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什么家,直到现在都要学孔孟之道?
孔子属于儒家!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奠基人;他主张有教无类,所以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之美称!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念,提倡克己复礼,以仁道治国!认为人以孝悌为始,以礼乐教化,规三纲五常,则仁德成矣!
孔子虽然曾问道与老子,但并不能说孔子就是道家的,他并没有继承老子的道统,虽然他也有借鉴老子的一些思想,但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道家的道是无为之道,儒家的道是有为之道,可视之于阴阳,是中华文明的最主要思想传承!
孔子弟子子贡是孔子的超级粉丝,他非常崇拜孔子,称孔子为高天,日月,是天生圣人。孟子说孔子行的是圣人之道。圣人之称由此而来!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的地位得到官方认可。到了宋朝理学兴起,并被定为官学,孔子开始神化,儒家开始变成“儒教”,教条形式越来越严重。
到了民国时期,保守教条主义依然盛行,所以有了五四爱国运动中的打到“孔家店”,这是时代的需要,我们落后了,我们需要复兴,我们需要变革,特别是思想上的变革!造成这些的不是孔子,而是“孔家店”中的那些掌柜、店员,他们还想靠守着“孔家店”获利!
到了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物质越来越丰富了,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越来越强大了,我们开始复兴了!但精神文化还是比较贫瘠的,西方文化毕竟是西方的,不适合我们。我们血属炎黄,根在华夏,我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智慧传承,需要我们去发掘,等待我们去品味!
孔子老子庄子孟子墨子主要思想?
孔子老子庄子孟子墨子主要思想:
1.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主张包括:
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④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制度是不断损益变化的,历史是不断演进的。
⑤有教无类、学思结合、老实、谦虚、时常复习等教育主张。孔子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
2.老子
春秋晚期,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为“道”,道是没有形状、超时空的永久存在,这是一种唯心论思想。老子的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有无、难易、高低、贵贱、刚柔,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是相互依存不断变化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对后代的政治有很大的影响。
3.庄子
战国时道家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家学说和唯心哲学,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4.孟子
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孟子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生生下来就具有善性,善性是人所固有的道德品质。孟子子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被统治者尊位“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
5.墨子
战国初期鲁国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兼爱就是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同等地爱。“非攻”反对战争,在当时主要是反对不义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尚贤”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
孙子孔子老子的关系?
孔子、老子、庄子、孙子、孟子之间有什么关系?我认为:如果要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证阐述这五子之间的关系,起码要写一本十多万字的著作。。。现在我参阅了一些史料,不自量力地作一个纯属个人浅见的答案。
<一>老子是孔子的“老师”一一据大明一统志载:孔子周游列国时向老子问礼。。。孔子和弟子们说:“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又说:“孔丘闻之,觉己为鹊,飞于枝头;觉己为鱼,游于江湖;觉己为蜂,釆蜜花丛;觉己为人,求道于老聃。”由此可见,孔子视老子为师,拜老子为师。但孔子不是老子招收的学生,不是去坐在学堂里,听老子授课的门生。因此我认定:老子只是孔子的“老师”,不是手把手教孔子的老师。孔子尊敬老子。老子是孔子思想上的老师。<二>老子和庄子一一《庄子》载: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认为道产生一切事物(包括鬼神天地)。道弥漫于整个宇宙而无所不在,贯通于古今而无时不有,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可见,庄子是老子的继承人。但庄子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的学说。<三>孙子和孟子一一孙子是兵家,孟子是儒家,两子有关系吗?有!孙子对于“天”作唯物的解释:“天者,阴阳、寒署、时制也。”孙子在战争中,竭力反对用迷信方法去预测胜负,主张“禁祥去疑”(见《九地》),说“不可取胜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于情者也”(见《用间》)。孙子这种决定战争胜负,"必取于人″的哲学思想,与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孙子和孟子,都强调“人和”。无论时代发生多大的变革和变化,《孙子兵法》揭示的战争规律都没有变。不论古代将领,还是近、现代将领,都把《孙子兵法》当作必修课。《孙子兵法》不仅对从事战争指挥的人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而且对于经商的人、从政的人及其它各界的人,也具有莫大的吸引力!因为孙子揭示的战争规律,实际上是竞争的规律。这个竞争规律的真谛,就是孔子孟子提出的“知人”与“人和”。。。老子是道家,庄子是道家继承人,孔子尊崇老子,老庄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孔孟思想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孙子的“取于人”的哲学思想,与孟子的“人和”哲学思想高度吻合。故可认定:道家老庄,儒家孔孟,兵家孙子的哲学思想,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都可用“一脉相承”来形容。孔子的鼻祖?
鼻祖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bí zǔ,远祖之父(生己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祖父之父为曾祖,曾祖之父为高祖,高祖之父为天祖,天祖之父为烈祖,烈祖之父为太祖,太祖之父为远祖)。出自《汉书·扬雄传上》“
孔子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父名叔梁纥,母为颜徵在。春秋末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祖上是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四世祖。
六世祖得孔氏,是为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子祈父,祈父子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是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的政治主张对以往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吸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新的领域,形成以“仁”、“礼”为中心的政治主张。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一生中大概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至于孔子究竟是什么家?首先值得肯定的是,他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教育家,他的教育工作,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关于他的祖先,曾是宋国的贵族,那时由于遭到遭难,迁居到鲁国。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十七岁时,母亲也离他而去。他一生的教育全靠自己自读自修,好学的他还拜了好多个师傅,所以不论是礼仪还是音乐、射箭,他都是样样精通。
他的一生在政治上没有较多的贡献,年轻的他做过微不足道的芝麻小官,直到五十多岁的时候才当上了鲁国的宰相一职。可惜光景不长,由于政治上意见不统一,于是一气之下就离开了鲁国,开始了他的周游列国之行。近十年的时间才回到鲁国,埋头于讲学和正立古书籍。
他的思想核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同时提倡“爱人”,要求统治者相亲相爱,爱惜民力。其次,还主张严格遵守“礼”的规定。之后周朝就利用这“礼”的原则来区分君臣上下、父子尊卑的等级的典章制度。自汉以后,成为两千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孔子在教育这方面,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旧传统,推出私人讲学的风气。还提出“有教无类的口号”,因此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今天的教育意义是极其大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