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孙杨,为什么感觉很多人讨厌韩国

闪客网

三国杀孙杨,为什么感觉很多人讨厌韩国?

1988年汉城奥运会,大家不一定看过,你一定会记得主题曲《手拉手》。我这辈中国人对韩国的第一次糟糕印象就在这首歌中开始了,韩国以一种重磅炸弹的方式震惊了世界,从此走上了一条完全无耻的道路!

1988年韩城奥运会爆发了奥运拳击丑闻

事发原因是在中量级拳击比赛中,韩国人朴思勋用犯规动作攻击苏丹选手,直接导致对手无法参赛。不过,收到韩元黑钱的裁判觉得比赛没有赢家不行,苏丹选手无法继续比赛,于是朴思勋赢了这场比赛。这个逻辑真不错!类似的黑哨情况也陆续发生在美国队和其他球队身上。各国质疑这场比赛的有效性,并谴责韩国人的这些行为。

三国杀孙杨,为什么感觉很多人讨厌韩国

这也是韩国人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况且主场作战,遭到连日谴责后压力巨大,国民把压力全部归结于自己运动员水平发挥不好。被世界指手画脚的滋味肯定不舒服,韩国人需要发泄。

在轻重量级比赛中,保加利亚拳王赫里斯托夫迎战韩国选手朴永一。新西兰裁判沃克已经注意到韩国队的野蛮行为,并在比赛开始前再次强调了体育精神。不过,朴永一仍选择用头部等严重违法行为打人!主裁判沃克立刻命令记分员扣分。没有收买裁判的韩国人惊慌失措,真的输掉了比赛,因为两次扣分。

沃克没想到,他成了韩国人民的发泄对象!韩国不能接受自己的运动员丢了人还丢了比赛的韩国观众,直接把椅子砸进了场,韩国教练一马当先,不顾劝阻就开始殴打主裁判,输掉比赛的朴永一也加入了殴打裁判的行列。

法裁判团请求保安援助他们离开现场,出乎意料的是,韩国安全部门脱下了他们的安保制服,声称他们是爱国者。他们还加入了对沃克的攻击。甚至有许多韩国人叫嚣着要杀死现场所有的裁判,并有民众参与进来。愤怒的韩国观众甚至用利器砍伤了当时正在现场试图营救的国际业余拳击协会裁判委员会主席。

随后,沃克身受重伤,在奥委会的保护下立即被护送回国。原因是有韩国人扬言要干掉这位“不上路子”的裁判。

然而,对于韩国人来说,这一事件的教训是:我们必须完全买断球场上的每一名裁判。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丑闻

当时拥有最耀眼巨星阵容的意大利队在八分之一决赛遭到了韩国队的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

韩国人不是来这里打球的,而是来打人的。各种杀人的手段全部招呼上了意大利的巨星,踢关节,肘击,拳击等手段狠狠招呼在意大利球员的身上。替补上场的韩国混混李天秀,带着大金链子踢足球,直到30分钟后才被裁判要求摘掉。据估计,他被迫去掉了他黑社会身份的象征。李天秀怒不可遏,做出了世界足球史上最可怕的举动:他一脚踢在了马尔蒂尼的脑袋上。

当全世界的粉丝愤怒地迎接韩国人时,韩国国内喜气洋洋,观看直播的人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就在全世界的歌迷从震惊中回过神,韩国人告诉世界各地的人们:我我的地盘,听我的。

古代历史上异族入侵时坚决抗击的英雄都是谁?

第一位 碧血丹心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

1256年,20岁的文天祥由宋理宗皇帝钦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入仕后因奏迕宦官董宋臣、权相贾似道,被罢官。

1275年,元军攻破长江天錾,文天祥散尽家私,组织义军赴临安勤王。次年,元军兵陈临安,当朝派文天祥出城讲和,被扣留,在押解北方的途中脱逃。

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

1278年冬,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时兵败被俘,服毒自杀未遂,被押送到大都。这时许多投降蒙古的南宋大员前来劝降,皆被文痛骂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的说:“圣驾请回!”文天祥被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就是在狱中所作。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北京菜市口刑场,临刑前文天祥跪拜南方,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时年仅47岁。一介儒生,铮铮铁骨,由此威震霄汉。

第二位 精忠报国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河北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字鹏举。19岁时投军抗辽,相传临行时,其母在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1129年,金帅宗弼(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十战十捷,于次年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之后岳飞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未果,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1140年兀术再次大举南侵,岳飞于郾城大破金兵拐子马(侧翼骑兵)、铁浮图(铁塔兵、重装骑兵),收复郑州、洛阳等地,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岳家军”从此威名远扬,所向披靡。金军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7月下旬,岳飞挥师开封,朱仙镇一战,金兵10万兵马一触即溃,他鼓励部下说:“宜掏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绍兴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日之夜,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年仅39岁。一代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就此饮恨酒泉。

第三位 震撼寰宇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

1811年中进士。从1820起,办理过军政、漕务、盐政、河工、水利等事,重实际调查,干练有绩。由于性情急躁,请人写“制怒”大字悬挂堂中以自警。

1837年,任湖广总督,次年12月,道光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从1839年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这就是闻名世界的虎门销烟。在此期间,林则徐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0年鸦片战争失利后,林则徐遭投降派诬陷,被发配伊犁。

1845年重新起用,先后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终因郁郁不得志,1850年11月22日,病死于广东普宁县,享年66岁。

第四位 扬眉四海郑成功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后由南明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世称国姓爷。礼部尚书、东林领袖钱谦益的得意弟子,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

1646年秋,清兵进攻福建,其父郑芝龙投降清朝,郑成功遂与父决裂,收拾残部,募兵抗清。

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

1656年,在厦门围头海域歼灭清水师约3万人。

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

1660年,在福建海门港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1661年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舰120艘,在金门料罗湾誓师,东进收复台湾。经过激烈的海战,郑军击沉荷军主力舰“赫克托”号,收复了“赤嵌楼”。在近一年的争夺中,荷军伤亡近2千人,损失惨重。

1662年2月1日,荷兰殖民总督揆一签字投降,被侵占达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怀抱。

1662年6月23日,郑成功病逝,享年39岁。

第五位 将门虎子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渚。戚继光出身将门,抱定“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志向,刻苦学文习武,17岁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1555年任都司参将,在龙山、缙云、桐岭与倭寇三战三捷,迫倭寇遁逃入海。

1558年在浙江义乌,精选4千名农民和矿工,训练成劲旅“戚家军”,发明“鸳鸯阵”,因敌因地变换阵形,屡败倭寇。

1561年,戚继光在浙江沿海九战九捷,擒斩倭寇1400余,焚死、溺死倭寇4千余,史称“台州大捷”,浙江倭患基本解除。

次年夏,南下福建,荡平倭寇在横屿、牛田、林墩的三大巢穴。

1563年取得平海卫大捷,斩倭2200余。

1564年联合俞大猷水兵于南澳剿平广东倭寇,从此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1568镇守蓟州,加固长城,在北方戍边16年,53岁时发明地雷(当时叫做“自犯钢轮火”),比欧洲人大约要早300年左右。

1588年1月5日死于肺炎复发,享年61岁,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军事名著。

第六位 大漠狂飙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的奴婢之私生子。他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精通骑马、射箭、击刺等各种武艺。

公元前123年,未满18岁的霍去病随舅舅卫青出征匈奴,带领八百骑兵,长途奔袭,斩敌2千余人。武帝大喜过望,封他为勇冠三军的“冠军侯”。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19岁的霍去病只带着数名亲兵冲进匈奴营中,犹如天神下凡一般,仅用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就将帐外4万兵卒、8千乱兵制服。霍去病由此名震朝野,成了当时少男少女心目中的顶极偶像。

公元前119年夏,率5万骑深入大漠2千余里,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歼7万余人,在封狼居胥——祭天地之后,继续追击匈奴,一直打到今俄罗斯贝尔加湖,方才回兵。汉武帝奖给他豪宅,他却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公元前117年,一代天骄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

第七位 铁血将军张自忠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字草忱。

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学堂。

1914年,他投笔从戎,官至师长,并先后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北平市市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部南下,任第59军军长。

1938年3月,日军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台儿庄进发。张自忠率部在临沂阻击,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歼敌4千余人。几天后日军再犯,张自忠率部奋力拼杀,日军受到重创,其向台儿庄增援的企图被彻底粉碎。此战成名后被任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

1940年5月,日军为控制长江水上交通线,调集15万精锐发起枣宜会战。张自忠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顽强抗击日军,截断其后方补给线。在被日军重兵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以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自忠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拔剑自戕,5月16日,一代名将张自忠壮烈殉国,终年50岁。

1940年,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张自忠题写“尽忠报国”的挽联。

第八位 赤胆傲骨史可法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5日),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字宪之,一字道邻,是左光斗的学生。明崇祯元年考中进士,在镇压各地农民起义时崭露头角,拜南京兵部尚书。

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南京弘光政权建立后,被马士英等人排挤,自请到扬州一带督师防清。

1645年5月10日,清豫亲王多铎兵围扬州,史可法被困孤成,拒不降,写就了著名的《复多尔衮书》,内容慷慨陈词,不卑不亢,流传万世。史可法率领扬州4千军民,与来犯之敌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于25日城破被害,年仅44岁。多铎恼恨清军伤亡惨重,下令屠城十天,历史上把这件惨案称作“扬州十日”。

第九位 壮志凌云祖逖

祖逖(266年~321年),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字士稚。祖逖自幼胸怀大志,为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与好友刘琨“闻鸡而起舞”。

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混战中原,流亡到南方的祖逖于313年渡江北伐,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拍打船舷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辞色壮烈,部众莫不慨叹。这就是著名的“中流击楫”之誓。当时,河南坞主各拥兵自重,相互攻击,祖逖派人招抚,共御石勒。蓬陂坞主陈川投石勒,祖逖率军伐陈川,石勒遣石虎领兵5万救援,祖逖以奇兵击退。石勒统治的地方多归附祖逖,9年即收复黄河以南的大部土地。

321年,正当他在虎牢关秣马厉兵,积蓄力量,准备向北推进时,东晋王朝内部矛盾激化,王敦擅政,晋元帝司马睿派戴渊为征西将军,以监督祖逖。祖逖看到北伐难成,忧愤死于雍丘,享年56岁。

第十位 怒海英魂邓世昌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广东番禺人。原名永昌,字正卿。

1874年毕业马尾船政学堂。1880、1887年两次赴英国接回清廷购买的六艘巡洋舰,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被授予“葛尔萨巴图鲁”勇名。

1888年北洋海军编成,任中营中军副将兼致远舰管带,加提督衔。

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有死而已!”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旗舰“吉野”号。日舰慌忙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被击中鱼雷发射管,鱼雷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年仅45岁。怒海英魂邓世昌由此成为对日战争中的一座永不沉没的海上丰碑。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美女?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古至今,莫不如是。关于中国古代十大美女,有两个版本,一种说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冯小怜、苏妲己、赵飞燕、郑旦、褒姒、甄宓。另一种说法则是妲己、西施、赵姬、冯小怜、貂蝉、赵飞燕、萧皇后、杨玉环、王昭君、李师师。简单介绍一下这些美女吧。

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

西施,名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诸暨苎萝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其居西村,故名西施。西施天生丽质,婀娜迷人,浣纱时鱼见其美而忘记了游水,渐沉于水底,故誉其有“沉鱼”之美。因其被誉为为古今美人第一,因而西施一词便成为了美女的代称。

时值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谋复国。因吴王好色,逐用范蠡之计,遍访国中美色,得西施,饰以罗榖,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三年之后,与郑旦一起被越王送给了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女子。吴王得西施,日渐荒废朝政,亲佞臣而远贤良,终落得个众叛亲离、国破身亡的下场。

吴国被灭后,越王勾践班师回朝,携西施以归。越王因西施乃亡国尤物,负以大石沉于江中。《墨子》曰:“吴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沈,其美也。”自古至今,以女色亡国者,世皆罪于女,惟西子例外,无人将其比之妹喜、妲己、褒姒之流,是西子之幸,或三女之不幸?

王昭君:四大美女之一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甘露二年(前52年)生于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县),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

建昭元年(前38年),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因未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故画像并不美丽,未被选入汉元帝后宫。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南匈奴韩邪单于来朝,自请为婿,皇帝以五位女子赐之。呼韩邪临辞,皇帝召五女以示之,见昭君有风华绝代之容,倾国倾城之貌,顿觉后悔,然恐失信,还是将其交给了呼韩邪,单于非常高兴,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yān)氏(zhī),与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三年,生子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呼韩邪去世之后,王昭君向朝廷上书求归,汉成帝命其“从胡俗”,昭君逐按“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嫁给呼韩邪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鸿嘉元年(前20年),复株累单于去世,且糜胥继任为搜谐若鞮单于。两年不到,王昭君病逝,年仅33岁。

昭君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绝世倾城的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的代称。

貂蝉:四大美女之一

貂蝉本为虚构人物,在关汉卿的剧本中名为任红昌,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

时值东汉王朝被董卓所操纵,王允逐设连环计,暗中将貂蝉许给吕布,明里却将貂蝉献给了董卓。董卓为拉拢吕布,将其收为义子,貂蝉周璇于父子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将二人迷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之后便心怀不满,王允于是提议吕布铲除董卓,于是便有了“吕布刺董卓”。而貂蝉便也就此跟随了吕布,“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吕布被曹操军队围困,貂婵不愿丈夫单独突围,矢言要与他“生则同居,死则同穴,至死不分离”。吕布深受感动,放弃陈宫妙计,每日只与貂蝉作乐,置前线的战事于不顾。最后被擒杀,貂蝉则下落不明。

相传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杨贵妃:四大美女之一

杨玉环,号太真,于开元七年(719念)生于官宦之家,高祖父杨汪乃是隋朝上国柱、吏部尚书,其父杨玄琰曾任数周司户,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她的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寿王李瑁因对杨玉环一见倾心,逐被纳为寿王妃。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因宠妃武惠妃去世而郁郁寡欢,后宫竟然无一无可意者,有人进言杨玉环“姿质天挺,宜充掖廷”,于是唐玄宗将杨氏召入后宫之中,受令出家后被册封为贵妃。

杨玉环入宫之后深得唐玄宗宠幸,唐玄宗对其简直有求必应,其父兄均因此得以权倾天下。后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于天宝十五年(756年)带杨贵妃等人逃离长安,队伍行至马嵬坡,六均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

传说有一次,杨玉环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都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从此以后,“羞花”也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

冯小怜:千金一视、玉体横陈

冯小怜,原是北齐后主高玮皇后穆邪利的侍女,穆邪利失宠之后将其献给高玮,逐被封为淑妃。冯小怜聪明伶俐,善弹琵琶,精于歌舞,深得高纬宠幸,与高纬坐时同席,出则同乘。

北齐武平七年(公元576年)十一月,高纬为冯小怜不顾晋州危急,陪她继续打猎;又为冯小怜造桥观战,对其宠爱至甚。后立冯小怜为左皇后。次年,北齐灭亡,冯小怜与高纬被周军押解到长安。北周建德六年(577年),高纬被杀,冯小怜被北周武帝宇文邕赐给代王宇文达,很受宇文达宠爱。宇文达妃李氏,与冯小怜争宠,冯小怜中伤李氏,几乎将李氏害死。

隋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代周建隋,冯小怜再度成为俘虏,被隋文帝赐给李氏的哥哥李询。李询的母亲知道冯小怜曾迫害过自己的女儿,乘机进行打击报复,令其自杀而死。

据说冯小怜的玉体曲线玲珑,在冬天寒冷的季节里,软如一团棉花,暖似一团烈火;在夏天溽暑炙人的时候,则坚如玉琢,凉若冰块,是一个天生的尤物。高纬认为像冯小怜这样可爱的人,只有他一个人来独享她的美艳风情,未免暴殄天物,于是就让冯小怜裸体躺在朝堂的一张案几上,并时不时作出各种动作,以千金一视,让大臣们排着队都来一览秀色。“玉体横陈”的典故即来源于此

苏妲己:一代妖姬

妲己,己姓,字妲,有苏氏部落之女,世称“苏妲己”。《左传》有载,公元前1047年,商纣王发兵攻打有苏部落,有苏部落不敌,献出牛羊、马匹及美女妲己请降。

在从古至今的传说当中,妲己被塑造成了一个蛇蝎美人,是造成商朝灭亡的罪魁祸首。纣王为讨好妲己,不但派人搜集天下奇珍异宝、珍奇异兽,与其每日饮酒作乐,不问政事,甚至为了其虐杀朝中臣民,最终闹得人心尽失,灭国被杀。

赵飞燕:掌上之舞

赵飞燕,赵氏,号飞燕,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出生,本巴郡苍溪谯里人,其父母因侍同里入朝为侍中的谯隆移家于入京城,仅称其为长安宫人,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贫穷,选入宫中为家人子(即宫女),后在阳阿公主处学舞,因其舞姿轻盈如燕飞凤舞而得名“飞燕”。

鸿嘉三年(前18年),汉成帝外出来到阳阿公主府,赵飞燕勾人魂魄的眼神、清丽动人的歌喉、婀娜曼妙的舞姿,一下子就倾倒了成帝。逐被带入宫,赵飞燕使个欲擒故纵之计,一连拒绝成帝三夜召幸,激起成帝征服之心,夜夜临幸,再也离不开她。先被封为婕妤,后被封为皇后。

绥和二年(前7年)汉成帝去世,太子刘欣即位为帝,即汉哀帝,尽管有太常丞谯玄等人的死谏,赵飞燕仍被尊为皇太后。元寿二年(前1年)汉哀帝崩逝,赵飞燕随即被贬为孝成皇后。一个多月后被贬为庶人,下诏令其看守陵园,当日赵飞燕自杀身亡,死后陪葬延陵。

赵飞燕自创“掌上舞”,因舞蹈体态轻盈,仿佛可以置于掌中,故得名。此舞后成了赵飞燕的一个独有标志,亦可比喻女子舞姿轻盈。

郑旦:堪与西施比美

郑旦,春秋末期越国美人。出生于越国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居浣纱溪东,美艳绝伦。郑旦好剑,性格刚烈,原本也是倾国之色,奈何与西施生于同一时代,因而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作为迷惑吴王夫差的工具,郑旦与西施几乎同时被越王勾践选中,教以礼仪,习以歌舞,献吴王为妃,离间其君臣关系。公元前473年,越国军队攻占了吴国都城姑苏,灭掉了吴国。或许正是因为风头被西施完全盖过,对于其下落始终成迷,吴国被灭后便不知所踪。

褒姒:烽火戏诸侯

褒姒,姒姓,褒国(今陕西省汉中市中部、留坝县以南地区)人。褒国礼制“妇人称国及姓”,褒姒因是褒国人,姒姓,故称褒姒。

周幽王三年(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国,褒国兵败后献出美女褒姒请降,周幽王得褒姒后对其万分宠爱,次年为周幽王生下儿子伯服。周幽王八年(前774年),周幽王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侯,伯服为太子。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后父亲申侯因周幽王废黜女儿和外孙之事而恼怒,联合鄫国、西夷犬戎大举进攻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击败西周精锐宗周六师,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而褒姒则被犬戎掳走,就此下落不明。

甄宓:江南大小乔、河北甄宓俏

名字不详,相传为甄宓,史称甄夫人,于光和五年(183年)出生,中山无极(今河北省无极县)人,汉太保甄邯的后代。

甄氏三岁丧父,建安中期嫁给袁绍次子袁熙为其,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氏。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甄氏因姿貌绝伦,被曹丕所纳,甚得宠爱,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继位魏王,六月率军南征,甄氏被留在邺城。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山阳公刘协进献二女为曹丕妃嫔,后宫中文德郭皇后,李贵人和阴贵人都得到宠幸,甄氏愈发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话语,曹丕大怒,黄初二年(221)六月,遣使赐死甄氏,葬于邺城。

曹植为了纪念她,写了千古留芳的《洛神赋》,认为甄宓就是水中洛神,以曹子建的智慧能如此赞赏,可见其美艳程度。

赵姬:秦始皇生母

姓名不详,秦始皇生母,秦庄襄王夫人,赵国邯郸人。秦昭王时期,秦国因在阏与之战、几之战中被赵国击败,于是被迫将太子安国君的儿子异人(即子楚)送入赵国为质。

精明无比的吕不韦认为异人奇货可居,于是与其交好,后来异人在吕不韦家见到赵姬,向其讨要后纳为妻妾。一年后,赵姬为异人生下一子,取名为政,即秦始皇嬴政。在吕不韦入秦游说之下,异人得以归国,并取得安国君的宠信,而嬴政和赵姬则被留在了赵国。

秦昭王五十六年(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安国君即位,异人被立为王太子。秦赵关系缓和,九岁的嬴政这才得以回国。安国君即位三天便去世,之后子楚即位,是为秦庄襄王,嬴政被立为继承人。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去世,十三岁的长子嬴政继位,赵姬被封为王太后,吕不韦为相国,因秦王政尚未成年,因而委政于太后和大臣。

赵姬成为王太后,先是与吕不韦旧情复燃,后又与嫪毐生下两子,嫪毐之后愈加骄纵,趁嬴政到雍城举行冠礼之际,窃用秦王御玺和太后玺,调县卒、官卫士卒官骑攻击蕲年宫。嬴政命相国昌平君、昌文君领咸阳士卒平息叛乱,叛军数百人被杀死,嫪毐的军队大败,与死党仓皇逃亡。之后赵姬被赶出咸阳,迁住城外的贡阳宫,吕不韦也被顺势贬居蜀中。

萧皇后:隋炀帝愍皇后萧氏

箫氏,于567年出生于兰陵箫氏,父西梁孝明帝萧岿,母张皇后。由于江南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子女实为不吉,因此由萧岿的六弟东平王萧岌收养。萧岌夫妇收养萧氏不满一年,便双双去世。萧氏遂转由舅父张轲收养。张轲虽然为安平王萧岩僚属。

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夫妇为次子晋王选妃于梁国,因为梁国诸公主的占卜结果皆不吉,于是从张轲府中迎回萧氏,占卜为吉,策为晋王妃。开皇四年(584年)正月,晋王妃生下长子杨昭,即后来的元德太子,之后又生下次子杨暕和南阳公主。

萧皇后因为隋炀帝夺嫡立下汗马功劳,在隋炀帝继位之后,萧后虽然已经年过四十,但仍备受宠爱和敬重。炀帝之后多有失德,萧后婉谏无果。江都之变炀帝遇害后,五十多岁的萧后带着幼孙和皇室诸女,先后流落于叛军宇文化及、窦建德处,后义成公主迎其至东突厥,流亡突厥的隋百姓奉炀帝孙杨政道为主,萧后与其居定襄。

唐贞观四年李靖灭东突厥,萧后等归长安,居长安城兴道里。萧后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去世,唐太宗以皇后礼将其与炀帝合葬扬州,谥曰愍。

李师师:一代名妓

李师师约出生年月成迷,其天生一副美声唱法的好嗓子,加上老鸨的耐心调教,悉心指点,不满15岁的小孩,就已经是“人风流、歌婉转”,在首都各教坊中独领风骚,高树艳帜。

根据各种资料来看,和李师师有过交往的历史名人中有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晏几道、秦观、周邦彦以及宋徽宗赵佶等人。李师师最擅长的是“小唱”,所唱多“长短句”,即今之宋词。李师师是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在仕子官宦中颇有声名,她与宋徽宗的故事也传为佳话,连宋徽宗也闻其名而想一亲芳泽。高俅、王黼自然怂恿宋徽宗,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走漏消息。

北宋末年宋徽宗被掳,李师师的下落也成为了千古之谜。有人说她捐出家资助宋军抗金,自己在慈云观出家做了道士;有人说她被金军掠走,她蓬头垢面,不肯盥洗更衣去见金人,乘人不备,吞金簪自杀;也有人说她随便嫁了个商人为妾,后来在钱塘江淹死了。

历史上被赶鸭子上架当皇帝的有哪些?

历史上的皇位都是很多人眼中的香饽饽,有的甚至父子相残,兄弟反目都要得到这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但是但是也有例外,有的就不愿意当,然而被赶鸭子上架当上了皇帝,下面我们来说几位安不得已登上皇位的皇帝。第一就是东汉末帝汉献帝,原本是他哥哥汉少帝刘辩,但是董卓打进洛阳后,硬是废了汉少帝,扶持当时的陈留王刘协为帝,就是汉献帝,这个倒霉皇帝可不是他自愿要当的,是被权臣挟持当上的,说白了就是傀儡。汉献帝自此也开始了长期的傀儡生活,虽然表面风光,实则犹如罪犯一样软禁,经历了董卓,王允,最后到了曹操,曹丕。还是曹丕结束了他的傀儡生活,然而他成了亡国之君。可能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吧。

第二个是宋钦宗赵桓和金昭宗完颜承麟,为什么把他俩放在一起,两个人的境遇大致相同,两个人都是被前一任皇帝甩锅做了亡国之君的,钦宗的父亲徽宗为了不做亡国之君,千方百计禅位给自己的儿子钦宗,自己跑到江南继续享乐,钦宗就这样赶鸭子上架当上了皇帝,然而他并没有治国之才,一心想着委曲求全,结果谁也没跑掉,金军兵临汴梁城下,两位皇帝做了俘虏,创造了靖康之耻。而完颜承麟也是一样,完颜守绪为了不当亡国之君劝说完颜承麟继位,还给他画饼,完颜承麟勉为其难地当上了皇位,正在这时,蒙古军队打了过来,完颜守绪仓促逃跑,完颜承麟应战,结果哀宗自缢而死,完颜承麟兵败,也死在乱军之中,他也成了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第三就是明代宗朱祁钰,他是宣宗朱瞻基的次子,原本皇位没他什么事,可惜有一个不着调的哥个朱祁镇,朱祁镇信任大太监王振,怂恿他御驾亲征,结果大败,几十年的积累化为乌有,自己还成了俘虏,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又年幼,特殊时期不适合继位,于是于谦力挽狂澜,拥护朱祁钰登基,朱祁钰就这样战战兢兢地登上了帝位,安定人心后,于谦等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国家安定了,朱祁钰反而皇帝做上瘾了,不想自己哥哥回来给他添麻烦,但是大臣不同意的,再加上瓦剌也觉得英宗没有了利用价值,于是就给送了回来,代宗为了自己皇位稳固,软禁了英宗,还换了自己儿子做了太子,然而儿子不久早夭,自己也重病,一些投机取巧的人谋划了夺门之变,英宗重新登基,救时宰相于谦被斩,代宗也于一个月后暴毙,他死后英宗不承认他的皇帝之位,毁了他的陵寝,在西山以亲王礼下葬,还赠谥号为戾。直到他侄子继位,才给他平反,然而他是唯一没进十三陵的成祖后的大明皇帝。

被赶鸭子上架当皇帝都是存在于特殊的历史环境,要么王朝处于变故,要么王朝大厦将倾。皇位已经不是香饽饽而是烫手山芋,要是贪图皇位说不定性命就不保了,所以才会出现迫不得已登上皇位的皇帝。

历史上有哪些躺着也中枪的事?

我来说说古代因为谶语而被“躺枪”的事,谶语指的是有预言性的话,古人迷信,多认为“谶语”里面有天机,一定会实现。

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也是利用了谶语。他首先在鱼肚子里塞了一块布,上面用朱砂写着"陈胜王"三个字。然后,又在半夜模仿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正是利用这些迷信手段,陈胜吴广才忽悠民夫跟他一起反了。

元末,刘福通和韩山童起义,也是利用了“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歌谣。他自己做了一个一只眼的石人,再让人挖出来,忽悠百姓跟他一起起义。

秦朝时,躺枪的匈奴。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梦想着长生不老。于是,他派出卢生到传说中的仙山蓬莱山寻找长生不老药。

(亡秦者胡)

长生不老药肯定是没有的,卢生为了回来交差,不知从哪里搞了一本"仙书",书上写着一则谶语:"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没得到仙药,但是,这个仙书也很重要,毕竟上面记载了秦朝的命运。秦始皇看见仙书上这句话后很生气,他想让大秦基业流传万世。像这种仙书上灭却记载的会“亡秦”的人,必须解决了。

在汉语中,“胡”指胡人,也就是当时的匈奴。于是,秦始皇让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赶出几百里。这还不够,秦始皇还修筑万里长城,防止胡人再回来南侵。

可惜,谶语说的都很模糊,一个“胡”可以后很多种解释。而亡秦的“胡”,指的是“胡亥”。不过,匈奴就比较倒霉了,也算是躺枪了。

躺枪的马超父子三人。

曹操做了一个梦,梦见三只马在一个槽里面吃食。(《晋书·宣帝纪》载)曹操醒来后心里越想越生气,"槽"谐音"曹",这个梦是在暗示“三马”灭曹家啊。

当时,西北的马超父子三人(马腾、马超、马岱)刚好实力不俗,曹操早有征服他们的心思。结果大家都知道,马腾被曹操杀了。

不过,曹操后来又觉得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这三匹马。曹操死前还叮嘱曹丕,要注意防范司马懿父子。不过,司马家最后还是夺得了曹魏天下。只是可惜了马超父子。

唐朝时,为武则天躺枪的李君羡。

李世民在位的时候,也得到一条谶语:“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句话不知为何在唐朝都城长安流传开来。李世民知道以后,就找《推背图》的作者之一李淳风咨询。

李淳风告诉李世民,现在这个“女主武王”就在宫中。但是,你不要去杀“她”。因为,等到“三世”之后,她已经老了,肯定会心慈手软,不会杀害你的子孙。如果你杀了她,多年以后肯定还会再出现一个“女主武王”。到时候,这个年轻的“女主武王”肯定会对李家斩尽杀绝的。

李淳风虽然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李世民可不管这些。一次宴会的时候,大家一起行酒令,要求讲各自乳名。“左武卫将军”李君羡自称小名是"五娘子",在大家欢笑的时候,李世民却很吃惊,这不就是他要找的“女主武王”吗。

于是,“左武卫将军”李君羡因为一句谶语被革职处斩,全家被抄没。

不过,李世民杀错了,是武则天夺了李唐江山。

武则天掌权以后,李君羡家属向武则天诉冤。武则天觉的“女主武王”的谶语刚好应验了自己是“天命”。于是,武则天下诏追复李君羡官爵,并以礼改葬。

以上,都不是野史,都是正式记载的事。

其实,谶语都是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不用当真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算命师傅告诉你今年你有“一劫”,但是,不告诉你什么“劫”。那么,生病,丢东西,吵架失恋都算是“一劫”。你能说算命师傅算的不准吗?

其实,《推背图》也就是玩弄语言文字游戏罢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2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