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属于什么星系,月亮在银河系的哪个位置

闪客网

月球属于什么星系,月亮在银河系的哪个位置?

太阳系位于一个被称为银河系的星系内. 我们的太阳位居银河外围的一条旋涡臂上,称为猎户臂或本地臂.太阳距离银心25,000至28,000光年.地球位于宇宙中,半人马星座—银河系—第三臂旋—太阳系—地月系—地球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在太阳系中是地球中唯一的天然卫星。

火星不属于同一类的是哪个?

不属于同一类的是星球。

月球属于什么星系,月亮在银河系的哪个位置

解析:

太阳,月亮,地球,火星都是在太阳系中实际存在的,而星球只是一个概念,泛指由各种物质组成的巨型球状天体。

太阳是恒星,地球和火星是行星,月亮(即月球)是卫星,虽然都有一定的区别,但区别最大的还是星球。

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的集聚,从而形成了各种天文状态的研究对象。

如在太阳系中的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行星际物质,银河系中的恒星、星团、星云、星际物质,以及河外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星系际物质等。通过射电探测手段和空间探测手段所发现的红外源、紫外源 、射电源、X射线源和γ射线源,也都是天体。

判断方法

判断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可以用“三看”来概括:一是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际物质尽管用肉眼看不见,但它是天体;二是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天体的某一部分不是天体;三是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中,位于外层空间的是天体,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不是天体。

月球曾经真的是地球的一部分吗?

46亿年前,太阳从分子云中坍塌成型,它的身边,是50到100个岩石行星胚胎,大小介于今天的月球和火星之间

在此后的1亿年间,近百个行星胚胎碰撞融合成了,我们今天所知的四个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但鲜为人知的是,早期太阳系其实有5颗类地行星。

第五颗类地行星的名字叫“忒伊亚”,直径在6000公里左右,与今天的火星大小基本相当,它的轨道位于地球-太阳之间的L4或者L5,也就是第四拉格朗日点和第五拉格朗日点。

由于它十分接近早期地球,且轨道在L4到L5之间持续飘荡,因此天文学家认为,忒伊亚在45.3亿年前,受到了金星的引力摄动影响,而偏离公转轨道,最终撞上了地球。

2016年,刊登在《科学》上的一篇论文指出,45.3亿年前忒伊亚和地球的撞击,是一场极其惨烈的正面碰撞。

原始地球与忒伊亚在这场撞击中,都融化了自身的相当一部分结构,相撞之后产生的碎片,则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慢慢聚拢,最终形成了早期月球。

而地球本身,也在这次的撞击中被倾斜了地轴,从而造就了一个23度26分的黄赤交角,这也是为什么地球仪上的地球,斜着转的原因。

对于忒伊亚来说,它的生命从和地球相撞那一刻起就结束了,但对于地球来说,忒伊亚的撞击反而意味着新生。

因为忒伊亚的撞击造就了黄赤交角后,地球不同区域,就无法被太阳光同时直射了,只能根据公转轨道位置的不同,分批被太阳直射,这样一来地球上就产生了气候多样性,以及对生命而言极其重要的一年四季。

虽然“忒伊亚月球起源说”目前还只是一个理论,但阿波罗计划带回来的月球岩石,的的确确表明月球与地球的物质构成十分相似,而且有些月球岩石的年龄还超过了地球,这些超过的部分,很可能就来自忒伊亚。

NASA计划在未来发射探测器到L4和L5点,寻找45亿年前那场撞击后的碎片,以此来证明忒伊亚的存在,并彻底解开月球形成之谜

类似地球和忒伊亚的撞击,在太阳系中其实并不是孤例,因为早期太阳系就是一个“碰碰场”,大小各异的天体在万有引力的支配下,不断碰撞融合,等到太阳系内的离散天体都成为了行星们的一部分,太阳系才算稳定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忒伊亚,目前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原本也应该是一颗行星,但由于木星的引力太过于强大,所以小行星带內的小行星无法在引力作用下完成整体聚拢,只能聚拢几颗矮行星。

可以说如果没有45亿年前忒伊亚与地球的撞击,就没有后来的地轴倾角,也不会有月球,进而地球生命就不可能平稳演化数十亿年,而不被小行星撞击所打断。

因此作为目前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我们人类还是很感谢忒伊亚的,就像感谢6500万年前灭绝恐龙的那颗小行星一样,毕竟没有它们,就没有今天的我们。

月球真是自然形成的吗?

关于月球形成的各种揣测,咱们在网上看过的太多了,有的玄幻,有的邪乎。比如“远古星系遗存说”、“流浪行星捕获说”、“忒伊亚撞击说”、“外星巨型飞船说”等等。

这众多猜测中,只有“外星飞船说”认为月球不是自然形成而是一个“人”造物体,是艘飞船或者是座太空城。嗯……建造一个直径3476公里的大卫星?这工程量可是难以想象的大呀!不过“外星飞船说”也并非纯粹的异想天开,它是有“月球空心论”提供支持的。

▲“死星”月球。

月球空心论。

传说美国人一次登月行动结束,从月球起飞时,一节助推火箭燃料烧光,被抛掉,下坠撞在了月球表面上。结果设置在72公里远处的月震仪检测到了撞击产生的震动,并且这个震动持续的时间竟然长达15分钟之久。

这明显不合情理。想象一下,如果你用硬物敲击一个实心物体,比如一块大石头,你应该只会听到“嘡”的一声,清脆而短暂;如果你用硬物敲击一个空心物体,比如一口大钟,你才会听到“咣~~~”的一声,洪亮而绵长。助推火箭在月球表面敲出了洪亮而绵长的震动,如果月球有大气层,我们应该能听到它像一口大钟一样鸣响。

空心物体才会产生这样的“鸣响”,但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萨根认为“天然卫星不可能是空心的”。于是,阴谋论者们出来说:月球其实是外星人或史前超级文明建造的巨型飞船,他们一直躲在里面监视我们,我们都是小白鼠😱😱😱

谁说天然卫星必须得是实心的?大自然完全可以制造“空心”的天然卫星!

月球的平均直径是3476公里,质量大约相当于地球质量的八十分之一,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49。个头小,体积小,意味着月球无法像地球这样保存住内部的热量,也就是说月球内部已经大部分冷却了。

▲“凉透了”的月球内部,温度低于2000℃。

几乎所有物质加热后都会膨胀,冷却后都会收缩,但不同物质被加热相同温度后,它们的膨胀程度却是不一样的,冷却后的收缩程度也不相同,这就是各种物质“热膨胀系数”不同的表现了。

月球有个金属内核,分内(固)外(液)两层,直径330公里,由铁和镍构成,铁的热膨胀系数高达12;而月幔与月壳主要是由硅酸盐岩石构成的,它们的热膨胀系数最高不会超过2.6。(解释:以零摄氏度为界,铁每升高或降低1℃,其体积增减量为原体积的12乘10的负6次方倍。岩石只有2.6乘10的负6次方倍)

▲月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这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月球整体温度下降后,金属内核的收缩程度远高于硅酸盐月幔和月壳。而且越深入月球内部,岩层中的金属含量越高,冷收缩也就越严重。于是,不同深度岩层因为不同的收缩量而被撕裂了,它们逐层分离,使月球内部出现了大量与月表平行的巨大弧形空层。它们可能很薄,但面积肯定非常大。

所以我认为,月球虽不是空心的,但它是存在大量空层的,卡尔.萨根说得也没错。这些空层造成了月球像一口钟一样,在受到撞击后能发出持久的“轰鸣”(长时间月震)。

总结一下。

月球绝对是自然形成的。40多亿年前,早期太阳系中有一百多颗“原行星”,它们不断吸收轨道中的物质壮大自己,运行轨道也随着质量的增加而逐渐外迁。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原行星“忒伊亚”在外迁过程中进入了地球轨道,两颗婴儿行星发生了毁天灭地的大碰撞。

▲原行星碰撞。

“忒伊亚”完全撞入地球内部,其高密度的核心部分与地球融为一体,使地球成了太阳系中密度最高的行星;撞击产生的大量喷溅物则在地球周围形成了一道美丽的星环,后来星环物质不断在引力作用下聚集,终于形成了月球。

这就是目前我认为最靠谱的月球起源理论了。它要不是自然形成的,造它的“人”得有多闲啊。

如有谬误,烦请指正。欢迎喜欢科学的朋友们关注:纯野生科学家。不列公式,不堆数据,专业化繁为简,每天分享通俗易懂的科学小知识。

月亮在太阳系位置?

是的,月亮在太阳系。

天体系统的层次是:宇宙→总星系→银河系(含河外星系)→恒星系(如太阳系)→行星系(如地月系)。

月球在地月系内,它和地球(包括八大行星)其它卫星一样都是太阳系的成员,也都在太阳系内。

太阳系还包括其它小行星及流星体。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