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攻略,如何评价东方快车谋杀案这部电影

闪客网

东方快车谋杀案攻略,如何评价东方快车谋杀案这部电影?

2017版《东方快车谋杀案》很棒,非常值得去电影院看。

首先,是“东方快车谋杀案”这个故事就很棒,这个故事前后五次被搬上大银幕,每一次都在水准之上。

东方快车谋杀案攻略,如何评价东方快车谋杀案这部电影

1974年第一部《东方快车谋杀》电影上映的时候,原著小说家阿加莎还在世。这部由英美法三国老戏骨演绎的经典电影可谓“名利双收”。电影不仅获得阿加莎本人强力点赞,还获得当年的六项奥斯卡提名并最终斩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同时,电影140万美元成本获得了3500多万美元票房。

2010年,英国版的《东方快车谋杀》电影上映,画面更绚丽、特效更炫酷,也更加浪漫。

2010年,英国版的《东方快车谋杀》电影上映,画面更绚丽、特效更炫酷,也更加浪漫。

2001年,美剧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上映,因为这个故事太经典,可以挖掘和讨论的地方太多,所以它撑起了一部美剧的容量并且不显得单薄。5年,日本出了版《东方快车谋杀案》迷你剧,把所有的故事和人物都放置在了日本,就相当于我们的国产片《十二公民》。

2015年,日本出了版《东方快车谋杀案》迷你剧,把所有的故事和人物都放置在了日本,就相当于我们的国产片《十二公民》。

加上现在正在热映的2017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东方快车谋杀”这个故事前前后后已经5次被搬上大银幕,每一次都有很多观众买单。

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有这种魔力?其实就是引入了一个很深刻的思考:以暴制暴的复仇,真的能让你心灵安宁,从而走出仇恨和愤怒,走入平静的生活吗?

其次,2017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不管是演员的表演还是电影的摄影、剪辑都堪称优秀。

很多老戏骨,很多如诗如画的镜头。

再次,围绕着《东方快车谋杀案》有很多传奇,没有看过这电影的人可以去膜拜传奇,看过的,可以在脑海中经典重现。

1.传奇一:东方快车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传奇火车线路

这是一趟奢华的列车之旅,穿着讲究的乘务员们将食物推到每个包厢,包厢的地上都铺满长毛绒地毯,这些食物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东方快车很快被传开了,他被称为车轮上的“移动宫殿”。

(东方快车运营线路)

可以想象:在一辆奢华、世界级美食、沿途风景优美的火车上,既有各国的名流和贵族,还有爱情和仇杀,是不是满足了你对精彩所有的想象?

可惜,东方快车在经历了2次停运,2次恢复后,还是在2009年12月12日光荣退休。那辆满载着浪漫和激情的列车,停在了所有文青的记忆深处。

2.传奇二:原著作者推理女王阿加莎

一个偶然的机会,传奇的英国侦探小说女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乘坐了这趟火车,并遭遇了火车事故,停在路上很久。

这个事故给了她一个创作的灵感:她把自己笔下的传奇侦探波洛与这趟列车联系起来,在她的小说里,波洛在这辆火车上侦破了一个富商被杀的奇案。

这就是“东方快车谋杀案”这个故事产生的渊源。

在这之前,女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就是知名人物,“东方快车谋杀案”让她更加出名,阿加莎创作了一种独特的“温柔体”凶案,她笔下的那些凶杀不仅不血腥惊悚,反而有一种浪漫感。

她参加过一战(红十字志愿者),并最终成为药剂师,她小说里的药剂使用,连真正的药剂师都挑不出bug。东方快车谋杀案让波洛这个角色更加大红大紫,阿加莎凭此作品正式加冕。

3.传奇三:超过福尔摩斯的神探波洛

阿加莎的一生很传奇,她的著作被翻译成超过103种语言,总销量突破20亿本。许多中国侦探迷亲切地称她为阿婆,而她笔下的波洛也被许多人誉为文学作品里最伟大的侦探(超过福尔摩斯)。

在电影里,波洛是一个强迫癌晚期,早上起来吃早餐的两个鸡蛋,一定要用卷尺量过,是直径、长度一样的鸡蛋他才会吃。

两撇胡子他看得比命还重,睡觉前一定要带好“胡须套”保护它们。

就是这样一个强迫癌,依靠着超越正常人的敏感和仔细,接连侦破了很多悬案,并最终走上上流社会,他在东方快车上邂逅了一群高智商罪犯,接手了一起烧脑的谋杀案。

到底是谁谋杀了最右边的约翰尼·德普?去电影院揭晓答案吧。

4.传奇四:真实的“世纪绑架案”

阿加莎创作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并非是完全想象,而是有着真实的故事背景。1932年,美国著名的飞行英雄20个月的儿子被人绑架。

(飞行英雄查尔斯和他20个月的儿子)

因为飞行英雄查尔斯是写入史书的人物,他是人类历史上首位单人不着陆飞行横跨太平洋(近20000公里)的人。

但罪恶的绑匪在拿到5万美金赎金后,并没有送回这个20个月的可爱小孩,几天后一个卡车司机在野外发现了小孩的尸体。

此案惊动了全美,医生、律师、军队上校各行各业都动员起来搜寻绑匪,案件被誉为“世纪绑架案“,甚至惊动了美国当时的总统胡佛总统。

但此案后来一度成为悬案,飞行员查尔斯家的仆人被怀疑杀害小孩,她因此而自杀,但事实证明她是无辜的;后来又有一个商人被判了死刑,但接连出现的证据也显出了众多疑点。

阿加莎将此案移植到了东方快车上,并给这个案件一个引人深思的结尾。

电影值得去电影院看。

(欢迎关注头条号“文艺青年读美剧”,如有错漏敬请批评指正)

东方快车谋杀案是哪国电影?

《东方快车谋杀案》英国电影。是由福斯影业制作,肯尼思·布拉纳执导,肯尼思·布拉纳、约翰尼·德普、佩内洛普·克鲁兹、米歇尔·菲佛、朱迪·丹奇等人主演的惊悚剧情片。

影片根据英国推理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东方快车谋杀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改编,讲述大侦探在东方快车上巧破一桩谋杀奇案的故事。

该片于2017年11月10日在中国大陆及北美地区公映。

东方快车谋杀案英文读后感?

读阿婆的第一本书是《无人生还》,一个人在家,读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当时只觉得害怕,并没有体会到有多少推理的妙处在里面。第二本就是这本《东方快车谋杀案》,真真正正体会到推理小说是如此的吸引人,同时也深深被赫尔克里.波洛先生的智慧所折服。 感觉阿婆一直站在另一个角度诠释“正义”,《无人生还》如此,《东方快车谋杀案》也是如此。法律无法定义所有的罪恶,法律也无法将使所有的犯罪者受到应有的惩罚,有的人含冤而死,有的人妻离子散,有的人一生无法走出某种阴影,而坏人,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或只是受到非常小的、与其所犯之罪完全无法匹配的很轻的刑罚,那么,活着的人,受害者的亲人、爱人、朋友、知己,该如何自处,情何以堪? 所以,阿婆的这两本书都出于一种基本的构思,那就是,法律无法制裁的,自有人来维持道义。 我跟先生讨论这本书的时候有所争论,因为我们实在是无法判断,谁有资格代替法律来惩罚所谓的“凶手”和“坏人”,或者说,是否真的有人有这种资格,而做这件事的人,是否也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公序良俗,毕竟,这人世间真的是没有绝对的正义,历史的洪流里夹杂了多少冤屈就夹杂了多少不公,而用道义代替法律,只会衍生出更多的不道义。 当然,除去这些所谓的价值观的讨论,这本书真是我所读过的最好的推理小说,而推理小说的乐趣在于存疑,最后解惑,详细的把波洛先生的推理过程放在这里对没有读过这本书的朋友来讲太不公平了,剧透是可耻的。 另外,根据《东方快车谋杀案》这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一共有三版,1974年的第一版当属最为经典,也最贴合原著,英格丽褒曼也以此获得第47届奥斯卡奖最佳女配角奖,看完这本书,一定要看看这版电影,对原著党来说才算完满。

东方快车谋杀案剧情详解?

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剧情如下:

波洛乘上东方快车,夜间三次被吵醒,第二天清晨便发现同车的美国富商雷切尔被人谋杀,死者被人戳了12刀。

波洛根据他所观察到的各种可疑迹象以及同车人士的讯问,并结合美国实行的12人陪审团制度等情况进行逻辑推理,揭开一起“集体复仇”案,在东方快车上巧妙破解一宗谋杀案

为什么列车出发后围观的人要拍手欢送?

自己猜想和思考总结,仅供参考

1.时代背景的描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东方快车还是先进文明、先进文化的代表,人们拍手欢呼可以说是兴奋的表达,这就好比是今天,邮轮驶离港口,岸边的人也会欢呼一样;

2.剧情渲染的需要:影片开头一直都在紧张渲染大侦探波洛、充满传奇色彩的办案经过和终于法律的苛求性格,而列车驶出站台,意味着波洛度假的开始,需要渲染欢乐轻松愉悦的氛围,是之前的紧张剧情的舒缓,和之后的更紧张剧情的铺垫;

3.致敬意味的隐喻:那些人们对列车发出欢呼,可以看作是编剧、导演、以及全体创作人员对原作和之前版本影片的欢呼致敬。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