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的名人,一个女人能坚强到什么程度

闪客网

身残志坚的名人,一个女人能坚强到什么程度?

每一个人的坚强程度不一样。也许跟自己的年纪和经历和阅历有关,得从以下多方面分析。

第一,年轻人,一般没经历过大风大浪,一点小事足以让他丧失信心,更别提坚强什么的了。就连有的学生,考试差了就哭或自抱自弃,家长都劝他要坚强,可他仍然哭个没完没了。平时遇点小事也就象焉掉的茄子,耷拉着脑袋。坚强好象跟他们无多大缘份。如果遇到麻烦事,尤其是女生们,她们宁愿放弃也不会选择坚强面对而去完成困难的事情。所以对于年轻的一代,坚强对多数人来说是坚强不起来的,何况年轻人没吃过苦,没落个难,坚强这词对他们还很难接受和应对。

身残志坚的名人,一个女人能坚强到什么程度

第二,中年人,对于坚强程度又要体会得深点,因为中年人经历多了,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不坚强不行呀,何况多数中年人有房贷,车贷类,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为了一份工作能养家,不得不坚强,不坚强会丢饭碗,不坚强孩子会没零食吃望着你哭,不坚强无法面对即将年迈的父母,不坚强会让孩子无法上学成白痴,不坚强会永远住在那矮小的破房子里,不坚强只有每天等二元的公交任其被挤得汗流夹背……总之,必须坚强才会过上好一点的生活。

第三,老年人,他们这辈人的坚强是常人无法比拟的,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从小时候的光腳牙走到了皮鞋的时代。从吃泥土的年代来到了吃肉都腻的年代。一路走来,见证了他们的坚强,也见证了国家的强大。年轻时,他们吃苦受累,吃不饱穿不暖,吃了上顿没下顿饭,多数家庭都有亲人被饿死,吃的是所谓的观音泥就是泥土,还有的吃草根树叶,只要能保命就是他们那时的最大愿望。多数是穷人家庭,都是些皮包骨头人,有点饭吃就是天大的好事了。可是,那么困难的时代,他们居然坚强地活下来了,坚强二字,对于他们这代,是很好的体现。看看他们满脸的皱纹,再看看他们弯佗的背膀,你就会看出他们到底有多坚强。有时看到长辈们那笑脸,不由得产生莫名的辛酸,因为笑容背后,是他们很是坚强换来的。

第四,追溯过往,回看眼前,坚强对于当今的人们坚强程度也不一样。一般穷人家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坚强,也许就是常人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穷,所以要坚强改变。因为穷,所以要努力,只有这样坚持并坚强下去,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处境,也才有出人头地或赶上城里人过上好日子那天。这社会,除了靠自己谁也靠不住,所以除了坚强也别无他法。

第五,坚强,谁也不想这个词跟到自己,可现实就是这样子,越不喜欢的东西越是丢不掉。再说谁又会作为你不坚强可以过上好日子的呢?所以每个人都要坚强点,坚强面对复杂的社会,坚强面对单位复杂的人际,坚强面对说不定转眼即失的工作机会,笑脸面对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第六,坚强有很多表现,不管是哪种,其中都有不易,更有许多的无奈,愿大家在坚强的前提下愉快的工作和生活吧,人生很长又很短,希大家坚强起来,人生路上且行且珍惜吧!愿坚强的我们象我下面拍摄的花儿一样美丽绽放!

本人拍摄,共赏

有时候感觉一个人孤军奋战太久了?

的确是这样的,有时候感觉到一个人孤军奋战太久了,突然之间什么都不顺利,尤其是自己辛辛苦苦视为珍宝的东西,被别人丢在水里、视之如垃圾的时候。内心的痛苦会彻底的爆发出来的。精神会完全崩溃了。一下子任何的愿望和努力都已经不再能够调动起自己来了,干什么事情都没劲了,彻底的泄气了,这种情绪真的是有的。

当然遇到这种精神崩溃的时候,我有很多次自我救了自己,要么就是去拜访一些知名的成功的人士去请教,要么就是出去参加培训班。

起码我也会到图书馆里面去借几本名人传记,尤其是找几个跟自己情况差不多的人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的,当我发现有些人混的比我还要惨困难比,我还要大的时候我就笑起来了,然后就释然了,又重新鼓起勇气激发起能量去挑战新的困难了。#新媒体##自媒体##微头条日签##我要上头条##策划##正能量##千粉互娱#

孔子心系天下不甘平庸的名人故事?

KFC创始人 哈兰 . 山德士 66岁不甘平庸,更相信不只是年轻人才有创业的资本. 他用100多美圆到处寻找投资合作商终于在1930 年在家乡美国肯德基州开了一家餐厅。在此期间, 山德士潜心研究炸鸡的新方法,终于成功地发明了有十一种香料和特有烹调技术合成的秘方,其独特的口味深受顾客的欢迎, 餐厅生意日趋兴隆, 秘方沿袭至今。

01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01.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02.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03.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04.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05.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06.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07.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08.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明·文嘉

09.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10.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11.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闻鸡起舞。 卧薪尝胆。 水滴石穿。

12.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3.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14.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5.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16.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

17. 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1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9. 在艺术上我决不是一个天才。为了探求精深的艺术技巧,我曾在苦海中沉浮,渐渐从混沌中看到光明。苍天没有给我什么独得之厚,我的每一步前进,都付出了通宵达旦的艰苦劳动和霜晨雨夜的冥思苦想。 -------------范曾(当代书画家)

20.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怎么评价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

“我们还会为吃饭发愁吗?”

袁隆平坚定地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他曾在一次采访中难过地说:“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上个世纪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大家都吃不饱饭,我亲眼见过。”每每说到那段动荡艰苦的岁月,袁隆平都会激动地落泪,他经历过那段日子,知道有很多人因为没有饭吃而失去生命。

在这些成就背后,鲜有人知晓袁隆平曾走过一条艰难的路

1953年,在西南农学院毕业的袁隆平,被分配到了偏僻的安江农校教书,

他在那里一呆就是16年他在任教期间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眼看着不少百姓因为吃不上饭倒在了路上。疾病、饥饿、伤痛、死亡……望着满目疮痍,人们脸上的落寞,地上躺满的尸体,袁隆平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民以食为天。

儿时的田园梦,交织着已经远去的战火声,袁隆平下定决心要从根源上解决大家饿肚子的问题,水稻成了他的研究对象。

他把所有的热情与青春,都投入到了水稻的研究中。

1961年7月的一天,行走在稻田中的袁隆平发现了一株饱满的特殊水稻。之后的他,每天都蹲在田里观察,敏锐的他意识到这正是一株天然杂交水稻。

灵感开始在他的头脑中闪现,如果可以人工培育杂交稻,那么水稻必将大大增产。

深山教师袁隆平提出这一想法后,被许多人嘲笑这是对经典学术理论的背叛与颠覆,甚至被视为对基本遗传学的无知。

在一片质疑声中,袁隆平没有放弃,他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实践之路

他视水稻为自己的孩子,头顶烈日天天下田。只要水稻还在生长期,就必定每天观察,就算眼睛刚做了手术、肺部感染,一天要打三次针,他也从不缺席。

终于,在观察了14万多个稻穗后,他和团队中的人找到了6株不育

1966年,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上。

自此,他把自己的命运与粮食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两年之后的5月18日,眼看就要看到曙光时,一场暴雨彻底毁了他的梦想。

那天晚上,袁隆平披着雨衣蹲在试验田里,又看了一遍正在生长的稻苗。几个月之后,他将从这里得到第一手珍贵的数据,杂交水稻试验也将取得不小的进展。

可一切都成为了泡影。

第二天一大早,袁隆平跑到试验田一看,自己的稻苗全部都被人毁掉了,深受打击之下,甚至还有人恶意诽谤:“秧苗定是他害怕实验不成功,自己拔的。”

这次破坏把他的试验,推迟了整整3年。

外界对袁隆平的非议愈演愈烈,质疑的声浪甚嚣尘上。

很多人嘲笑他的坚持,袁隆平却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决不会退缩。

失败和污蔑没有将他击败,反而让他变得愈发坚强。

那年,袁隆平38岁。

事件发生四天后,他在试验田旁的废井里,找回了5棵残存的秧苗,杂交水稻试验才得以继续。

为了加速培育试验,袁隆平带着自己的团队来到了云南。期间,他所在的地区发生了7.7级大地震,极其危险。

袁隆平没有着急离开,而是和团队一起在用树枝搭建的窝棚里,继续着试验工作。

他的坚持没有白费,在余震的危险环境下,一株被取名为“野败”的野生稻,成为了所有杂交稻的母本。

1974年秋天,袁隆平终于育成了中国第一批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表现出很大的增产优势。普通水稻亩产只有200多公斤,而杂交稻亩产一般都超过500公斤。

袁隆平成功了。那年,他44岁。

中国因为种植了杂交水稻,能用每年增产的粮食多养活7000万人口,也帮助到了越南、印度、菲律宾等国家杂交水稻的商业化生产。

全世界都在问:这个中国人,什么来头?而当时的袁隆平,身份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

为了研究水稻,他错过了母亲的弥留之际,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和妻子在一起的时光也寥寥无几......

袁隆平用珍贵的青春岁月探索杂交水稻的大门,他走过了生死边缘,经历了迷惘与伤痛,遭受过讥讽与恶意,他深知自己的痴心是对的。

1976年开始,全国推行杂交水稻,到1998年,全国一半的稻田都在种杂交水稻。

他被全世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却没有止步,从水田到沙漠再到盐碱地,走出国门,袁隆平想让更多人“吃上饭,吃饱饭”。后来,他又带领团队实现了水稻去镉技术,再到海水稻,这已经不知道是他的第几次尝试。

得益于他的坚持,无数人的生命不再饱受饥饿之苦,有些国家的人,更是给他起了一个昵称:Father。

在他们心里,袁隆平是父亲般的存在。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要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要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热讽,害怕标新立异。

从多年默默无闻的坚守,到步入人生的高光时刻,高龄的袁隆平所处环境经历着剧变,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与那片稻田的距离。

他还是坚持在炎热的夏天蹒跚踱步,到田里劳作。中暑是常有的事,他会随身带着药片防止晕倒。

凭借着这颗宁静而坚韧的心,袁隆平历经暴风雨般的挫折和困境后,完成了自己多年来的愿望,不让人们挨饿。

他还给自己设立了三个任务,高产高产超高产,研发出海水稻和第三代杂交水稻,一秒都耽误不得。

“我曾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长,籽粒像花生米一样大,我和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稻穗下面乘凉……我把这个梦称为禾下乘凉梦。这是我的梦想,是我追求的目标。

每天不停歇地忙碌奔波,明显感觉他憔悴了许多。

袁隆平工作之外心无旁骛,因此出席公众场合、见领导、接受采访,都会令他感到局促。

他很普通,衣服穿得也很朴素,有次接受国外记者的采访,袁隆平摸了摸自己身上几十块钱的T恤衫,问身边的人:“我是不是寒碜了?”

袁隆平可谓是国士无双般的人物,可是聚光灯下,他隐身暗处,踏实做事。走进他的家,实属让人诧异。 他至今还居住在一个老旧的房子里,家中的家具十分朴素。

“我穿的衣服都是超市几十块钱买的,一百多块一件的时候, 我就非常满足了。”

虽然已是功成名就,但这位老人仍心甘情愿居于一隅,淡泊志弥坚。

网络上谣传他身家千亿,说他是湖南首富,这些谣言他都知道,但袁老选择一笑置之

诸多名誉加身,然而袁隆平一直喜欢称呼自己为“种田人”,曾经湖南省组织部请他出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他果断地拒绝了:

“我不适合当院长,这意味着我要离开杂交水稻的研究岗位。”坚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难得,那份清寂的执着让这位老人感到安心。

尘世车马喧,独守一方地,愿得一斛黍,消弭天下饥。

袁爷爷,您一路走好,

古代有一个特别残忍的刑罚?

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不时交战,双方都有派使者互探虚实的习惯,也有互扣使者的劣迹。故事就发生在苏武在出使匈奴时,曾被匈奴单于扣留,为了使苏武降节,匈奴人将苏武手脚束缚住,脱了他的衣物,逼迫他坐在冰凳上受刑,苏武死不屈服。最后由于久坐冰块,到最后皮肉与冰块粘连在一起,被人架起来时一拉扯,苏武的屁股下面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这坐冰凳刑罚的效果大概是这样,受刑者的下半身极有可能被冻伤甚至半身不遂,确实够残忍。受了此刑的苏武却没有屈服,单于也是无可奈何。为了避免和汉朝再次交战,总不能真的杀了苏武,只好把他放到没有人的地方,让他牧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

为了将坐冰凳这种刑罚知道得更具体,特意找了一些史料,发现苏武确实被匈奴扣留了很长时间,但和传言却有很大出入。

苏武被匈奴扣留时,遭受冰凳之刑的真相

前面说了,匈奴和汉朝都有互扣使节的劣迹。汉朝有前使节卫律被扣留过,最后投降了匈奴。卫律有个叫虞常的部下,一直想返回汉朝,但当年随卫律变节降匈奴已是事实,刚巧这时侯苏武出使来到匈奴,虞常又认识苏武的部下张胜,虞常认为自己返回汉朝的大好机会来了。

(单于)

虞常偷偷密会张胜后,决定挾持单于的母亲去汉朝,作为免去自己变节投降匈奴罪责的筹码,而张胜也同意了这个计划。谁知道事情败露,虞常被抓后供出了同谋张胜。

单于知道后震怒之余,觉得这是招降苏武的大好机会,也是了解近来汉朝情况的大好机会。由于张胜是苏武部下,苏武理应和单于一同审问张胜。在审问过程中,卫律认为苏武是张胜上级,脱不了关系,应该同罪连坐。

接下来自然是一番威逼利诱,卫律声称只要苏武投了匈奴,不但连坐之罪可以既往不咎,还可以有享受不尽荣华富贵。谁知道苏武这人对汉城忠心耿耿,怒斥卫律变节投敌的可恶嘴脸,说什么也不肯投降匈奴。

单于知道劝降苏武事不可为,又不敢杀了苏武,怕引起汉武帝雷霆之怒,只好暂时苏武囚禁在地窖里面,不给他吃喝,饿他几天再说。几天之后单于使人再探,发现苏武还是不肯就范,就把苏武流放到贝加尔湖,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返回汉朝。

《汉书.苏武传》载:(有删减)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当时贝加尔湖叫做北海,是个人烟稀少的寒冷之地,苏武只能靠一些野鼠贮藏的野果充饥,以牧羊为生。就这样,苏武一共被匈奴扣留了19年,但始终没有变节,直到最终得以返回汉朝。

根据史料,苏武确实被匈奴扣留了很多年,但没有关于受冰凳之刑的叙述。而且匈奴地处极北,天寒地冻的受了冰凳之刑,还被单于流放到鸟不拉屎的地方去放羊,还不管食宿,这么恶劣环境下还能活下来?超人也没有这么厉害。由此可见苏武曾受冰凳之刑这说法并不靠谱。

关于川岛芳子受冰凳之刑的说法

据说在二战期间,日方为了获取大量的情报,将大量的女特务投到了中国,而老蒋的得力干将戴笠对这些女特务深恶痛绝,一旦逮到了,便会对其进行严刑拷打,其中就实施了冰凳之刑,臭名昭著的川岛芳子就曾经受到这种惩罚,这是真的吗?

(川岛芳子)

川岛芳子原名显玗,是晚清肃亲王善耆的女儿,1912年认贼作父前往日本,接受了军国主义的特训,摇身一变成了鬼子的特务,震惊中外的上海“一二八事变”和转移婉容等祸国事件,都有川岛的身影。

据宁波大学历史系教援谭朝炎的描述,民国时期谭朝炎的父亲,曾作为民国政府的观察员,经历了审判川岛芳子的全过程。据谭朝炎描述,1945年10月,川岛芳子在北平被军统特工张霈芝逮捕,随后被押往了位于北平北城的民国第一监狱。1947年10月8日,民国政府对川岛芳子进行了第一次公审,不过由于民情汹涌,法庭秩序失控,只得择期另审。

1947年10月15日,民国政府对川岛芳子进行了第二次公审,审判历时两天完成,由于当时川岛有双重国籍身份,审判结果到10月22日才宣布,法庭的判决结果如下:“金壁辉(川岛化名)通敌谋国,以叛国者、汉奸罪、间谍罪处以死刑,剥夺公权终身”,1948年3月25日上午6点45分被执行枪决。

据谭朝炎的描述,川岛芳子被捕后一直被关在监狱里,在受审期间其面貌精神都还不错,并没有一丝受过“严刑拷打”的样子。另外,根据《戴笠传》所述,戴笠是逮捕过一些鬼子特务,但并没有审讯川岛的记录。由此可见,川岛芳子曾被戴笠施过冰凳之刑,这种说法并不是很可靠。

据说在民国期间,汉奸傅筱庵被暗杀后,日伪政府怀疑是万墨林杀的,于是就把万墨林抓回去施以冰凳之刑。这万墨林也是够硬气,人不是他杀的,也没有被屈打成招,最后敌人只好把他放了。万墨林由此得到了当时“上海皇帝”杜月笙的赏识,此后混得风生水起。

这是找到唯一真正受过冰凳之刑的真实例子了。不过万墨林的受刑过程也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过多的描述。网上也没有更多关于冰凳之刑的描述。

冰凳之刑在行刑前,先将犯人的衣服脱去,捆绑任犯人的手脚,然后让犯人长时间坐在冰块上面动弹不得,受刑者有的直接冻死,有的是冻坏下体机肉,让犯人生不如死。有时女犯人也被施以这种刑罚,对女犯人更是肉体和精神的巨大折磨,可谓是残忍之极。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