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篮球哈桑,张玉宁的荷甲对手造点罚点?
越南在本次亚洲杯中的优异表现并不是偶然,在近几年中,越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突破,在雅加达亚运会中,越南队小组赛力压日本,以第一从小组突围,最后打入了半决赛;在2018年的U23亚洲杯中,也杀入了决赛,最后输给了乌兹别克斯坦,获得了亚军,离冠军近在迟尺;在2016年的亚青赛中,越南国青队以小组第二出线,一路打到半决赛才0-3不敌日本(在那届亚青赛中,中国国青队1平2负,一球未进,小组出局),因此越南国青队还取得了2017世青赛的参赛资格。
早在2007年,越南嘉莱黄英俱乐部就与英超的阿森纳俱乐部及法国JMG学院合作,建立了越南第一家足球学校——嘉莱黄英阿森纳JMG足球学院,这所学校得到了越南富豪段元德投资,由JMG、阿森纳和嘉莱黄英三方共同经营,引入了英国及法国先进的青训理念,这所学院得以拥有了国内最好的足球人才培养条件,在合作之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嘉莱黄英学院每两年招生一次,而且这并不是一个掏钱就能进的学校,实施的是精英化选拔和培养。2007年,择优录取了16人,2009年,从万名报名者中录取了10人,被选拔出来的孩子在12至14岁之间,小学员们进入学院后,将接受7年的培训,而且在这7年中,对小球员完全免费!此外,学院还负责教授小球员文化课,对学员们教授英语和法语。2009年,嘉莱黄英学院的两名球员还曾被派往阿森纳,跟随一线队训练。直到2017年,学院和阿森纳的合作才终止,不过和JMG学院的合作延续了下来。
越南足球逐渐进步的背后,离不开自上而下,从国家到越南民众的鼎力支持,他们都对越南足球的快速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从越南U23历史性闯进亚洲杯决赛之后越南街头的盛况就可见一斑。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两个妹妹为何身亡?
叙利亚的存在感太强了,什么时候都有他们的新闻,要么是IS,要么是库尔德人,要么是土耳其进攻,真地让人眼花缭乱。
最近,据说阿萨德总统的两个“妹妹”被人杀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面对两个如花似玉的美女,凶手是如何下的手?
阿萨德总统的两个“妹妹”身亡之迷事情发生在2019年12月16日,叙利亚爆发了一场血案,两名女子被枪杀,两名女子的哥哥被打伤。事后调查得知,死亡的两个姑娘并不是阿萨德的妹妹,而是阿萨德总统的两个外甥女,枪杀原因是“情杀”。
两个女孩,一个是24岁的希巴.雅布尔,还有一个是14岁的努尔.雅布尔。作案凶手是希巴.雅布尔的未婚夫萨尤德。
据说,双方因为感情破裂,之前早已解除婚约。但这个小伙子非常不甘心,找了一把枪,开始了自己的“猎杀”行为。
(两女孩的父亲)
经过周密部署和耐心等待,终于,在拉塔基亚的卡达哈市,萨尤德等来了机会,将两姐妹当场打死,还打伤了两人的哥哥哈桑。
两个女孩的母亲,是阿萨德总统的堂妹,是老阿萨德的侄女萨巴蒂.阿萨德。而两个女孩的父亲,则在军中任职,是叙军上校法伊兹哈桑.雅布尔。
这还了得?这是老虎头上拔毛,吃了豹子胆了。
阿萨德下令全力追捕凶手萨尤德,最终抓获(凶手萨尤德)
杀了人的萨尤德,显然不想死。杀了前女友的他,有点后怕,开始逃亡。
往哪里逃更合适?
萨尤德选择了前往土耳其的方向,在那里,可以通过蛇头到达土耳其。一旦进入土耳其,他就安全了。于是,萨尤德开始疯狂地向叙利亚北部逃跑。
当阿萨德总统听到两个外甥女被杀时,怒不可遏,大发雷霆,这还了得?
阿萨德第一时间,要求相关负责人,必须把人抓回来。
于是,负责人根据萨尤德的逃跑方向,将老虎部队安排成若干小队,分兵几路,开始彻查。终于,在伊德利卜前线哨卡将萨尤德抓获。然后快速送往了总部。
(老虎队)
萨尤德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本来作为一个阿拉维派的成员,在战场立功才是他辉煌的归宿,谁知他最后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结局,让人不胜唏嘘。
死刑是一定的,不知道生命的最后,萨尤德是否会后悔。
(萨尤德害人害己)
一段情,毁了三个人的命,伤了一个人的身,看来,枪支的管理是个问题。但,像叙利亚那样的国度,又如何能做到严格控制枪支呢?
可惜了,两个刚进入美好人生的姑娘,就这样离开了人世,特别是小女孩才14岁。真的是一个让人悲哀不已的事情。
萨达姆的儿子乌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乌代是萨达姆的长子,曾经被视为是萨达姆的继承人,只不过此人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显得非常愚笨,而且贪图享乐,性情残暴。
萨达姆是一个残酷的独裁者,惨死在他手底下的人不计其数,受他的影响,他的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都是心狠手辣之人,这三父子被伊拉克人民比喻成三种动物,萨达姆是老虎,乌代是恶狼,库赛是毒蛇。
乌代的性格残暴,稍微有些不如意,就会对身边的大进行打骂发泄,有一次还把萨达姆的心腹打成了重伤,因此被萨达姆关禁闭一段时间,乌代痴迷酷刑,他让手下的人建造了一个私人监狱,监狱里面的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刑具,有一部分刑具还是乌代自己参考古书打造出来的,被关在监狱里面的人从来都不是什么犯罪分子,而是得罪他或者让他不喜欢的人,这些人当中有他的朋友,也有他的亲戚,也女人,凡是被关在监狱里面的人都会受到一段时间的严刑拷打,而乌代就在一旁津津有味地看着他们受刑,有时候乌代还会亲自动手,据萨达姆官员透露,死在乌代私人监狱里面的人数多达上千人。
乌代是伊拉克的足协主席,他非常痴迷足球运动,对手下的足球运动员非常严厉,时不时就对其进行训话,训练的时候如果表现让他不满意,就会威胁要砍下他们的腿去喂狗,要是比赛输了,他会感觉很丢人,然后会把运动员们抓进他的私人监狱里面进行折磨,电击,鞭刑,都是家常便饭,这一切直到萨达姆家族被消灭后,才被曝光出来。
乌代的私生活非常荒唐,只要是他看上的女人,无论成年还是未成年,已婚还是未婚,都会想办法占为己有,这些女人害怕他的权势和手段,都选择默默忍受他的摧残,有些性格刚烈的女人不屈服于他,结果都很凄惨,被关进监狱折磨的生不如死,有一次,乌代看上两名女大学生,但是这两名女大学生都不愿意搭理他,他感觉受到了屈辱,于是下令让手下的人去把她们抓到他的私人庄园,庄园里面养了几头凶猛的狮子,乌代一下子就把这两名女大学生推进了笼子里,然后在一旁看着狮子撕咬那两名大学生。
1996年,乌代去参加宴会的时候遭遇刺杀,三名刺客持枪向乌代所乘坐的轿车扫射,乌代身中八抢,遗憾的是没有击中要害,让他捡回了一条命,不过乌代也因此成了一个废人,关于那次刺杀,有人说是仇人向乌代复仇,有人说是他的弟弟库赛下令干的。
乌代成为废人之后,慢慢的被他弟弟库赛所取代成为了萨达姆的继承人,萨达姆也彻底放弃了乌代,连见都不想再见他,2003年,美国军队攻入巴格达,父子三人为了逃命,各奔东西,乌代和库赛被海豹突击包围后击毙,之后,萨达姆也被送上了绞刑架。
拍照片有什么禁忌吗?
如果有人说,最喜欢拍照的游客是中国人,我们恐怕没有办法反驳。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中国游客都是最喜欢拍照的人。不管是跟团游还是自由行,不管是手机还是单反、不管是自拍还是拍人,只要是涉及到旅游拍照,中国人都是当之无愧的总冠军和各个单项的冠军。我这些年,走了不少地方,去了不少国家,自己就拍了不少照片,也见惯了国人对拍照近乎狂热的举动。
下面,根据我在实际旅游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谈谈外出旅游时拍照有哪些禁忌。(涉及风水或者迷信之类的拍照禁忌不在本文涉及的范围)
1) 出境旅游时,在过海关或者边检控制区时,千万不要拍照。
很多朋友,特别是初次出国/出境旅游的朋友,一下飞机或者轮船,在过海关时都会非常兴奋地拿出手机给亲人报平安或者拍几张抵达某国的照片发个朋友圈。殊不知这一行为在很多国家都是被严令禁止的,如果不听劝阻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就我个人体会来说,澳大利亚机场的海关和边境控制区对拍照的惩罚措施最为严厉。在澳大利亚的边检区,不能使用任何可以拍照的电子设备(照相机、摄像机、平板、手机等)。别说拍照,就是用手机打电话或者查个信息都是被严令禁止的。有的人是因为压根不知道这一规定,有的人则是心存侥幸,所以中国游客在澳洲海关因为打电话或者手机拍照被警告、罚款甚至拒绝入境的事情频频发生、屡见报端。
所以,下飞机以后,在整个边检区内严禁拍照,个别国家甚至连手机都不能拿出来。出了边检,提取了行李,走到接站区,再拿出手机或者相机比较稳妥。
2) 机场、车站、地铁站等某些公共建筑要注意是否有禁止拍照的标识
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机场、车站和地铁站是可以拍照的。但是某些特定国家和特定城市出于反恐等理由,上述地点禁止拍照。虽然理由听上去并不怎么有说服力,但既然人家有规定,那就只能遵守。
3)部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展馆禁止拍照,即便可以拍,也必须关闭闪光灯。
国外有很多博物馆和美术馆原则上都是可以拍照的,例如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但出于保护文物,特别是对光线比较敏感的纸质或织物展品等严禁使用闪光灯。这一点一定要注意。但也不排除一些博物馆出于版权保护等因素,谢绝拍照。即便是可以拍照的博物馆,某些特展或者个别展品也有可能禁止拍照。如果禁止拍照,一般都会在显眼处有明显的标识,看到以后就要自觉遵守。有些国家,比如印度和俄罗斯的一些博物馆或景点,原则上禁止拍照,但只要交一笔钱买张摄影票,就可以自由拍照,让人感觉其禁止拍照的目的还是为了钱。在印度,有很多室内景点,拍照是需要另外交钱的。
4)某些宗教场所,有可能禁止拍照,要特别注意。
在旅游参观某些宗教场所时,一定要注意是否有禁止拍照或者禁止使用闪光灯的标识。原则上,欧美很多教堂都是可以拍摄的,只是不能闪光,不能影响里面进行的宗教活动。清真寺和佛教寺庙的大殿内有很多地方或者部分区域是禁止摄影的,最好遵守。我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哈桑二世清真寺时,内部有部分区域可以拍照,部分区域不可以拍照,但是我看到很多中国大妈置若罔闻,手里拿着大大的彩色丝巾,频频闯入拍照禁区拍照,清真寺不等不派出大量人手,不断进行劝阻,让国人汗颜。
5)某些特殊人群,比较忌讳拍照,不要轻易照相。近距离拍摄人物,最好事先沟通,征得对方同意,这也是一种起码的礼貌。
某些民族出于某种宗教信仰或者其他的原因,非常忌讳被拍照。例如在摩洛哥蓝色之城舍夫沙万,这里的摩尔人不太忌讳拍照,但是柏柏尔人却很反感被拍摄,所以要尽量避免正面拍摄,可采用长焦远摄或者拍摄背影即可。近距离拍摄妇女或者儿童,最好事先和她们或者家长沟通一下,征得同意后再拍。
6)军事设施和军人最好不要拍摄。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军事设施、军营、武器装备等都是不允许拍摄的,我们作为游客最好不要去拍摄,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在某些国家,例如朝鲜,不可以拍摄军人,这一点也要特别注意。
如何评价伊拉克总理辞职及对中东地区局势的影响?
伊拉克总理辞职 国内政治危机难以化解 或将引发地区局势洗牌11月30日,在巴格达街头的伊拉克抗议者。
伊拉克议会在12月1日接受了总理阿迪勒·阿卜杜勒-迈赫迪的辞呈,但预计这不会结束该国已持续近两个月的暴力反政府抗议活动。迈赫迪于11月30日辞职,伊拉克总统巴勒姆·萨利赫接下来将要求议会中最大的政党集团提名一位新总理。这可能将导致数周的交易折冲,因为目前尚不清楚哪个政党联盟构成最大的集团。迈赫迪和他的政府则同意在新总理获得批准之前,继续担任看守政府的角色。
但迈赫迪的辞职不太可能让伊拉克反政府示威者满意。他们曾表示,新总理接任总理还不够—他们要求改变整个政治体系。他们称这个体系腐败、无能,尽管伊拉克握有石油财富,却对贫困的伊拉克人帮助甚微。议员艾哈迈德·朱布里说:“你知道,伊拉克的政党参与腐败,而不是总理个人。”朱布里称,总理辞职已经晚了两个月,他应该在第一名伊拉克抗议者被杀时就辞职。
与此同时,又一名示威者上周日在伊拉克安全部队向游行者开枪阻止他们越过巴格达议会大楼周围的混凝土屏障时丧生,另有9人受伤。
11月27日,伊拉克抗议者攻击驻纳杰夫的伊朗领事馆。自10月初以来,席卷巴格达及南部几座城市的反政府抗议活动,迫使伊拉克安全部队做出发射实弹、催泪弹、闪光弹等激烈回应;而11月27日,在伊朗驻纳加夫领事馆遭抗议者攻击后,更有众多民众遭射杀。纳杰夫是什叶派的圣地之一。至今,暴乱已造成伊全国范围近408人死亡,逾1万5000人受伤。由于示威者阻断通往石油设施、港口的交通要道,对伊拉克整体经济造成的损失估计超过60亿美元。
在迈赫迪总理决定请辞后,预料巴格达政坛或会再次陷入去年5月大选后的权力争夺战,恐引发新一轮政治危机。若议会不能成功推举新人领导国家,更必将升高民众抗争的态势。而迈赫迪的辞职,还将打破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由什叶派主导的联盟,并可能促使中东政治形势重新洗牌。距离2018年10月25日宣誓就职,迈赫迪主政仅一年多。
导致迈赫迪去职的主因是,伊拉克安全部队于上个月28日在南部纳西里耶市镇压反政府示威活动,29日又有人伤重不治,使得在这场镇压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46人;加上巴格达和纳加夫两城,在一天内有超过50人丧命,使长达8周的反政府示威死亡人数突破400人,这是延烧伊拉克全境的抗议潮自10月早期爆发之后最血腥的一天。
事发后,拥有极高政治影响力的伊拉克什叶派最高领袖—大阿亚图拉阿里·西斯塔尼,在29日迅速公开谴责当局对手无寸铁民众动用致命武力并要求更换政府。迈赫迪总理则在同日表示会提出辞呈。
迈赫迪办公室29日发布声明称,总理将向议会提出辞呈,好让议会议员选出新政府。声明特别指出,迈赫迪是在伊拉克什叶派最高宗教领袖西斯塔尼呼吁更换政府后,作出请辞决定予以回应。迈赫迪说:“我将正式致函尊敬的议会,提出辞去总理职务。”在巴格达具象征意义的集会场所解放广场上,抗议群众为政府此举而欢声雷动。
西斯塔尼29日在透过电视转播的演说中针对国家可能发生新的内战前景发出警告,他希望选出迈赫迪的议会“从这方面去重新考虑如何解决危机”。此后一天,伊拉克议会召开了紧急会议。伊拉克内阁则在30日通过包括总理幕僚长在内的官员辞职案。法律专家说,迈赫迪政府将担任看守政府30天,直到取代他的人选获议会最大阵营同意。
然而,当前因没有一个阵营在议会过半,巴格达政坛将重现那种政治角力与政治操控的局面,也许仍然产生像迈赫迪一样在“妥协下诞生的政府”。
伊拉克战争时期的纳杰夫城但比去年5月份的政治危机更加严重的是,即便总理下台,也未必能平息街头的民众怒火。“坦白讲,现在即使是被以色列人领导,只要他能妥善治理,我们也会接受,因为我们要的是全面翻转整个体制。”巴格达解放广场上的一名45岁抗议者说。这名靠着时有时无的临时工作养家活口的抗议者指称,2003年推翻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后的每个掌权者都在贪,“但我们要的只是最简单的公共服务、更好学校、教育体系和医院,如此而已。”
“整个政府都必须下台,不只是迈赫迪而已。”另一名抗议者称:“我们要求已将国家摧毁的宗派主义、裙带关系、朋党与滥权的文化通通结束,我们不要另一个联合政府、不容许部长再度沦为酬庸。只接受由适格技术官僚组成的政府,因为我们希望下一代有未来。”
25岁的石油工程师侯赛尼·阿布杜拉曼则说:“从2003年以来我们一直乐观期待,但是16年来生活仍然没改善,人民受够了。这个3900万人口的国家理当富裕,但只有享受权力的100万人夺走一切,其他人却一无所有。”
因此可以说,已持续两个月的抗议潮并未因迈赫迪辞职而退烧。抗议民众正在要求根本变革,包括推翻现任政府和议会、设置由总统萨赫勒主持的紧急统治机构。总理下台只符合抗议民众的初步诉求罢了。伊拉克是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第2大产油国,但根据世界银行报告,每5名伊拉克人中就有一名穷人,年轻人失业率高达25%。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军2003年入侵并推翻逊尼派统治者萨达姆后,在伊拉克人口中居多数的什叶派掌握国家政权迄今。
伊拉克抗议者声称,自2003年起国家经历了10多年冲突与暴力,高失业率和贪腐横行,连续几届政府只顾私利、不管民众死活,高达数十亿美元的石油财富遭搬空。现状让很多年轻人忍无可忍,民众普遍要求政府改善公共服务、增加就业机会、根除无所不在的贪腐。
对比现状,在伊拉克改天换地16年后,民众却不由得怀念起前总统萨达姆来。一名商铺老板说:“我不支持萨达姆,但相较于现在,他其实赋予伊拉克人民更多权利。他惩罚人的时候总有其理由,不会滥杀,但现在发生的事却是如此。”而一名23岁的学生说:“2003年之前的伊拉克比较好……如果一直像现在这样,作为一个国家,就什么也不会改变,问题只会继续下去。”
现在,对伊拉克人来讲,如果没看见真正的改变,抗议就将会长期延续下去,“局部或表面上的改变已无法平息舆情。倘若政界能做的只是在同一群人当中重新洗牌,那只会引发更沸腾民怨,恐将升高抗争的态势。”此间中东观察人士分析,这波抗议潮是从2003年开始,执掌伊拉克最高权力的什叶派统治阶层,以及伊朗所面临的最错综复杂挑战。
今年的示威潮于10月初在巴格达引爆,当时就有抗议人士试图向连接巿中心和“绿区”(Green Zone)的主要桥梁挺进,并与安全部队发生冲突。绿区是中央政府大楼及使馆区所在,伊朗大使馆也位在区域内。而在11月稍早,还曾有示威群众朝伊朗最高领袖赛义德·哈梅内伊和革命卫队下属特种部队—“圣城旅”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少将的肖像进行攻击;11月4日,则有抗议人士爬上伊朗驻纳加夫领事馆外的混凝土路障示威。
占领巴格达通往外地高速公路的抗议者当这股诉求伊拉克政治体系全面改革的反政府示威潮,从巴格达逐步延烧到以什叶派为主的南部地区后,终于释放出其中所隐藏的强烈反伊朗情绪。抗议民众在11月27日深夜攻占伊朗驻纳加夫领事馆部分建筑,扯下伊朗国旗并对领事馆纵火。伊朗外交官及雇员从后门逃离。
圣城旅是伊朗革命卫队负责海外行动的特种部队,被视为德黑兰干预巴格达局势的强有力推手。有媒体称,从2013至2019年间,为争夺地区影响力,“德黑兰一直野心勃勃地致力介入伊拉克事务”、“一直在努力渗透进入伊拉克经济、政治和宗教生活”。苏莱曼尼今年则多次在巴格达和纳加夫召集会议,尝试劝服伊拉克不同政治派系对迈赫迪政府团结相挺,并一度想拉拢反对迈赫迪及德黑兰势力的伊拉克什叶派著名领导人穆罕默德·萨德尔。但萨德尔在11月28日强硬指出,若现政府不下台,“那将是伊拉克走向尽头的开端”。
伊朗极力避免迈赫迪总理下台,而迈赫迪原本早已作好下台准备,但是因德黑兰方面发挥影响力强行介入,才让他得以在强大的抗议潮面前维持短暂执政。“自从2003年以来,伊朗持续支持贪腐、偏狭、无效率、衰败的政治人物统治伊拉克。这17年来反复地在利用他们,让他们掌握权柄。”巴格达大学政治学教授哈桑·希马利说:“发生在什叶派圣城(纳杰夫)的事件反映伊拉克什叶派对伊朗看法转变和支持暴跌。抗议人士试图跟德黑兰保持距离。”
伊拉克战争后,两伊关系又从前的敌对关系变得非常紧密却又极其微妙,伊朗对当前伊拉克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拥有深远影响力。不过希马利称,纳加夫事件对巴格达传达出讯息,反映伊拉克什叶派对德黑兰的看法已从情感的层面上生变。
已辞职的伊拉克总理迈赫迪自2003年属于逊尼少数派的萨达姆政权垮台后,什叶派掌控的巴格达政府经常跟德黑兰保持着一个声音。伊拉克境内3800万人口中有2/3属于什叶派,两国还有长达约1,448的边界,这都凸显出两伊结盟的战略重要性。
而随着巴格达政局发生剧烈动荡,伊拉克境内的亲伊朗势力未竟其全功,此一结果或将牵动中东政治巨变。英国资深中东问题专家帕特里克·科伯恩评论说:“让美国及其盟友闪边站的伊朗和伊拉克什叶派胜利联盟,恐将难以挽救的破局。华盛顿和利雅德尝试多年想要打破两伊之间的连结,结果伊朗与盟友伊拉克于过去8周在这方面的所作所为反而更胜一筹。”
而伊朗这次为何对伊拉克的变局如此紧张?科伯恩称,美国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最大施压)战略经证明虽然不是很成功,但却让德黑兰领导当局总是疑神疑鬼地倾向将各种地区突发事情归结于阴谋论,任何疑似的威胁都可能遭到夸大。而此前“区域代理人战争一再致胜让伊朗有些狂妄自大,这和目前这种易受攻击的感觉不可同日而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