姻纠葛,这样的人始终作为一个真正的局外人,见证四大家族的兴衰以及“木石之盟”的破碎。

可见,这样一个完美的人儿,作者都对她格外生情,不忍她受家族衰落的牵连,没有让她出现在薄命司之上,也没有被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中,当是她的幸运所在。

也有人说薛宝琴又通“雪芹”,是作者借宝琴之眼,来看“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也是借她之手,展示自己的才华,然终无法考证。

但不可否认的是,作者对宝琴格外怜香惜玉,可见钟爱之人非她莫属。

有人说从红楼梦里更能体悟到性格决定命运?

著名心理专家郝滨先生认为:"性格可界定为个体思想、情绪、价值观、信念、感知、行为与态度之总称,它确定了我们如何审视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它是不断进和改变的,是人从降生开始,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总和。"性格也可称为个性或人格。

《红楼梦》里人物众多,曹公笔下每个人都有其独特和鲜明的人物特征,性格烔异,跃然纸上,每个人的性格造就了其不同的命运。“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我们来看看不同的性格造就了她们什么样的命运。

01 心思细腻、敏感,多愁善感的林黛玉

林黛玉没有兄弟姐妹,父母膝下就一个独女,童年是比较孤独的,长到六岁半,母亲去逝,只身一人大老远登舟涉水的来投奔外祖母。虽然深得外祖母疼爱,但必竟不是自已的家,何况大门大户,规矩众多,多多少少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

第一天到外祖家,听贾母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明明在家父母把她当儿子养,读了很多的书,面对宝玉的询问,却说没读过什么书;饭桌上看到贾府吃饭的众多规矩与自家不同,先是一一细看,然后跟着大家一起做,最后不得一一改了;因宝玉问她有玉没玉,她说没有,宝玉便把玉摔到地上砸了,夜里回到房中,在偷偷哭泣:“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黛玉在贾府的第一次出场的种种形为就是心思细腻、敏感的表现。

心思细腻和敏感的人比较容易多愁善感,林黛玉的多愁善感是常常落泪,夜里常一个人暗自伤心。看到薛宝钗有母亲哥哥一起生活,感叹自己没有兄弟姐妹落泪;看到宝玉亲近宝钗,心生醋意落泪;被湘云无意说成像唱戏的小旦,觉得受侮辱落泪;造访宝玉的怡红院被无知的小丫鬟拒之门外,觉得受冷落掉泪;与宝玉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感情,因无人帮衬和做主,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只能暗暗落泪。黛玉的一生,一直受着其性格的约束和影响,最终导致了她早逝的命运。

02 不善权势,知书达理的贾元春

贾元春贵为皇妃,应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如果是个稍有政治手段的人物,不至于落得个英年早逝,连累贾家落得被抄家的悲惨命运。

被送进皇宫是贾元春没有办法选择的命运,但贾元春的性格决定了她在宫中的命运。元春自幼爱读书,诗书礼仪样样精通,看元宵夜给贾府众姐妹出的灯谜;对省亲别院各处的名字和诗句注解;以及省亲时要求众姐妹作的诗句和最后对大观园的命名,无不体现出她的才情和才华。元春不是个善弄权势之人,她皇妃的称号也是因为才气和个人的贤良封为贤德妃。

皇家的权贵生活,贵为贤德妃,并不是元春所要追求的生活,在省亲时,与贾母和王夫人无言以对,只是呜咽对泣,半天才忍住悲伤,强颜欢笑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在封建礼教下的生活,规矩繁多,一切都在皇权下圈养,并无多大自由。而元春并不善于玩弄权势,也并不贪恋权势。在皇宫那样的是非之地,并不是我不犯人人就不犯我,元春看重的是家庭伦理的儿女情长,这样的性格决定了她最终败势的命运。皇权之下,牵一发而动全身,她的泯没,牵连贾家的抄家和没落。

03 审时度势 果敢有主见的小红

小红不像元春有贾家官宦贵族的出身,也不像林黛玉父母不在时有贾家这样的外祖的收养,她是贾家官生的丫鬟,父母祖辈都是贾家的下人,封建社会下,这些都是小红的出生印记,她的命运就是跟父母一样是贾家的下人。

小红的性格争强好胜,不甘屈于现状。她不屑于像袭人或平儿一样做主人的小妾,也不像晴雯一样只注重与宝玉的郎情妾义,她关注的是自已的出路和前程。她原本就是个聪明伶俐之人,只因宝玉房里大丫头众多,轮不上她说话,一次偶然的机会,帮凤姐传了一回话,做事有头有尾,说话条理分明,嘴里一大串奶奶,像绕口令一样,但却把事情交待得清清楚楚,得到凤姐的赏识,从宝玉房中调出来给自已使唤。

小红替凤姐跑腿回话:“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了人来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在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

府里的丫鬟长大了都是直接配个小厮结婚,小红深知天地爹娘没得靠,要想改变命运只能靠自已。她自动靠近贾芸,争取自己的幸福。贾芸虽不是贾家的主人,再不济,贾芸还是本家的爷们,不比小厮差,何况贾芸是个有上进心,肯钻研的人。跟着贾芸,小红经过自己努力再一次改变自已的命运。

04 写在最后

性格是一个人思想、情绪、价值观、信念、感知、行为与态度的体现。《红楼梦》里,每个人都因自己的性格产生了不一样的命运。活在当下,或许我们也可以借鉴别人的故事,去弊杨利,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用一句话说出你见过的最悲情的古文是哪一句?

《祭十二朗文》中的一句。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韩愈的句子,写出了家门的零落。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太形象了,写出了每一代都是一个人的凄楚。

没有五子登科,没有满庭玉树。

只有孤零零的单传。

苏轼曾说:“读《祭十二郎文》而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顺便说一下,八仙中的韩湘子,就是十二郎的儿子,韩湘子按辈分要叫韩愈爷爷。[捂脸][捂脸][捂脸]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