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之狼vr修改器,你对监狱了解多少?
监狱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谁愿意近距离去接触监狱,提到监狱人们大部分想到的都是高墙、电网、犯人、手铐、脚镣、警察,警车这些词汇。的确监狱离不开这些。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过一些服刑人员,也接触过监狱,说说我所知道的监狱以及监狱生活情况。第一,监狱位置比较偏。看守所在每个基层公安局都设置有一个,而监狱则是一个省总共设置几个,监狱占地面积比较大,内部除了服刑人员和管教人员及驻守武警的生活、办公区域之外。还需要劳动场所,总的占地面积大,一般城区没有那么大的区域,监狱位置相对比较偏,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扩展,原来已经建好的监狱现在已经处于城市之中,有些还在城市比较繁华的位置。第二、监狱内部有企业。在监狱服刑的人员需要吃饭穿衣,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而且需要通过劳动来改造,在劳动改造过程中学习一些劳动技能,这些都需要一个专门的场所进行,监狱企业也就应用而生,服刑人员可以自己丰衣足食。第三、服刑人员在监狱需要劳动改造。劳动改造是服刑人员的一项必修课,以前我们称服刑人员为劳改释放犯,也就是劳动改造的意思。对于曾经犯罪的人,一方面从思想上进行政治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进行劳动改造,从行动上进一步强化思想改造的成果,所以劳动改造是必须的。第四、积极改造可以加分减刑。服刑人员犯罪后到监狱改造,改造的目的是让服刑人员真诚悔过,积极改造,用实际行动体现改造成果,对改造过程中表现好的服刑人员,可以加分,每年定期通过考核的分值来计算是否可以减刑,对于表现良好的服刑人员,可以减刑,以此来激励服刑人员积极改造,尽早回归社会。第五、服刑人员也会定期进行娱乐活动。监狱是一个小社会,监狱也会定期组织一些娱乐活动,让服刑人员放松心情,舒缓情绪,服刑人员的心理压力很大,长期紧绷着神经不利于改造,定期娱乐活动给他, 相互交流放松的机会,有利于更好的改造。总之,服刑人员在监狱积极改造,表现良好,会有奖励比如减刑等,表现不好则会被关禁闭等处罚。对于已经犯罪的服刑人员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出狱回归社会。其他人遵纪守法,不要犯罪,否则将会失去自由。
你们了解监狱的那些情况,欢迎留言讨论交流!!!
有没有那么一部电影?
岩井俊二《情书》不能说是最好的电影吧,但是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觉得很好,很贴合自己的某种心境。
为此专门写过一篇评论《在这凉薄的世界里,深情一点又何妨》
记得看《老九门》的时候,里面的一句台词让我久久难忘——我以为可以陪你一辈子,却没想到,我的一辈子,却不是你的一辈子。
我想用这句话来诠释岩井俊二的《情书》再恰当不过。
一封寄往天国的信件却牵扯出了两段可贵的爱情,有追思,有怀念,有等待,有坚守,都透着些让人感动的深情以及樱花般淡淡的愁绪,就如电影开篇那漫天的飞雪,既厚重又美丽。
博子仰望天空的侧脸也是绝美的,因为忧伤与美丽的并存,所以感觉充满了故事感,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就这样轻易地被勾起。
很喜欢故事里那深情的怀念,譬如女树对父亲,譬如博子对男树。
只是一个显得那般隐秘,一个显得那般急切。
女树对父亲的怀念隐秘而晦涩,自父亲去世后,她多年不敢踏足医院,以致人人都以为她害怕医院,其实她只是害怕那种失去父亲的感觉。
父亲的突然离世,对当时的她来说并没有在表面上带来应有的悲伤,甚至不曾大哭过,然自那以后,她的心灵中就留下了永久的创伤,一种充斥着沉重与暗淡的空虚之感。
我想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是这样吧,开始时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失去了什么,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才明白,我们失去的是什么!
博子对男树的怀念显而易见,男树逝世两周年,博子依然没有走出失去他的伤痛,表面上或许风淡云轻。平淡的笑面他的父母,平淡的参加他的周年祭,看上去心如止水,实际上内心却纠结而徘徊。
所以她选择给远在天国的男树写信,她想那会是一个有意义的阴谋,而男树也肯定会喜欢。
所以在接到女树的来信时,明明理智上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却在情感上选择相信,并哭着说:“这是他写的信,他写给我的信。”
即便后来发现自己和女树长得很像,她还是希望能了解男树的更多,更多有关于他们的回忆。
看着博子的苦苦追忆,就像看着红尘之中的我们,执着于失去的并久久的追忆着过去。
而我也一直在想,究竟是怎样的深情,才能让人如此的念念不忘,又究竟是怎样的执着才能一直维系这份深情。
当看到电影中男树立在窗前看书的片段时,我想或许我有点明白了,或许传说中的美男子就该是这个样子。
应该怎样形容这样的男子呢?就如同书中描写的那样,他不善言辞亦不善交际,然他的眼睛又总是清澈的,他经常眺望远方,喜欢登山和画画,看起来是个内外皆很美好的男子,年轻时我们是多么的容易被这样的男子所吸引。
有时也在想这会不会是岩井俊二写给自己的一个映照呢,散漫慵懒而又俊美多才?谁知道呢!
也喜欢故事里那深情的暗恋与等待,譬如男树对女树,譬如秋叶对博子。
秋叶喜欢博子这个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然男树喜欢女树,却是待到电影的最后,我们才恍然大悟,仿佛博子的苦苦追寻其实只是为了揭露这最后的答案,这迟到了数年的表白。
女树看到书卡后自己的画像时,那百转千回,豁然开朗的表情,那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的欢喜与惆怅,感动了多少人我不知道,然却是最感动我的镜头之
得到时已失去,失去时才明白曾今得到,有种残忍的美好,看的人笑中带泪。
想来这人世间的许多事情都是这样,在你以为得到时其实已失去,在你以为失去时其实已得到,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如果说男树代表了我们青春时期对于理想中男子的美好想象(俊美、冷酷、恶作剧),那么秋叶就代表了我们成年后对于婚姻中男子的美好期盼(包容、理解与支持)。
上学时看这个故事时我只是感动于博子的深情与男树对女树隐秘多年的暗恋,然多年后再翻出来看的时候,我发现我是这么的喜欢秋叶。
这个其貌不扬的男人,身上有那么多的美好品质。
对朋友的忠义,多年以前,仅仅只是因为男树对博子先说了一句我对你一见钟情,使得秋叶对于博子的感情深埋多年。
对事业的热情,他是玻璃创作家,在做批量产品的同时依然心心念念想要创作自己的作品。
对心爱之人的耐心与包容,两年来明知道博子一直没有走出失去男树的悲痛却从没怨言,一直静默陪伴,安心守候,即便是博子做出写信这种奇怪之举也不心烦,只是一直和她分析讨论,帮她理清思路,甚至带她去见女树,帮她求得真相,最后在得知真相后又帮助她走出过去,与男树告别。
白雪皑皑的山顶,映着晨间初升的朝阳,博子脱下外套,在雪地上声嘶力竭的奔跑呐喊:“你好吗?我很好”。
这其实已是一种放下,对过去执念的一种放下。
正如几米说的那样:“不要在一件别扭的事上纠缠太久。纠缠久了,你会烦,会痛,会厌,会累,会神伤,会心碎(这多么像博子一直以来的心境)。实际上,到最后,你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无论多别扭,你都要学会抽身而退。”
而我们的秋叶先生面对这样的博子,只是带着微笑,那笑里面带着理解、包容与几分心疼与欣慰。
更喜欢故事里那深情的坚守。譬如爷爷对老房子,譬如雷公对大山。
守护你认为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东西,这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做起来却真的很难。
老房子对于爷爷来说是一种珍贵的记忆,这记忆力包含了儿子在世时的回忆,也包括了女树从出生到成长的种种过程。还有那棵和女树一同成长一同命名的大树都是爷爷视为最珍贵的东西。
所以即便是面对妈妈和阿部的重压,爷爷也一直都没有妥协。
如果说爷爷代表了对物质回忆的守护,那么雷公就代表了对生命信仰的守护。
常年住在大山里,没有多彩的娱乐,没有丰富的物质,只是为了照顾那些来这里登山的队员。
“因为遇见过山难,我比任何人都了解那座山的情况。我会告诉登那座山的队员们,这里很危险,这种天气最好要注意。我尽唠叨这些事,让人觉得我很可怕。”
只是为了不让更多的生命遭受苦难,即便受到指责也并不在意。这样的人让人打心眼里尊重,就像那些一直以来为了坚守自己的信念而饱受误解的人们,他们应该接受赞美而不是指责。
就像火影中说的那样,真正的胜利,并不是战胜强者,而是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保护到最后一刻,这才是胜利。
我们都知道这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有的东西都讲求要快,办事要快,行走要快,就连感情也要快。
所以会有那么多的速食婚姻,那么多的破碎感情。
所以当年的《何以笙箫默》才会大火,那句“因为曾今出现过,所以其他的人都成了将就。”才会大火。
想起尼采曾说:“我们要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克服它的浑浊、粗粝、变化莫测。克服它的嘈杂、不公、人情凉薄。
我想无论世界怎么变,我们的内心都在渴求,渴求着一份慢慢的,专注的,隽永的——只对一个人,一件事的深情。
九顶山野生动物园怎么样?
1、尽可能早去,下午5点动物就下班了;
2、自带露营车,可以用租的小电车的安全带绑在车后,不需要负担在身上任何东西,两手空空只拿果蔬去互动的感觉太爽了;
3、园内吃饭太贵,建议带自热小火锅,1个小火锅需要配1瓶水,额外预留下喝的瓶数,多带点。随便哪个餐厅都可以坐下来吃;
4、胡萝卜、黄瓜车行区喂得多,基本上可以喂的都能给到(骆驼不行)。步行区有工作人员看着,自带几乎不让喂(猴子可以哟)。4个人3斤就足够了。
还可以带苹果喂小黑熊和河马、香蕉喂大象、包菜喂马鹿,原则还是品种可以多一些,但是数量不要太多;
车行区
1、导航九顶山车行区入口,大门口扫码后,查验 48 小时核酸。看到车行区入口,准备好二维码验票;
2、进门左转是车行区停车场,右转是上山正式进入车行区。如果超过2人,建议先停车去步行区租小电动,小电动可以锁上再去车行区。
3、四座小电动只有十几辆,去晚了如果租完了,要等很久才有还车的(假期基本等不到)。
4、租完车后可以先看表演,像我们去完车行区再去步行区就没赶上大马戏,大马戏非常值得一看,可惜错过啦!下次再去。而且车行区虽然是单行道,但是是一个环形,可以反复绕很多圈(去玩步行区也可以重复进入车行区);
5、不建议坐小火车,小火车中途不停车,有单独车道。而且离得远,只能看,问过工作人员,步行区的小动物因为吃的比较饱,所以是没有车行区的热情;
6、车行区沿着路走,有6个停车点(基本都有厕所),可以下车投喂。大部分路程是在车上喂。唯一要注意有的动物的角、脚会踩在车门上,会造成车的损伤(就是图中这群羊),及时喂完,或者干脆扔过去,迅速离开;
7、也不用担心动物拦车,吃完还不想走的工作人员会撵他们去下一辆车;
8、胡萝卜黄瓜一定要在羊驼区拼命喂,不然即使去完步行区也会带一堆回来;
9、在猛兽区可以购买活鸡(50)/鸡架(30)投喂,我们买了活鸡喂了老虎和狼,不然动物都懒洋洋的趴在那不动,见到活鸡后才兴奋起来了,还冲下了水;(个人建议喂狼群,能看到精彩的狼群们追捕、争抢,甚至会打架!)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吗?
姨妈十八岁时跟人学缝纫,被师傅骗上床,毁了贞操,一起当学徒的好友知道后,替她鸣不平,拉着她就要去报警。姨妈当即跪下,哭着说:“求求你不要宣扬,这件事就让它过去好了!”
外婆有七个儿女,金姨是我第二个姨妈。出生时,上面已经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后来家里又添了四个弟妹,一共九张嘴要吃饭。外婆身体不好,一家人就靠着外公,在生产队做会计微薄的工资生活。经常有一顿没一顿,个个都有不同程度的胃病。金姨不到18岁,已出落得如花般美丽。心性单纯的她跟着邻村一个男人学缝纫,缝纫没学成,竟被占了便宜。按现在的话来说,第一次就这样被人“白嫖”了。那个年代,这事传出去会被人笑话,她更不忍心让赢弱的父母担心。所以,她选择忍着伤痛,没有张扬。据说后来,可能是坏事做多了,欺负她的师傅,最终死在外地。几年后,金姨嫁给了镇上粮食局工作的姨父,生下一个女儿。经人介绍,金姨嫁给了当时的姨父。他在镇上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粮食局工作人员。当时这个工作,是让人羡慕的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婚后不久,金姨就生了我表姐(番姐),正当旁人羡慕她嫁得好时,姨父因一场疾病身亡。幸运的是,当时的粮食局是事业单位有编制,妻可以顶夫职。金姨顶替了姨父的工作,她得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并靠这份工资为生,一直到晚年退休。此外,还得到一笔姨父过世时,单位给的补贴费。一个女人独自带着孩子生活,免不了旁人异样的眼光,在单位她常常受到同事的欺凌和排挤。但金姨凭着绝不屈服于困难的信念,迎难而上,积极解决问题。不久,她因出色的工作能力,赢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让那些曾经刁难他的人刮目相看。她乐观的生活态度也影响着女儿,女儿健康活泼地长大。每天,她早起为女儿做好早餐,送她上学,然后去单位上班。晚上照顾孩子入睡后,她借着灯光继续伏案工作。家人朋友都劝她,趁年轻漂亮,赶紧找一个好对象嫁了,金姨笑着说随缘。几年后,金姨在单位认识了大她几岁的同事,就是我的二姨父。也许是同样的遭遇,金姨和二姨父看对眼很快就组建了新家庭。姨父前妻因病离世,一个年轻丧夫,一个中年丧妻,他们认定对方就是陪伴终身的人。二姨父和前妻育有一儿一女,他们搬过来时,女儿(茵姐)才初中毕业,儿子(雨哥)刚高中毕业。姨父工作兢兢业业,虽思想传统保守,但对儿女教育有方,在他的培养下,儿子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女儿也在粮食局做会计。一起生活后,金姨发现组合家庭的经营并不容易,大家的性格、喜好、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各种矛盾摩擦接连出现了。在大家庭里,做家务成了难题,平时子女上学上班去了还好,一放假家里就乱成一锅粥。做饭、洗碗,打扫卫生这些基本劳动,大家都不愿意做。无奈之下,金姨只好自己一件一件慢慢做。雨哥在大学读的计算机专业,一次放学回家,他跑到单位找父亲说要买一台电脑,姨父同事听到了,在一旁冷嘲热讽“买电脑?怎么不去买飞机!”那次,雨哥被气得回家。30多年前,电脑对于一般家庭是稀缺物品,一台电脑的价格最少也要2000多,这个数目,顶得上一个普通家庭几年的工作收入。雨哥本来也不抱希望,权当说说。金姨听到后,不但没有说他,反而非常支持他。等雨哥回了学校,她和姨父商量尽量满足儿子的要求。“阿雨学习很好,不能耽误了他,只要我们平时省着点,这笔钱可以攒足的。”“我们不像其他人家,我们这么多张嘴吃饭,茵茵那点工资只能养活她自己,阿雨和阿番都还是学生,还要很多钱花。”姨父念叨。为了买电脑的事,金姨和姨父不知道吵过多少次。她一意孤行,最终还是用那笔单位补贴费,托熟人在县城买了一台电脑。雨哥回家时,左摸摸,右看看,做梦都没想到拥有了一台自己的电脑。这台电脑,改变了雨哥的人生,他后来读研读博到当大学教授,都是从事计算机的教学与研究方向。工作后,逢年过节不论多么忙,雨哥都从外省驱车回家看家人,金姨对他的恩情,他说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姨父老家的亲戚多,处理关系,礼尚往来对于别人头疼的事,但金姨总能把琐事变简单。不论多么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她梳理总能轻易解决。姨父的老父亲,年纪大了行动不便需要照顾,金姨和姨父把老人家接过来住家里,负责端茶做饭,洗澡擦身,接屎接尿……事无巨细,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邻里熟人无不称赞她贤惠媳妇。为了解决一家人吃菜的问题,善良能干、默默付出的金姨,把家门前的一块荒地开垦成了菜地,让一大家子人,既吃上了美味蔬菜,还省下买菜钱。退休后,金姨和姨父跟随大女儿家庭(茵姐)在县城居住,她甘愿当保姆,照顾家人衣食住行。操劳了半辈子的金姨退休后,仍然没闲下来,她和姨父一起住到县城,帮茵姐家照顾孩子,照料一家人的生活,直到把孙子照顾到上了大学。二女儿番姐生孩子需要人照顾,因都在本县城离得近,金姨也帮她带了几年孩子。她充当起“住家保姆”的角色,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如果碰到家人经济紧张,金姨除了省吃俭用,用自己的退休工资补贴他们之外,还经常在理发店做小时工,洗毛巾补贴家用。几年前,姨父食道癌去世,金姨在他的葬礼上哭成泪人,亲朋好友都安慰她想开点。“这么多年的老伴,一路同甘共苦走过来不容易,你们就让我多哭一会吧!”老伴走了,儿女们都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庭,孙子们也都大了。金姨闲下来时就打打麻将,和姐妹们结伴旅游,怡情山水,修养身心,享受神仙般的生活。旅游最重要的不是去哪里,而是和谁一起。金姨每到一处就交了几个好姐妹,她如同一朵向日葵,散发出善良美好的气息。金姨一点一滴从苦难中走出来,她全身都散发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她身边时,总能被她爽朗的笑声感染。密友们都称赞她“宝藏奶奶”。她身上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1作为家里二姐,勤劳踏实肯干,帮父母分担家务,照顾弟妹,学手艺养活自己,遇到无力改变的事,选择一边隐忍,一边寻求改变。2坦然接受丧夫之痛,担起抚养女儿的责任。积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获得尊重。3重建家庭,在磨合中学会了处理内部复杂关系,通过付出赢得家人的团结和认可,改变了二代人的命运,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儿孙。4退休发挥余热,心疼儿女,帮带孙子。心态积极向上,影响感染周围人。善良吸引善良,身边的姐妹们都是“善良的天使”。5通过努力,一步一步走出逆境,实现在逆境中翻盘,把烂牌打好,走向自由而丰盛的人生。结语:一个人身上发生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它,打不倒你的,必将使你更坚强。一个人的品性不是体现在她一帆风顺的时候,越是艰难困苦的时候,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性。世上的人千千万万,但因出生、能力、格局、品性、才华、修养等这些因素把人分成不同的层次。像我姨妈这样,出生没法改变,只能通过后天的努力和磨练来改变自己,这种人是神。金姨年轻时的付出,换来老年的福报,她说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以后还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善良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个人智商的最高表现形式,它通过情绪和行为影响其他人,收获善良的回馈。这就是善有善报的体现。为什么日本人那么服从规则?
作者米叔,资深媒体人,旅美学者,在美日欧生活多年,自媒体“这才是美国”“这才是日本”“这才是欧美”的创办者
世界上很多人对日本人的印象就是“很有礼貌”、“很守规矩”,有时候会让人有一种“日本人因认真而顽固”的感觉。在日本社会中,日本人不管是有多急都会有序的排队上电梯、上车。和日本打交道就会发现,日本说话基本上很谦虚,做事很严谨,非常遵循规矩。
那么为什么他们如此的遵守规矩呢?
日本的社会心理学家山岸俊男在他的《信赖的构造》中,对此做出分析是由日本的社会结构引起的。这是因为日本社会就是所谓的“ムラ社会”即村社会(村社会就是以集体部落为基础,以所具有的能力为序列结构,保持着自古以来的具有封闭性的秩序社会),在这种社会中运营的企业基本都是以营利为主的。
于是,在这种社会中,是不允许有违反集体意志的行为的出现,如果有则会受到强烈的谴责,因此在以前某个年代的日本举止端庄、守规矩是一个很重要的生存战略。
其次,日本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注重相互尊重和不给他人造成麻烦。因此他们在制定规则和法律的时候,给法和规则的定义是“法是社会共生的相互尊重的规则”,是为了让国民生活更加健康和丰富的一种存在,为此该如何行为才是规则。简而言之,就是行为要遵循尊重,可能语言有点拗口,但是应该不难理解吧。
最后呢,日本的这些礼仪、和遵守规则的习惯和日本的教育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从幼儿园开始,他们就会教孩子们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上出们见到邻里,同学们都会相互说“早上好”、大人们见到孩子们也会微笑着说“早上好”小学生过马路的时候,也会有居民们在马路口协助他们过马路,到了中学以后呢,则会学习一些正式的礼仪、法规和敬语,所以在这种循环的教育、以及社会环境下,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遵守规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